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实录片段:合作学习的真实有效发生

教学实录片段:合作学习的真实有效发生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有可能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字,这是一个带有哲学色彩的字。你看看刘向是哪个学派的人物。谷梁,《春秋谷梁传》《春秋》,是《五经》之一。五经,王教,礼制,这些都是哪个学派的词儿啊?整段材料不甚明白没关系,你只要看明白在这段材料中,“廉”是啥意思?第五则,“过取固害于廉”,“过取”就妨碍“廉”的这种品质了。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也就是说,“伪心”这个词儿,前四史当中没有一次出现过的。

教学实录片段:合作学习的真实有效发生

……

师:……那你觉得这个“廉”应该解释什么?现在的“廉”一般什么意思?

生1:清廉。

师:清廉。清廉是用来形容哪些人的?

生:当官的。

师:哦,当官的。好,既然一般的解释不通,书本上解释也不太好,那怎么办呢?有谁翻过字典吗?预习的时候。现在翻也来得及,翻一翻吧。翻了也白翻,上面没有一个解释感觉好像是挺贴切的。那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的一种读书时常用的方法,你要看看这个人,作者的学术背景是什么。很有可能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字,这是一个带有哲学色彩的字。我们先来看看刘向的背景。你看看刘向是哪个学派的人物。嫌它字儿多的,你看看红字儿就可以了,基本上猜得出来。来,大声告诉我,他是哪个学派的人物?谷梁,《春秋谷梁传》《春秋》,是《五经》之一。

生:法家

师:《五经》是法家的?

生2:四书五经。

师:四书五经是哪个学派的典籍啊?

生:儒家

师:哎,儒家的。五经,王教,礼制,这些都是哪个学派的词儿啊?

生:儒家。

师:都是儒家的。都是儒家的,兴国显家啊,齐家治国平天下啊。既然他是儒家的人物,我们就要想想,是不是他在用这个“廉”字的时候,很自觉地受到了儒家理论的影响?那我们得查查,儒家是怎么解释这个“廉”的。你想到要查什么书?

生:《论语》。

师:《论语》。好,首先想到《论语》,还不错。除了《论语》还有吗?

生:《孟子》。

师:《孟子》。还有吗?好,不说了。不要浪费时间了,“四书”“五经”都可以去查,这是儒家的经典。老师下发的材料当中列出来了材料三到材料六。这是我从“四书”这四本书中摘出来的跟“廉”有关的句子,解释。“廉”出现的次数很多,当然,我经过了挑选。有些“廉”是直接出现了,没有解释,有些“廉”是有解释的。请你进行小组讨论,这四个材料你归归类的话,能归出“廉”的几个义项?整段材料不甚明白没关系,你只要看明白在这段材料中,“廉”是啥意思?我画线的地方,都跟“廉”相关的。材料第三则中的“廉”,如果用两个字来解释,是什么?

生3:不欲。

师:哎,挺好,不欲。第四则材料,“廉”是什么?

生:棱角峭厉。

师:棱角峭厉。你觉得和“不欲”有关吗?听起来有关吗?第五则,“过取固害于廉”,“过取”就妨碍“廉”的这种品质了。也就是说,“过取”就不廉了。廉的话就怎么样?

生4:不过取。

师:哎,不过取。挺好,不过取。不过取,你觉得跟刚才说的两个字?差不多吗?

生5:跟第3个“不欲”差不多。

师:哦,第3个和第5个差不多。然后第6个,“有分辨”,跟它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大致能够看出来是这三个。不过取,我不过分地去索取外界的东西,不欲也是,我的欲望得到了一种控制。刚刚是用古文来说的,我们如果把它写成现代汉语的话,其实就是这三种。第一种是什么?能够给我个词儿吗?

生6:清心寡欲。

师:清心寡欲,挺好的。克制自己的欲望。第二种呢?第二种是不是能够直接用书本上的?

生7:刚正。

师:这个就是刚正、方正。还有一个呢?有分辨,什么叫有分辨?

生8:能屈能伸。

师:能屈能伸?分辨,分得清东西的。

生9:是非分明。

师:挺好,是非分明。能够分辨是非的,能够明辨善恶的。这是“廉”的三种解释,现在你能看得出来我们书本上的“廉”是哪个吗?看得出来吗?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看得出来吗?

生10:克制欲望。

师:哦,克制欲望,隐隐约约感觉克制欲望。我们来看爱剑伪心到底是什么意思?爱剑是什么意思?

生:爱惜宝剑。

师:同意吗?同意吗?如果把“爱剑”解释成“爱惜宝剑”你同意吗?金孜颖你同意吗?这个爱字我们做古文练习的时候出现过,而且还强调过,“爱”出现的时候,经常有一种意思,常考的。

生11:珍惜。

师:珍惜,珍惜和爱惜有多大差别?

