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合作学习真实有效地发生

让合作学习真实有效地发生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授课时,四个小组给出了四种答案“江南好”“忆江南”“人人尽说江南好”“江南忆乡”。笔者立刻组织了一场微型辩论,让组与组互相学习,互相说服——很快,共识初步达成。继而,一场针尖对麦芒的论辩在“江南好”和“江南忆乡”两种观点下展开。

让合作学习真实有效地发生

标题是文章的“窗户”,是读者与作者“确认眼神”的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学中,我们不妨在文章的标题上做做文章。

以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菩萨蛮》为例: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传统教学中,我们确实可以通过问题链的设计,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主旨,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如“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江南景色→身处这样的江南水乡,作者的心情如何→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心情→(出示写作背景等)→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但这样的设计,学生多是亦步亦趋;教学的过程既破坏了诗歌本身的美感,也很难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更不要说生成“新的智慧”了。

笔者注意到,这首词只有词牌名,而没有标题。于是在授课时,将学生分小组,并提问:“可以为这首词起一个怎样的标题?”(www.xing528.com)

在这样一个更为“开放”的问题下,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调动自身所学,既可以紧扣文本从字里行间理性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又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作感性推断。之后,学生可在小组中毫无顾虑地发表、分享自己的观点,并通过组员间质疑、说服、补充、完善等方式的合作,使小组观点应运而生。

组间的交流亦是如此。实际授课时,四个小组给出了四种答案“江南好”“忆江南”“人人尽说江南好”“江南忆乡”。笔者立刻组织了一场微型辩论,让组与组互相学习,互相说服——很快,共识初步达成。继而,一场针尖对麦芒的论辩在“江南好”和“江南忆乡”两种观点下展开。

课堂上有一亮点令人记忆犹新。“江南忆乡”组的学生在据理力争时,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垆边人似月’是一个比喻,说人长得漂亮。但是,漂亮的事物有很多,为什么作者选择‘月亮’作为喻体呢?我认为,‘月亮’这个意象本身就蕴含着思乡之意,比如‘明月何时照我还’‘床前明月光’‘月是故乡明’等诗句,都是这样。”试想:若不是问题的设计足够开放,若不是论辩的交锋让学生“锱铢必较”——若不是合作学习正真实有效地发生——也许,这样精彩的见解只能抱憾地成为沧海遗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