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语文字源识字教学实施与反思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语文字源识字教学实施与反思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之前,该班未使用过字源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以往的教学方式侧重于汉字笔画和结构的分析,将汉字当作纯粹抽象的符号进行教学,忽视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经过微型字源识字教学实验后,发现班上的学生思维活跃,对字源有着浓厚的兴趣。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语文字源识字教学实施与反思

(一)字源识字教学设计思路

1.独体字:溯源法

独体字多为象形字,教师在讲解独体字时可以先展示该汉字的实物图,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依据图形轮廓推测该图表示课文中的哪个生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先从他们感兴趣的图画这一具体形象出发,自发地观察汉字的构造、特点,依据自身的理解,逐渐在大脑中构建实物图和汉字的联系,最后做出判断。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细节辨析能力,而且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某种角度来说,它还是一种浅易的抽象思维训练。学生在脑海中对某个独体字的实物图这一具象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加工,之后得出属于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学生思考完得出结论后,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该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更有效地识记该字的字形,理解该字的字义。

例如,在讲解“鱼”这个字时,教师先出示“鱼”的实物图和图画,让学生在《江南》这篇课文的课后生字表中找出该图所表示的汉字。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后,教师出示“鱼”这个字的古代文字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不同时期的“鱼”字的变化,最后通过对比来识记现代汉字“鱼”的字形。

2.合体字:拆分法+溯源法

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组成的字,因而在讲解合体字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依据字源信息对其进行拆分。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汉字,对于汉字的认识尚处在懵懂阶段,因此教师可以直接帮助学生拆分合体字,再讲解各部分的字源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在拆分的过程中要依据汉字的构意进行拆分,检验可不可以上溯到字(形)源、每一个过渡构件是否属于汉字族谱中可能出现的形体。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年级的字源基础,此时教师则可以先让学生试着拆分合体字,当学生的拆分违背了汉字的理据时,再由教师来纠正学生的答案,给予学生正确的拆分结果。随后,教师讲解每个部件的字源意义,再将每个部件的字源意义结合起来,通过组词来介绍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1.教学设计

(1)教学理念

汉字带有鲜明的表意特征,是当前唯一一个传承数千年,没有断裂,而且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是我们国家文化的血液,蕴含了古人的伟大智慧以及丰富想象。具体到每个字来看,任何一个字都能够品读成寓意深厚的诗歌,都能够看作是动人的图片,都能够解读出精彩的故事。汉字把文化、艺术紧密融合,把历史、现实紧密融合,光彩夺目、熠熠生辉。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是阅读与习作的基础。本课旨在从字源的角度探寻汉字的起源,认识汉字的演变,体会汉字的趣味,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推动教育工具理性回归到价值理性的本源。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

(2)教学内容分析

《妈妈睡了》这篇课文要求会认的生字有哄、先、闭、紧、润、蛋、等、吸、发、粘、汗、额、沙、乏,要求会写的生字有哄、先、闭、脸、蛋、沉、发、窗,一共17个生字,均具备字源信息。

(3)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在具象思维阶段,借助具体形象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符号,符合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特点。此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们对图画有着极高的兴趣,不论是自己作画还是看到图画,都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此之前,该班未使用过字源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以往的教学方式侧重于汉字笔画和结构的分析,将汉字当作纯粹抽象的符号进行教学,忽视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学生机械识记汉字,导致书写生字时存在用拼音代替已经学过的字词、缺漏笔画、书写不规范等问题。经过微型字源识字教学实验后,发现班上的学生思维活跃,对字源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缺少字源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在向他们讲授生字的字源语义的同时,还需弥补以前的空缺。

(4)教学目标

会认:哄、先、闭、紧、润、蛋、等、吸、发、粘、汗、额、沙、乏。

会写:哄、先、闭、脸、蛋、沉、发、窗。

(5)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写“哄、先、闭、脸、蛋、沉、发、窗”八个字。

教学难点:“蛋”“汗”“粘”。

(6)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7)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进行展示。

(8)教学时间

一课时(45分钟)。

(9)教学流程

①多媒体展示生字的字源图片。

②展示生字以及每个生字可拆分的构件。

③依据字源图片分析每个构件所表示的意思,讲解生字本义。

④展示古文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过程。

⑤再次重申生字的本义,讲解引申义,通过组词加深理解与记忆。

2.教学片段

鉴于该班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字源识字法,不具备字源基础,因而研究者在教学时跳过让学生拆分汉字的环节,直接对生字进行拆分。下面以教学目标要求会写的八个字中的前三个字(哄、先、闭)为例:

(1)教学“哄”字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屏幕,第一幅图画的是什么呀?

