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体能训练:生理本质解析

大学生体能训练:生理本质解析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这种训练刺激的反应,机体主要表现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运动员通过长期系统的体能训练可促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生物化学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体能训练后的恢复阶段,人体所消耗的能源以及酶等物质不仅得以恢复,而且会发生超量补偿。运动员应重视这一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获得更好的体能训练效果。

大学生体能训练:生理本质解析

一切生物机体都具有“刺激—反应—适应”的基本特征,生物机体都是在“刺激—反应—适应”的反复作用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的。这同样适用于体能训练,人体机能也在这样的不断往复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促使体能进一步发展。

(一)运动负荷的本质

运动负荷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有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对于这种训练刺激的反应,机体主要表现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而通常所说的运动负荷是生理负荷,即机体在生理方面所承受的训练刺激。这些刺激对与运动相关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生理负荷量的大小可以通过某些生理或生化指标来进行衡量。

运动负荷通常会通过外部和内部两种形式表现出来。其外部表现为量和强度,内部表现为心率血压、血乳酸等生理机能指标的变化。因此可以看出,刺激强度与运动负荷的大小成正比,即运动负荷越大,刺激强度越大,所引起的机体反应也会越大,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也就更为明显,反之亦然。

人体受到运动负荷的刺激,通常会出现耐受、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消退等机能变化方面的反应特征。

(二)机体对体能训练负荷的适应与训练效果(www.xing528.com)

1.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性

应激性和适应性是机体的基本特征。机体对刺激具有反应能力和一定的适应能力,人体对运动负荷刺激的适应也同样具有这一特性。运动员通过长期系统的体能训练可促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生物化学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其中,较为常见的系统力量训练引起的肌肉肥大、肌纤维增粗、肌肉力量增长以及耐力训练引起的“运动性心脏增大”等,均反映了机体对长期运动负荷刺激的良好适应,也充分说明了运动负荷适应性的重要作用。

2.训练效果

现代体能训练的本质就是通过反复的身体训练给予机体各器官系统一系列的生理负荷刺激,从而促进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积极的适应性变化,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这一良好的适应性变化就称为训练效果。换句话说,这就是“刺激—反应—适应”的最终结果和充分体现。

体能训练后的恢复阶段,人体所消耗的能源以及酶等物质不仅得以恢复,而且会发生超量补偿。训练过程中所损伤的肌纤维不仅能够获得修复,而且修复后的肌纤维有所增粗,并能产生更大的收缩力量。因此,恢复阶段有助于机体结构的改善和机能的提高。前者通常称为“结构重建”,后者通常称为“机能重建”。不断重复进行的“刺激—反应—适应”的过程,不仅是身体结构与机能不断破坏与重建的循环过程,同时也是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运动员应重视这一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获得更好的体能训练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