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滥用等也是当前“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具体来说,一是不会学,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不会利用导学案开展有效的自主预习;二是学习效率低下,这一问题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合作学习环节。过于严肃的课堂氛围是拘谨的课堂表现,是教师对于学生无法掌控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更是进行高效课堂构建的一大拦路虎。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现状

通过实习和教育调研,选择固原城区部分初级中学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发现目前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盲目追求新形式,改革失去自我目标定位

个别学校在改革过程中没有自我目标,“见什么学什么”,以至于出现“瞎折腾”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仅仅从表面上响应新课改精神,而不能做到立足自我,改革的结果必然是步履维艰,很难见效。不同地区和学校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时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本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为依托,以促进本校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正确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确立自我目标,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策略,才有可能是行之有效的。同时,“大方向”引导下的改革策略和方法有利于学校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

2.教师角色定位不准,没有发挥其在课堂中应有的主导地位

通过实习期间的课堂观察、批改作业以及课下与学生交谈等了解到,个别教师没有发挥其在课堂中应有的主导地位。例如,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体验”这一环节,教师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讨论交流,而对于阅读的时间和讨论的内容教师却丝毫不加控制和评价,那么很可能一节课都是学生自由散漫地读书和讨论,最后的结果是学生普遍自认为自己完美无缺,逐渐失去了上进的动力。实践证明,教师丝毫不加控制、任其自由发展的课堂是收效甚微的。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放手”是在持久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形成了这些能力,教师才能“放心”地“放手”。

3.课堂教学环节形式化

从课堂教学活动方面来说,“新碎片式教学”隐患是当今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导学—合作—展示—反馈”的高效课堂流程设计程序,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以下方面: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自学变成了在参考资料上找答案;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不当,探究学习变成了在活动中学习;“示”多“展”少,重答案轻方法,重结果轻过程,课堂“展示”变成了说答案;评价方式走向异化,课堂评价环节不合理,学生患上“赞美疲劳症”;“导学案”的编写内容和使用方式不合理。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滥用等也是当前“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

4.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方法

一方面,语文学习战线长、见效慢的特点使部分学生把更多的学习精力和时间放在了相对来说提分更快的数理化等科目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与高效课堂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语文学习的方式,面对新课改后的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些不知所措。具体来说,一是不会学,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不会利用导学案开展有效的自主预习;二是学习效率低下,这一问题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合作学习环节。

(二)课堂教学中的教师

1.教师以权威者自居,学生学得被动

教师角色的传统流传,使得个别教师将自身定位于一个长者的地位,认为教师对于学生有着绝对的权威。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小学语文作为小学课程中的重点课,教师认为调皮的学生需要一个威严的教师来管理,这样才能镇住这些正值好动期的孩子。而学生在教师严厉的眼神下很难发挥自身的主观学习能力,一般是遵行教师的意志在学习。(www.xing528.com)

2.课堂氛围过于严肃

在课堂上,教师认为“严肃”这个词才最符合自己的角色定位,严肃拘谨的课堂氛围可以塑造高大的教师形象,让学生屈于自己的课堂管理下。但是,严肃的课堂带给学生的是战战兢兢的学习,课堂听讲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更不敢举手问问题。过于严肃的课堂氛围是拘谨的课堂表现,是教师对于学生无法掌控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更是进行高效课堂构建的一大拦路虎。

3.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教师在课堂上一般是以讲授法进行教学,必要的教学道具的使用也是极少的时候,死板的课堂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疲劳,无法专一于课堂教学内容上。教师总是将所有的课文都按照固有的思维进行讲授。例如,在《乌鸦喝水》和《我们成功了》这两节课文的课堂中,不同点是课文思路决定了不同的讲解风格,但是个别教师只是进行阅读—生字生词—阅读—课后题这种固定思维的讲解,将多媒体、课堂互动等活动都置之一旁,过于死板的教学方式和授课手段只会让学生更加厌烦,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

4.不能做到真正地面向未来

一些教师确实是采用了“一视同仁”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但这却是建立在教师自己认为的学生水平基础上的,对于少数学生而言这种“一视同仁”是灾难性的,因为这意味着教师很可能放弃了这部分学生。学生的基础差异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责任则是将这种差异进行缩小和个性化培养。但是,很多教师打着“学生平等”的旗帜,制订的备课教案很死板,没有弹性可言,因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对教师更多要求的提出,这种一体化的教学只会拖垮整个班级学生。

(三)课堂教学中的学生

1.获取知识的方式过于依赖教师

学生对于知识的吸取多依赖于自己的教师,特别是语文这门学科,课外积累要远比课堂重要得多,但是个别学生还是死抱教师这棵“大树”,认为教师课堂上讲的才是需要学习的,其他的都不重要。有些学生对于网络、电视收音机传达的知识,甚至是父母的一些知识交流都存在着怀疑态度,虽然怀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但是这种怀疑却是建立在过于依赖教师的基础上,短期可能会有知识的提高,但是长久以此,则不会有任何益处,反而会造成知识积累的偏失。

2.有意注意的时间有限

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其思维还没有建立初步模型,对于事物的好奇度很高,这就导致在注意力上,这些学生无法保持始终如一,这也是高效课堂构建中的一大难题。小学生天性好动,在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对于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基本上是左耳听右耳冒,可想而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有多少了。“走神”现象是当下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而对于自制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容易在听课的时候,眼睛就看到了窗外,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就与同组人员谈起了无关话题。这是课堂教育的一种通病。只有学生的注意力专一了,课堂效率自会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