(多媒体展示“共”字源图片及甲骨文,如图4—1所示)

图4—1 字源图片及甲骨文

学生:两只手拿着一块木头。

教师:这个长方体一定是木头吗?

学生:不一定。

教师:我们看不出它到底是什么材质,可能是木头,也可能是金属,比如说铁,后来人们用更为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它,我们看右边这个图形。古人用这个图形来表示“共”这个字,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一同承担。有没有哪位同学能为我们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我和我同桌一起搬桌子

教师:我们同学真是太棒了!举的例子很形象,你能说得更具体些吗?

学生:左边表示我的手,右边表示我同桌的手,中间那个四方形表示桌子,我们一起抬。

教师:回答得很完整,很有条理,我们一起为他鼓鼓掌吧!

学生齐说:棒棒棒,你真棒!

教师:刚才这个同学举的例子很生动,“共”的甲骨文就像是两个人一起抬桌子,所以“共”是一起的意思。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怎么变成现在的这个“共”字呢?

学生:想。

(多媒体展示字源图片及古文字,如图4—2所示)

图4—2 字源图片及古文字

教师:这些是“共”字在古时候不同时期的写法。了解完了它不同时期的写法后,我们再来看一幅画。

(多媒体展示“哄”字源图片,如图4—3所示)

图4—3 字源图片

教师:图画左边的这个是什么呀?

学生:一张嘴巴。

教师:对,这是一张嘴巴,嘴巴可以用来讲话、发出声音。右边这个是我们刚才学的表示“共”这个字早期的图画,它的意思是一起。那有一张嘴巴,是一起做什么呢?

学生:一起说话。

教师:准确来说,是许多人共同发出声音。这个字就是“哄”。我们看一下,“哄”字是不是一个口字旁加上一个共字?

学生:是。

教师:因此,“哄”这个字的本义是很多人同时发出声音。它是一个多音字,当它表示很多人同时发声的时候,读作hōng,比如说哄堂大笑,形容大家同时大笑。我们课文里是读作hōng吗?

学生:不是,课文里是hǒng。

教师:大家都很细心。课文的原文是“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这里读作hǒng,同学们思考,它是很多人同时发声的意思吗?

学生:不是,课文里只有妈妈一个人。

教师:对,读作hǒng的时候,它有两个意思,其中一个意思是,用语言或行动看小孩儿或带小孩儿。同学们回想一下,以前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都是怎么哄你们午睡的呢?

学生:唱歌给我听。

学生:讲故事!

学生:答应我睡醒了带我去玩儿。

教师:那么我们可以怎么组词?(www.xing528.com)

学生:哄一哄。

学生:哄我。

教师:很好,老师也来组一个词:哄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学生:骗人的意思。

教师:同学们都很聪明!读作hǒng的时候,它有两个意思,其中一个意思是我们刚才说的,用语言或行动看小孩儿或带小孩儿。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说假话骗人。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哄(hǒng)可以怎么组词?

学生:哄我。

学生:哄骗。

教师:真棒!同学们都记住了。接下来我们举起小手一同来写一写“哄”字。

(2)教学“先”字

教师:同学们看一下屏幕上的这幅画(如图4—4所示),图上有什么呢?

图4—4 画

学生:一个脚印和一个人。

教师:这个脚印在人的前面还是后面呢?

学生:前面。

(多媒体展示字源图片及文字,如图4—5所示)

图4—5 字源图片及文字

教师:答对了!这幅画就是古人用来表示“先”字最早的意思,就是“走在前面”。比如说,“优先”“领先”都是在别人前面的意思。

(多媒体继续展示“⺧”“儿”)

教师:同学们猜一猜,大屏幕上的这两个构件表示什么?

学生:(有的摇头)有一个字是儿。

教师:右边的这两个表示的是“先”的构件,就是它们的组成部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先”这个字是如何从这幅图画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呢?

学生:想!

