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潜夫论》品读:占卜与神灵咨询

《潜夫论》品读:占卜与神灵咨询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圣贤虽察不自专,故立卜筮以质神灵⑥。再次,占卜是为了得到某种神谕,这也是最为重要的目的。因此,就需要设立卜筮之职向神灵咨询,即所谓“立卜筮以质神灵”。既如此,故事中的狄青无论是向神祷告,还是谢神起钱,都说明他通过占卜是在向神灵咨询。然而,卜筮灵验可信的前提是就正于神灵之人须为“圣贤”“君子”。

《潜夫论》品读:占卜与神灵咨询

天地开辟有神民,民神异业精气通。行有招召,命有遭随,吉凶之期,天难谌斯。圣贤虽察不自专,故立卜筮以质神灵孔子称“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又曰:“君子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而响。”是以禹之得皋陶,文王之取吕尚,皆兆告其象,卜底其思,以成其吉。

(选自彭铎《潜夫论笺校正》卷六《卜列第二十五》,下同)

【注释】

①神民:神祇和人民。②业:职务。精气:古代哲学名词,古人认为精气是“元气”中精微细致的部分,是生命的根源,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③行有招召:意思是人的言行会招来祸福。《楚辞·招魂》注:“以手曰招,以言曰召。”《荀子·劝学篇》:“言有召祸也,行有召辱也。”④命有遭随:旧说指人的两种命运。遭,遭命,行善得恶,非所冀望,逢遭于外,而得凶祸。随,随命,戮力操行而吉福至,纵情施欲而凶祸到。《庄子·列御寇》:“达大命者随,达小命者遭。”⑤天难谌斯:语本《诗·大雅·大明》。意思是未来吉凶祸福,上天也难以说准。谌:《毛诗》作“忱”,诚,信。斯:句末语气词。⑥卜筮:算卦,用龟甲叫卜,用蓍(shī)草叫筮。质:咨询,就正。⑦语见《周易·系辞上》。蓍: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常以其茎占卜吉凶。卦:《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种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基本的有“八卦”,八卦互相排列组合成六十四卦,我国古代用以占卜吉凶。韩康伯注:“圆者运而不穷,方者止而有分。言蓍以圆象神,卦以方象知也。唯变所适,无数不周,故曰圆。卦列爻分,各有其体,故曰方。”意为蓍草是圆的,用蓍占,变通无穷。象神:卦爻是方正的,卦象既成,更不移动,有一定形体,是智慧的象征。⑧语本《周易·系辞上》。“受命而响”王弼本作“受命也如响”。而、如古通。孔颖达疏:“君子……将欲有所行往,占问其吉凶,而以言命蓍也。蓍受人命,报人吉凶,如响之应声也。”焉,代词,指蓍卦。响,回声。⑨古代传说,文王出猎前卜卦,卜辞说,猎得的不是熊虎之类,而是将来帮助他夺取天下建立王朝的得力助手,果然在渭水边遇到吕尚,即姜太公。事见《六韬·文师篇》,《史记·齐太公世家》。据说,禹得皋陶,也是事先见之占卜。⑩底:致,传达。思:意。

【品读】

兵书《三十六计》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典故:北宋时,宾州(在今广西)发生了地方叛乱,大将狄青奉命率师南下平叛。可是军心混乱、士气低落,这次出师能否取胜,人们没有把握。当大军行至桂林之南时,见道旁有座大庙,人们都说这庙的神最灵。于是,狄青入庙向神祷告,手持百钱对神说:“若出师可获大捷,这百钱掷出字面就都向上。”左右急忙劝阻,说若百钱中有一钱不是字面朝上,岂不会影响士气?狄青执意不听,遂将百钱撒向空中,待落下时,竟然百钱个个都是字面朝上。顷刻间,将士欢呼,声震林野,士气大振。狄青又命令将钱掩覆,待凯旋之时,再谢神起钱。

故事中大将狄青用百钱预测战事吉凶的做法,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极为古老的迷信形式——占卜。何为“占卜”?《说文解字》曰:“占,视兆,问也”,而“卜”指用火灼龟壳。占卜就是通过研究观察火灼龟壳后出现的裂纹形状,判断未知事物或预测吉凶福祸的迷信行为。在中国古代,占卜的方式多种多样,所使用的材料也各不相同。“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史记·龟策列传》),或以某种东西的数目、大小、长短等,都可以判断吉凶。故事中狄青抛掷钱币进行占卜的方式称作“钱卜”,还有“签卜”“卦卜”,等等。但最古老的方式还是用龟壳和蓍筮,所谓“龟为卜,蓍为筮”,用龟甲预测叫卜,用蓍草预测叫筮,筮为占卜的一种特殊形式。孔子曰:“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意思是指无论是蓍草还是龟甲,占卜的效应都是圆通明确的,这就在肯定占卜的重要作用。

