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教育原理中的其他标准游戏划分方法

学前教育原理中的其他标准游戏划分方法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埃里克森以自我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将游戏分为三类:自我宇宙游戏。这是0—1岁的典型游戏。这时已经慢慢学会与同伴分享玩具和食物,一起玩合作性的角色游戏等。他根据游戏活动的不同经验指向,将游戏分为四种类型:模仿游戏:指向于人际交往与角色扮演经验的获得。

学前教育原理中的其他标准游戏划分方法

除了上述分类之外,还有其他各种分类。如埃里克森(Erikson)以自我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将游戏分为三类:(1)自我宇宙游戏。这是0—1岁的典型游戏。游戏主要探索自己的身体部位和身体运动,逐渐将自己的身体与他人、他物区别开来,形成自我发展的最初基础。(2)微观宇宙游戏。从生命的第二年开始,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用小型物体和玩具学习,探索的中心已经由自身转向外界物体,使得自我得到进一步扩展。(3)宏观宇宙游戏。2岁以后的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探索已经由自己的身体、物——我关系的掌握,逐渐转移到人——我关系的探索。这时已经慢慢学会与同伴分享玩具和食物,一起玩合作性的角色游戏等。自我再次得到扩展,使得儿童意识到自己能在更大的社会世界中获得成功,更好地理解社会文化以及自己承担的角色。

萨顿-史密斯认为游戏是学前儿童获取不同类型社会文化经验的中介,可以帮助儿童适应社会文化生活。他根据游戏活动的不同经验指向,将游戏分为四种类型:(1)模仿游戏:指向于人际交往与角色扮演经验的获得。(2)探索游戏:指向于物质世界的经验获得。(3)检验游戏:指向于自我概念的发展,是对自我能力的检验或个体之间能力的竞争。(4)造型游戏:指向于关于人类社会的经验获得。

加维根据游戏的对象,将游戏分为五种类型:(1)以身体运动为材料的游戏;(2)以物体为材料的游戏;(3)以语言为材料的游戏;(4)以社会生活为材料的游戏;(5)以规则为材料的游戏。(www.xing528.com)

彪勒非常强调不同类型活动中占优势的心理成分,将游戏分成四类:(1)机能游戏:以感知觉器官和身体运动为主要成分,活动的驱动力是机能性快感。(2)想象游戏(模仿游戏):以模仿与想象为主要心理成分。(3)美感或欣赏游戏:以欣赏为主要心理成分,这是一种接受性游戏,儿童处于“被动观赏”的地位,如看书或电视、听故事或音乐、参观动物园等。(4)创作游戏或结构性游戏:儿童主动地创造与建构,并欣赏自己创造活动的结果,如绘画、积木折纸黏土等。

我国幼儿园一般根据游戏活动的教育作用进行分类,大致分成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下文将依次介绍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性游戏的指导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