生12:吝惜。

师:挺好,李瑞龙说吝惜。吝惜是我们古文当中常考的一个义项。那么“爱惜”跟“吝惜”有差别吗?

生:有。(www.xing528.com)

师:什么差别?

生13:吝惜是有私心。

师:这两个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小气,舍不得,那“爱惜”也是舍不得啊,你怎么理解?

生14:爱护……

师:爱护。我给它归纳了一个不同,我觉得还挺好记的。“吝惜”是什么意思呢?“吝惜”就是你该用而不用,该给而不给。“爱惜”是什么呢?“爱惜”你就本不该给,然后你也不给,本不该用,你也不用。这大概是“爱惜”。我自己归纳的,也许不准确啊。那你们觉得这里面这个“爱剑”,他想给吗?季札想给这把剑?他觉得应该给吗?他觉得应该给吗,这把剑?

生15:不应该给。

师:不应该给?那他在故事里干吗给呀?

生:应该给的。

师:他觉得是应该给的,是吧?那他这个时候如果不给的话,那就是什么?

生16:伪心。

师:应该是“吝惜”,是吧?“吝惜”可能更好一点。那我们“爱剑”如果解释成“吝惜这把宝剑”的话,你觉得刚才的“廉”应该怎么解释?

生17:是非分明。

师:是非分明。这跟是非,这跟善恶……

生18:克制欲望。

师:克制欲望,为什么是克制欲望?

生18:因为他不想给。

师:哦,如果他不想给那把剑,就是——

生18:喜欢那把剑。

师:他就是喜欢那把剑,他就是对于那把剑有自己的一种欲望。我想要保留那把剑。不管用来干啥,反正我想保留它。这是“爱剑”。那么我们来看看“伪心”。“伪心”这个词,如果你读古文多,很敏感的话,这是一个很特殊的词。因为我读过很多古文,从来没见过这个词。我还特地去查了一下前四史,前四史当中只查到了两句话,带有“伪心”的,你们仔细看一看。仔细一看,你们发现这两句话根本不是“伪心”,是“诈伪心”。也就是说,“伪心”这个词儿,前四史当中没有一次出现过的。如果你去查四书五经的话,四书当中“伪”字用动词的用法,一个都没有。也就是说,可能是刘向在此处临时创造了一下“伪”的用法。但你要追究它的本义的话,得怎么样?还是要,回到我们的哲学文本当中。“伪”字是常用的一个字,无论哪家哪派,“伪”字都很常用。四书五经当中出现过二十几次,我挑了一则,它跟“诚”对比的。你们来看一看,这个“伪”什么意思?帮我归纳一下,这里面没有直接给你解释“伪”是什么意思。材料七,看一看,帮我归纳一下,“伪”是什么意思?这里面,“伪”它跟“诚”相对的,举了两个例子,王跟霸。谁看出一点眉目来?

生19:虚伪。

师:“伪”是虚伪。再帮我解释得清楚一点,用这两个例子。王是诚,还是霸是诚?

生:王是诚。

师:王是诚。王,心是诚的,霸,心是伪的。霸的心里面……

生20:没有仁。

师:没有仁,很好。但是他在行事的时候怎么样?

生20:装仁。

师:装仁。他在外面做事的时候装着有仁的样子,心里面其实没有仁。那个王呢?

生21:王他就是由内而外的……

师:由内而外地都是仁。好,这个看出来了,它说,自吾之得于心者推之,我从里面,有仁了,然后再往外推,做什么事情都有仁。这是“伪”跟“诚”在哲学文本当中的一种解释。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解释。那你现在来帮我说说看,这里面“爱剑伪心,廉者不为”,那你怎么解释呢?“爱”“伪”“廉”你都有新的理解了。你帮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说?爱剑伪心,廉者不为。谁能说一下吗?陶佳琪,你不用悄悄说。你直接告诉我吧。

生22:这个,口是心非。

师:口是心非。我还听不明白,帮我解释得透彻一点。廉者不为也,也就是说廉的人是不做这件事情的,是吧?不做哪件事情?

生22:不做那种,就是,不做那种……

师:不做爱剑伪心这件事的。

生22:我让,那个,就是……

师:金孜颖来帮忙说一说吧。

生23:我感觉表达不出来。

师:哦,周文婧要抢着说,是吧?好,来吧,你来吧。

生24:我觉得在那个文章里面指的就是,他心里,他假装想要给剑,但是其实他没有给剑的这个事情。

师:哦,他心里面假装想要给剑?

生24:就是他,因为他原来是要给嘛,但是他不是,就是,如果没给的话就跟那个霸是一样的意思。

师:哦,对的。他心里面是想要给的。

生24:对的。

师:但事实上他没给的话,就是内外不一样,就是表里不一致,就是一种伪。好,挺好。这样的话,我们大概能理解那个“爱剑伪心”了。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