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求财利不可取-《潜夫论》品读

追求财利不可取-《潜夫论》品读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人之论也,靡①不贵廉让而贱财利焉,及其行也,多释廉甘利②。知利之可娱己也,不知其称而必有也⑤。古谓死为“不幸”,故曰“可豫吊”。但是,追求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到了嗜财甘利的地步,则会自取灭亡,是万不可取的。若以财富为根本,无视道德修养的人,不可能真正存活于世上,只会深陷泥潭,难以自拔。正因为此,世人的言论,没有不推崇廉让而鄙视财利的,但到行动起来时,多数人则抛弃廉让,嗜财甘利。

追求财利不可取-《潜夫论》品读

世人之论也,靡不贵廉让而贱财利焉,及其行也,多释廉甘利。之于人徒知彼之可以利我也,而不知我之得彼,亦将为利人也。知脂蜡之可明镫也,而不知其甚多则冥之。知利之可娱己也,不知其称而必有也。前人以病,后人以竞,庶民之愚而衰暗之至也。予故叹曰:何不察也?愿鉴于道,勿鉴于水。象以齿焚身,蚌以珠剖体匹夫无辜,怀璧其罪。呜呼问哉!无德而富贵者,固可豫吊也

(选自彭铎《潜夫论笺校正》卷一《遏利第三》,下同)

【注释】

①靡:无,没有。②释:舍,弃。甘:嗜好。③于:何本作“举”。王宗炎以为“之于”二字衍。④利人:汪继培疑为“人利”之倒。《左传·宣公十四年》:“贪必谋人。谋人,人亦谋己。”⑤此处文有脱误。汪继培疑当作“不知其积而必有祸也”。⑥病:弊,祸害。以病:以之为病,认为它是祸害。⑦竞:逐,追逐。⑧鉴:照镜子,引申为审查鉴别。道:此指社会道德、原则。《史记·蔡泽列传》:“鉴于水者,见面之容;鉴于人者,知吉与凶。”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淮南子·说林训》:“蛖、象之病,人之宝也。”高诱注:“蛖,大蛤,中有珠;象牙还以自疾,故人得以为宝。”⑩《左传·桓公十年》:“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意指财宝能招祸。⑪问:汪继培疑为“”之误。彭铎先生云:“古字‘闻’与‘问’通……‘闻哉’者,呼而欲人闻之,犹欲人勿忘而言‘识之哉’耳。”⑫《汉书·景十三王传赞》:“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古谓死为“不幸”,故曰“可豫吊”。

【品读】

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又是万万不能的。”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是,追求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到了嗜财甘利的地步,则会自取灭亡,是万不可取的。

图3 汉文帝和宠臣邓通

西汉文帝的宠臣邓通,被文帝赐予铜山,垄断铸钱,可谓家财万贯,但最终饿死在街上,头上连一根簪子都没有;北魏的元琛用金子做马的环锁,用银子做马槽,贪纵财利,恣情聚敛,终被削爵;清代和珅,一人家产竟相当于清政府当时十余年的国库财政总收入,最后被勒令自尽。可见,因为贪得无厌地侵占财富,其下场注定是可悲的。这就如同油脂可以使灯明亮,但油脂过多,灯反而会灭掉一样。人只知道财产可以使自己快乐,却不知道财力过多必招致祸患。大象因为牙齿贵重遭杀身之祸,河蚌因为藏有珍珠而被剥开身体,百姓本来无罪,身藏璧玉就会获罪。财富虽可使人得利,但人在靠它得利的同时,别人也同样在谋他的利。西晋的石崇富可敌国,却落了个家破人亡的结局,身临刑场,石崇才有明悟:“那些奴辈,是想谋夺我的家财”;元末明初首屈一指的富豪沈万三,在商业中谋求最大利益,却终被朱元璋发配流放,落了个妻离子散的下场,让后人感慨唏嘘。沈万三在谋取众人财富的同时,朱元璋也在谋取他的财富。(www.xing528.com)

如此而言,在财富面前,有多少人被蒙住了双眼,迷失了自我,又有多少人因自身不廉,疯狂贪婪,终落人财两空的结局。他们忘记了道义,谋取私利,为富不仁。《大学》云:“德者本也,财者末也。”道德是人的根本,财富只是枝叶。若以财富为根本,无视道德修养的人,不可能真正存活于世上,只会深陷泥潭,难以自拔。正因为此,世人的言论,没有不推崇廉让而鄙视财利的,但到行动起来时,多数人则抛弃廉让,嗜财甘利。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王符生活东汉社会风气日渐衰落的时期,当时人们追求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风气盛行。在这种氛围中,官吏之间相互勾结,谋取私利;富贵之家,为了一己之私,追逐钱财,不顾道义;平常老百姓也跟着崇尚功利,唯恐落后,而“一旦富贵,则背亲捐旧,丧其本心”(《后汉书·王符传》)。甚至,在整个社会交往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开始建立在利益之上,嫌贫爱富,不顾对方德行。王符对此深恶痛绝,他认为前人已看清财利是祸害,后人还把它作为追逐的目标,百姓愚蠢糊涂至极,他主张以道德鉴别是非。这样的观点,对于今人也有着极为深刻的借鉴意义。

【扩展阅读】

导言:西晋贵族公卿们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以挥霍浪费为乐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石崇斗富是迷失自己的表现,最终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石崇斗富

(石崇)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恺以澳釜,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崇、恺争豪如此。武帝每助恺,尝以珊瑚树赐之,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恺以示崇,崇便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嫉己之宝,声色方厉。崇曰:“不足多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条干绝俗,光彩曜日,如恺比者甚众。恺怳然自失矣。

(节选自房玄龄等《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石苞》,中华书局,1974)

【原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