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学习重要还是家务重要?

孩子学习重要还是家务重要?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家长误认为,孩子的学习最重要,成绩最要紧,一切都得以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为中心,一切家务、琐事都得为孩子学业发展让路。于是,孩子被众星捧月,成为中心,房间可以不打扫,衣服可以不洗,家务可以不干,甚至内务都可以不搞,美其名曰“抓学习”。一个连家务活都不会干、不愿干、懒得干的孩子,那就脱离了最基本的生活情景,也就谈不上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和热爱生活,感情世界必然苍白无力。

孩子学习重要还是家务重要?

家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港湾,但家庭教育可不简单。温室里的孩子难长大、难成器,经不起人生的风浪考验。许多家长误认为,孩子的学习最重要,成绩最要紧,一切都得以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为中心,一切家务、琐事都得为孩子学业发展让路。但凡可以让路的事,宁可自己做也不让孩子做,将学习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于是,孩子被众星捧月,成为中心,房间可以不打扫,衣服可以不洗,家务可以不干,甚至内务都可以不搞,美其名曰“抓学习”。

殊不知,这样的安排实质上是剥夺了孩子的生活参与权,抽空了孩子的生活话语权,压缩了孩子全面成长的空间,使他们的人生太过枯燥单调,反而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于是,他们对生活没有融入感、关注感、亲切感和担当精神,不会体谅父母,不太感恩亲人和老师。更要命的是,他们放弃了家庭成员本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成了可以享受特权、逍遥事外的“宠儿”,难以成长。

家长们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高贵品质,让他们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培养气质的信念,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中全面锻炼升华,找到一生追求的崇高使命和责任,不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和考试机器,不做缺乏常识、缺乏生活能力和生活品质的“空心人”,培养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生活是生命的土壤,向生活扎下深根的人,才能滋养最健壮的生命,才能成就最伟大的学问。做家务,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人文精神和工匠精神、担当精神,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力、责任意识,让孩子产生非同寻常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体贴人、关心人、照顾人、温暖人,让家庭生活充满关爱、亲善、幸福和光明,充满期待、平和、温暖和深情,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一个连家务活都不会干、不愿干、懒得干的孩子,那就脱离了最基本的生活情景,也就谈不上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和热爱生活,感情世界必然苍白无力。连生活都不上心的孩子,他在终身发展上是很难有所作为的。难以产生杰出创造力,融入社会的能力也会严重不足。家长们无意间培养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培养了一个冷漠麻木的人,培养了一个懒惰无为的人,培养了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宠溺过度的孩子,对人对事对物会失去敏锐性,特别自私、迟钝,心理敏感脆弱,个性偏执任性,容易唯我独尊,缺乏善意,曲解人意,不知回报亲人和社会,这是家长们想要的结果吗?(www.xing528.com)

总有一天,一些家长会为自己教育的重大缺陷、短板、失误和败笔而感到寒心、伤心和闹心。没有思想力和滋润力的家庭教育,会严重制约孩子的终身发展,削弱孩子的幸福感,甚至造成孩子一生都难以改变的素养缺陷。

家庭不是避风港,而是小社会。在小家庭不锻炼融入的能力,不锻炼担当的精神,长大后又怎能很好地融入大社会和大家庭?小时候参与的家务事越多、越积极、越深入的孩子,越能体谅长辈的不易,越能体会生活的艰辛,越能换位思考,越能心存感激之情,长大后才会深情地拥抱真理和世界。

一个不爱家国的人,我们又怎能指望他长大后报国和强国?正确的做法是:在家蓄积亲情,在校蓄积友情。唯此,认知才能发育端正,情感才能发育纯正,人格才能发育健全,从而责任感过人,胆识过人,爱心过人,抱负过人,长大后融入人群、社群和社会的本领就会相当出色,就越易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小练就的精神品质、认知能力、人文情怀必将润泽孩子的一生,也会间接润泽和造福更多的人。

孩子们身上蕴涵着无穷的潜能,我们得培养他们的分担意识、合作意识和共享意识。坦率地说,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在于为孩子创造多么厚重的物质财富,而是教育孩子追求亲情的纯粹,追求精神食粮的美味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