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开展归宿式写作课堂活动

小学语文教育:开展归宿式写作课堂活动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教学离不开写作活动,而学生的写作离不开思维的内核。可以通过品味文本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或者开展读写相结合的活动。模拟真题教学实录:《矛和盾的集合》课例《矛和盾的集合》基本要求:课堂活动设置,体会寓意。《矛和盾的集合》课堂实录片段展示师:同学们,知道刚刚我们看的动画片讲的是什么故事吗?矛是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保护自己的盾牌。生1:确实无法用自己的矛刺穿自己的盾。

小学语文教育:开展归宿式写作课堂活动

语文教学离不开写作活动,而学生的写作离不开思维的内核。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通过品味文本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或者开展读写相结合的活动。仅仅通过课堂活动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是不可能的。

资料袋:

使用技巧

首先,要注意控制时间。活动的时间不要过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对于阅读时间要相应减少,但是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

其次,阅读方式要具体。对于低年级段的一般都用齐读、朗读;3、4年级就可以有意识地提升一下阅读速度了,到了5、6年级阅读习惯已经成型,可以给他们规定阅读时间,提升阅读速度,所以说阅读方式一定要具体一些。

最后,老师在点评的时候要注意,都说鼓励式评价。但是不能说“好”“真好”“真棒”,这种评价方式是不当的,这种评价方式比较模糊,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需要合理预设。《小红帽

真题展示

真题:威尼斯的小艇

真题:乡下人家

真题:荷花

真题:拍手歌

模拟真题教学实录:《小红帽》课例

基本要求:课堂活动设置,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小红帽》课堂实录片段展示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看我们的故事大王今天又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朗读课文)

生:小红帽给奶奶送饭,在大森林里遇到大灰狼大灰狼知道她外婆生病,就跑到外婆家骗外婆开门,然后吃了外婆,然后又装成外婆的样子,想吃了小红帽。

师:其他同学听后,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1:大灰狼为什么不在大森林里直接吃了小红帽?

生2:外婆为什么会上当?

生3:小红帽最后怎么样了?

师:非常好,老师将这三个问题通过PPT展示出来。我们一起读问题。然后我们先请前后桌四人为一组,一个扮演小红帽,一个扮演大灰狼,一个扮演外婆,一个读旁白。请开始分角色朗读,并思考上面三个问题。

(学生游戏活动)

生:狼在心中盘算着“这小东西细皮嫩肉的,味道肯定比那老太婆要好。我要讲究一下策略,让她俩都逃不出我的手心”。大灰狼想两个都吃了。

师:说明大灰狼是一个……

生:贪婪、凶残的动物

师:对呀,但小红帽不知道它的凶残。孩子们,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陌生人对你好,给你糖果,你要吗?

生:我们要保护好自己,不能与陌生人说话,更不能将个人的家庭信息告诉别人,不能要别人的东西……

师:由此我们知道了,日常生活中不能像小红帽一样,轻信别人……

模拟真题教学实录:《狐狸乌鸦》课例

《狐狸和乌鸦》

基本要求:课堂活动设置,体会童话故事里的道理。

《狐狸和乌鸦》课堂实录片段展示

师:孩子们,在岁月的风中,我们经常会聆听枝与枝的交流,花与花的絮语,叶与叶的喧哗。这是岁月留给我们的童话。今天我们再一次独坐树旁,观赏狐狸与乌鸦的背后故事。请观看动画视频《狐狸和乌鸦》,并思考:狐狸与乌鸦分别是什么样的动物?

(学生观察动画视频)

生1:狐狸狡猾、狡诈、贪婪。

生2:乌鸦乌黑乌黑的,声音很粗。

师:请朗读课文,将描写狐狸狡诈、贪婪的词语画下来,我们一并分享。

生:“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眼珠一转”“狐狸又摇摇尾巴说”“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与同桌互为一组,将狐狸与乌鸦遇到后的情景表演出来,如果能把狐狸和乌鸦当时心里的想法也说出来,那就更棒了。等会老师请同学上台表演。教师全班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表演)

师:同学们,表演得非常好,将狡猾的狐狸表现得淋漓尽致。请同学谈谈收获。

生:狐狸太狡猾了,乌鸦又太笨,所以狐狸骗到了肉……

师:老师这里有个疑问,狐狸为什么会成功骗到肉?