教师:我们接着看屏幕上的这几个图形(如图4—6所示)。

图4—6 字源图片的演变过程

教师:上面这些就是“先”这个字慢慢长大的过程,这个小脚丫渐渐演变成了“⺧”,图画上人的形态最后用“儿”来表示。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把小手举起来,一起学写“先”这个字。

教师:刚才我们讲了“先”是“在别人前面”的意思,接下来我们看看它能组什么词。

(多媒体展示“优先”“先前”“祖先”)

教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三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女士优先

学生:以前。

学生:以前的爷爷奶奶。

教师:非常棒!同学们都说得很接近。“优先”的意思是,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在另一个人或另一件事的前面。“先前”的意思是以前。“祖先”指的是已经去世很久很久的长辈,爷爷奶奶还不能称作是你们的祖先,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才能称作是“祖先”。

(3)教学“闭”字

教师:我们接着来学习“闭”这个字。屏幕上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呀?

(多媒体展示字源图片,如图4—7所示)

图4—7 字源图片

学生:门!

学生:一块木板

教师:有同学答对了,这是古时候的一扇木门,所以有同学把它看成是一块木板也是情有可原的。那这扇门是开着的还是关着的呢?

学生:关着的。

教师:对,这扇门是紧闭着的。古时候的人用这幅图来表示门关起来的状态,因此“闭”这个字的本义是“关起来”。我们接着看屏幕上这几个图形(如图4—8所示)。

图4—8 字源图片的演变过程

教师:一直以来,古人都用“門”来表示“门”,一直到后期人们为了书写更加简便,便简化成了现在的“门”字。同学们再观察这几个古代汉字,现在“闭”字中的“才”表示的是什么呢?

学生:门锁。

教师:观察得很仔细!最开始人们画了一个“十”字形来表示门锁,后来随着书写的变化,慢慢变成了“才”。“闭”字我们刚才讲到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关起来。

教师:太棒了!大家的记忆力真好!那我们看看它能组什么词?

学生:关闭。

学生:闭眼。

学生:闭上!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理解“闭”这个字的意思了,大家给自己鼓鼓掌。

学生齐说:棒棒棒,我最棒!

(三)教学反思

1.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

字源识字法涉及汉字学的四个方面:汉字构形学、汉字字体学、汉字字源学、汉字文化学。研究者虽有所了解,但理论深度还不够。因而,在备课时,不但需要查阅《汉字构型学导论》《字源字典》等相关著作,上网搜集字源图片,还需要在众多资源中筛选出权威科学的释义,但经常陷入苛求的状态,不查到字源信息誓不罢休,忽视了现代汉字中仍存在一些查不到清晰字源的汉字,十分地耗时费力。

(2)教学设计

字源识字法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记忆汉字,需要运用到大量的字源文化,这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教学内容过多。研究者过于重视运用字源识字法,在设计每个汉字的教学过程中,时常融入了大量的字源信息,导致学生课上信息接收量过大,容易出现跟不上的现象。第二,教学内容难度偏大。研究者所在班级在此之前未接受过字源识字法,因而字源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且班上同学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未能全方位考虑到学生的情况。

(3)教学实施

由于教者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对课堂教学整体节奏的把握能力较弱,同时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应对能力也较为不足。此外,长期运用单一的教学道具和教学方法进行字源识字教学,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心理。例如,由于字源资源的缺乏,研究者在实习期绝大部分是通过展示黑白字源图及古文字来进行教学,但发现一个月后,学生在课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越来越短,课上的提问也总是那些同学在积极回答。

2.改进的意见

(1)理论知识

字源识字法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能充分展示汉字文化。因此,对汉字学的学习应贯穿于日后的每一天。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学习:第一,线上课程。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学习日益便捷,只需要在家里,便可以跟着名校教师学习。通过网课来学习汉字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第二,线下课程。除了网课外,条件允许,还可以到当地的大学里旁听汉字学相关课程,直接与教师交流。第三,书籍、权威期刊。许慎的《说文解字》、王宁的《汉字构型学》以及学术网站上专家发表的权威期刊论文,都是学习汉字学的好材料。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不仅要依据课标来设计,还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字源识字教学设计时,要在保证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对字源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确保学生能够接收大部分的知识。此外,设计时还要充分运用启发性原则,提高学生的联想力、抽象思维能力。对于那些理据不明显和失去理据的汉字,并非一定要使用字源识字法,识字教学应是多种模式交替教学。

(3)教学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合多种教学道具,如字卡、板书、视频或者有色彩的图片。不仅如此,还应围绕字源识字法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游戏、竞赛等,这几种方法能够有效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