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高效课堂:小学语文的综述

打造高效课堂:小学语文的综述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它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而言。有效课堂达到最高境界便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前提是高效教学。在形式多样的高效课堂形态之后有着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降低成本、增强正向效能、强化学习效率,是高效课堂改革的成功秘诀与内涵。严格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以致用,就是知识与能力并重,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发展、终身发展和创新思维。

打造高效课堂:小学语文的综述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里高效能、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最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精当,教师讲课精炼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分层教学落实到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学目标与预期效果较一致。高效课堂的关键是学生,围绕这个关键重新构建两个关系:由传统课堂教学关系中的“唯教”到“唯学”,由传统课堂上师生关系中的“唯师”到“唯生”。也就是教师的目标在于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课堂上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两唯”中的核心是学和学生,倡导“让学习发生在学生的身上”。高效课堂应具备三大特性:主动性、生动性和生成性。高效课堂是把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加以具体化,变成可操作的,即实现了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提升,最终抵达智慧的飞跃。简单地说,是立足于“学会”“会学”“乐学”“创学”,高效课堂是在追求“四维目标”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模式,即要求超越原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提升到通达智慧的层面。要求的正是智慧,如果课堂只能给学生知识,却不能最终形成智慧,那课堂纵然能够实现“三维目标”,仍旧是有缺陷的,而高效课堂恰好能够较好地补上这个漏洞。高效课堂把“自主、合作、探究”当作研究重点加以阐述和发展,在课堂环节上要求做到有“预习、展示、反馈”,在学习方式上转变为“自学、互学、群学”。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习能力”的提升,因而高效课堂认为是素质教育的“素质”,其主要内涵就是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一旦仅有知识,而离开了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是低层次的,甚至是应试的课堂教学。高效课堂倡导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出发点,锻炼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让学生能够动起来,与知识直接对话。这个过程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经历,即要经历失败、反馈、矫正。

目前,高效课堂这一理论的具体定义在教学研究界没有统一认识和权威的论述,但是总结一些相关理论,发现其中有一些共性的认识。高效课堂是相对以往传统低效课堂而言的,高效指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高,在学生、教师、学校付出的时间、精力、教育资源成本相同情况下,课堂学习能使学生获取最大化的学科素养、思维方法、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育人目的。“高效课堂”的引入是时代变革对我们教育的要求,其重要标志是,高效课堂教学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性、时代要求的适应性以及课程安排的广度与深度。在课程安排上,要符合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也就是说,“高效课堂”要做到课堂信息量大,对学生语文思维、思想、方法培养到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重要角色,同时更好地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帮助以及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角色作用,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存在感。此外,采用“引导、帮助、合作、自学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案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载体,贯彻落实学案导学、教学融合、学为主体、师生互动、举一反三、注重实效的教学理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的各种目标。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它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而言。高效课堂以有效课堂为基础,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都能以较高的效率完成、达到,对教育教学产生一定影响,具有一定社会效益。有效课堂达到最高境界便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前提是高效教学。

高效课堂体现在两个方面:效果好和效益高。效果好是指教学结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效益是指教学能获取多大的收益与价值。教学目标所达到的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的程度越高,教学效益就越高。追求高效是我们的理想和信念,但并不是说花最少的时间学最多的教学内容,而是对三维目标实现的综合衡量。

(二)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提出的适合社会变革和对人才培养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传统课堂模式更具有实效性、适应性和现实意义。高效课堂主要关注课堂学生对知识的内化量和学生能力培养程度,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学习内化更多的知识和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学者在研究高效课堂过程中形成一致的共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课堂效率最大化,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接受的知识量、心理机能的变化、对知识实际运用能力达到最大化,在付出相同的时间、精力、物力的情况下达到更高的要求;第二,课堂效益最大化,主要是指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格、灵魂方面影响最大化。

“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是指那些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有较高的教学效率或效果的课堂。不仅如此,这样的课堂通常对教学和社会效益有着更大的影响。高效课堂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效率的最大化,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的收益量主要从课堂知识容量和学生的课内外学业负担两方面体现;二是效益的最大化,也就是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积极性影响程度,包括知识与能力、思考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单方面的效率最大化或效益最大化都不能称为“高效课堂”,它必须具备“尽可能少的教学时间”“较密集的教学任务量”“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三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更通俗地说,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无压力、高质量地实现学习目标,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

高效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权威的范本,因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肯定不能共用一个教学模式。现在对有效教学的论述比较多,但有效教学不一定就是高效教学。高效教学只有明确的追求、共同的理念与个性的实践。在形式多样的高效课堂形态之后有着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降低成本、增强正向效能、强化学习效率,是高效课堂改革的成功秘诀与内涵。

严格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以致用,就是知识与能力并重,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发展、终身发展和创新思维。高效课堂应该有“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教学效率就是指教学单位时间(通常指一节课)内完成的教学(通常把学生教会)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学生受益大,收获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高效课堂可以说是“知识超市”,其中的单品多种多样、按需索取,说明课堂具有多义性和丰富性,并展现了它对于“学习”及“学生”的选择性、尊重性和自主权。此外,它主张在课堂上要演绎“生命的盛宴”,课堂目标的变化引导其追求价值的变化,从“学习”到演绎“生命”。课堂是学生舞动青春的平台,是放飞灵魂的乐园,是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www.xing528.com)

1.高效课堂追求课堂高效益

课堂“最优化”观点是由巴班斯基提出的。他认为,课堂最优化是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考虑教学体系的内外部特征和条件以及现代教学原则、规律、方法和形式的基础上,使教学过程按照特定标准衡量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的组织活动。根据他的理论,有效、最优成了衡量最优化理论的标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过分重视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理念,过分关注教授知识,而轻视了学生的主动探索参与的积极性。由于教育体制和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逐步发展,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正在向积极的方向改变,并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理念从教师角度来讲,是体现了精神层面的享受,获取并提高了尊严,实现了生命应有价值;从学生角度来讲,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他们道德得以升华,智力得到提升。

与高效课堂相对立的是“无效”“低效”“负效”的传统课堂,是对弊病的批判与矫正,而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彻底否定。高效课堂追求高效率,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高效率,未必就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学习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不能单靠简单地拼时间、拼体力。

2.追求绿色教学质量观

健康、环保的教学是对学生的能力的一种保护式,而不是掠夺式开发。这种教学理念被称为绿色教学质量观,也是高效课堂的追求目标。它的目的是开发学习能力,根本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他们的自我发展和自学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美好的生活之路奠定基础。

3.高效课堂的追求目标

高效课堂的培养目标:把课堂还给学生,向45分钟要效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关注“后进生”、特殊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叫成功,人人学会才是目标。高效课堂追求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全力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人文素质,其出发原点是尊重教育规律,提高学习效率。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实现“人”的解放,促进个性发展、多元发展。素质教育主要强调的是学习能力,要学生学会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课堂不能一味地以灌输知识为目标,奔着考试去教学。只有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厌学”为“乐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了生命的律动,有了勇往直前的动力,才能生成能力,实现课堂真正意义上的“质”的飞跃。课堂即成长,即成长知识能力,也成长社会创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