生1:因为乌鸦笨,狐狸狡猾。

生2:因为乌鸦太相信狐狸。

生3:因为乌鸦没有自知之明,明明自己唱歌不好听,还相信……

模拟真题教学实录:《春晓》课例

《春晓》

基本要求:课堂活动设置,体会古诗意境

《春晓》课堂实录片段展示

师:孩子们,请看大屏幕,春天来了,万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雪化了,小草发芽了,大地穿上了绿衣服……

生2:燕子飞回来了,树林里冬眠的都苏醒,争着到外面玩。

师:是呀!诗人孟浩然用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来描写春天的早晨。请反复朗读这句话,理解意思。

生:春天的早晨醒来,听到外面鸟的叫声……

师:你们觉得哪个词用得好?

生:“不觉晓”“处处”。

师:请看大屏幕,能不能将“不觉晓”替换成“不知道”,将“处处”换成“到处”?

生:“不觉晓”指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师:是呀!处处是叠词,更具有形象性。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请同学们两人为一组,说一说早晨刚刚醒来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

师:大家讨论得很激烈,说得也很棒。请大家回去将你们说的记录下来。(www.xing528.com)

师: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酣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

模拟真题教学实录:《矛和盾的集合》课例

《矛和盾的集合》

基本要求:课堂活动设置,体会寓意。

《矛和盾的集合》课堂实录片段展示

师:同学们,知道刚刚我们看的动画片讲的是什么故事吗?

生:自相矛盾

师:请看大屏幕,这就是矛与盾的图片,请同学介绍一下(读屏幕中的文字就行了)。

生:矛的长处是进攻,盾的用处是可以防守……

师:是呀!矛是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保护自己的盾牌。请同学们拿起小手,与老师一起书写“矛”“盾”。“矛”的撇这一笔这么锋利,就像是它这个“尖”。“盾”字的这一撇,特别得长,这样盾就大一点,才能抵挡得了矛的进攻。

(学生跟着模仿书写)

师:为了体会矛与盾是自相矛盾的,老师带来了道具。请同学上台表演。要求:用你的矛进攻你的盾,用你的盾进攻你的矛,看看是不是自相矛盾的?

(学生上台表演矛与盾)

生1:确实无法用自己的矛刺穿自己的盾。

生2:自己的盾也不一定坚固无比。

师:一个进攻,一个防守,有点儿冤家路窄、针锋相对的感觉,如果把它们集合起来又会怎样呢?请默读课文,找一找。

生:可以将两个优点结合到一个点上。

师:小组讨论一下,请用课文中的词句说明。

生: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坦克的图片及其介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坦克的制作原理与功效。

模拟真题教学实录:《劝学》课例

《劝学》

基本要求:课堂活动设置,体会寓意。

《劝学》课堂实录片段展示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猜猜这字是什么意思?

(大屏幕出示“劝”的甲骨文)

生:鸟坐在树枝上听别人说话。

师:解释得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字“劝”。注意读音与书写。请拿出字典,查一下“劝”的意思。

生:本意是鼓励,引申义是劝说。

师:齐读标题《劝学》,通过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劝说好好学习吧。

师:唐代著名的大诗人颜真卿写了一首鼓励大家好好学习、珍惜时间的古诗。请大家翻开课文,多读几遍古诗,如果遇到不会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与字典,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劝大家好好学习的。

生:每天从三更半夜到拂晓鸡啼,是男儿读书的最好时间。

师:概括得非常准确,能不能分享一下你学习的经验?

生:我会先将……

师:我们给她掌声。也要做一个善于观察分析的好孩子。古代看时间是通过打更与鸡鸣来判断的,大家请看大屏幕。理解“三更灯火五更鸡”。

(学生观看视频)

师: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为什么说“深夜是学习的最佳时间”,白天学习不算吗?请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模拟真题教学实录:《雷雨》课例

《雷雨》

基本要求:课堂活动设置,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雷雨》课堂实录片段展示

师:同学们,请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雷雨》。注意“雷”是“雨”字头要罩住田,口要大一些。齐读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1:雷雨的关系?

生2:雷是怎么形成的?

师:问得很好,请看大屏幕,看看雷雨形成过程。

(学生观察雷雨形成过程)

生:原来是下雨时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

师:请看第一个微课,是怎样?

生:是晴天,万里无云,火红的大太阳……

师:第二微课是怎样?

生:天空出现了很多白云,越来越多,都快看不到太阳了……

师:第三个微课是怎样?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再仔细听听、看看。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请看第四个微课,是怎样?

生:哗,哗,哗,雨下起来。雨越来越大。

师:雨过天会怎么样?请看第五个微课。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