图25 周易八卦

古人之所以进行占卜,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为了解除求卜者内心的困惑。孔子曰:“君子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而响。”意思是说,一般人在有所作为、有所行动时,因为自己的智慧不够,只好问卦,以解除疑惑。但如果自己修道有成就,智慧能达到《易经》那样高的境界,便不需要靠占卜。若要问事,只要反问自己就知道了。因为感应得很快,只要思想念头一动,就已经知道了。就像只要手一拍声响就出来了一样,这就是神通。其次,在于激励求卜者重燃信心,为事业成功提供保障。像大将狄青就是通过占卜,既解除了大家对战争能否取胜所产生的疑惑,又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为取得胜利做好了准备。再次,占卜是为了得到某种神谕,这也是最为重要的目的。在古人看来,鬼神是存在的。如王符所言,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就有了神和人。神和人由气所化生,精气相通而司职不同。而人事之祸福吉凶的形成,既有外界原因,也取决于人自身的言行,上天难以预料。也就是说,“天”并不是决定祸福吉凶的唯一因素。因此,就需要设立卜筮之职向神灵咨询,即所谓“立卜筮以质神灵”。同时,由于圣人行事谨慎,不愿专断妄为,故询之神灵,就正于鬼神,以求行事之圆满。正如孔子所云:“昔三代明君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亵事上帝。”(《礼记》)意思是说,夏商周三朝的明君们,全部都效忠于天上和地下的神明;他们虔诚地通过龟壳和蓍草占卜来领会神意,侍奉神明,从不妄用自己的判断力。可见,凡事要求神问卜,按神的指令办事,神的地位是崇高的。既如此,故事中的狄青无论是向神祷告,还是谢神起钱,都说明他通过占卜是在向神灵咨询。然而,卜筮灵验可信的前提是就正于神灵之人须为“圣贤”“君子”。也就是说,诚正高尚之品格才是感通神灵的关键要素。所以,夏禹得到皋陶,周文王得到吕尚,虽然卦兆向他们预告了迹象,显示了心愿,但禹和文王本身的贤明才是成就其好事的关键。

当然,王符在这段文字中引用孔子和《周易》所言,既在强调蓍草及卦体的神妙无穷,也似在说明儒家对卜筮的肯定态度。因为孔子开创儒家之后,《易经》成为六经之一,而《易经》实质上是一本卜筮书。孔子本人“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他甚至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说明圣人们很早就开始进行占卜活动,并成为占卜书的作者。因此,推重《周易》这个事实本身,既说明儒家对占卜之道的肯定,也体现出王符对卜筮认同的态度。(www.xing528.com)

其实,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开始,我国很早就有了占卜活动,并成为原始宗教的一个重要构成。据《周礼》载,周王朝设有卜官,称太卜,掌管占卜之事。国家之吉凶、立君、大封、祭祀、用兵、丧事等,都要用龟卜之法。《左传》中也记录了许多占卜、推卦的实例。时至东汉,谶纬思潮盛行,许多普通百姓用谶纬作为占卜吉凶祸福与生命长短的工具,此类方术尤为风行。到了后世,占卜逐渐成为人们的普遍行为,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古代社会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前后有所变化。比如宋代以前,人们集中地选择所谓“黄道吉日”而运用占卜;到了宋代,人们更多地为预测自己的前程与命运而求助占卜。可以说,占卜作为一种预测吉凶、沟通神人关系的手段,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然而,占卜毕竟是一种迷信活动,具有极为消极的影响。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欺骗人的手段,是古代君主和政府统治国家的工具,利用它能够压制人民的反抗。王符生活的时代,人们迷信于卜筮,全靠卜筮来断事,迷信盛行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使得民风败坏。对此,王符提出了严正的批判。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当这种迷信方式仍未从人们的思想和习惯中被彻底根除时,需要大家理性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面对那些无法预知的未来秘密,提高自身价值,为国家创造财富!

【扩展阅读】

导言:无论华夏还是夷狄都有占卜习俗。司马迁认为,自古以来的圣明君王建国立业或决断疑难之事,都参考卜筮结果以做最终决定;通过卜筮助成善事,预测未来。

参以卜筮,断以蓍龟

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蛮夷氐羌虽无君臣之序,亦有决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国不同俗。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各信其神,以知来事。

略闻夏殷欲卜者,乃取蓍龟,已则弃去之,以为龟藏则不灵,蓍久则不神。至周室之卜官,常宝藏蓍龟;又其大小先后,各有所尚,要其归等耳。或以为圣王遭事无不定,决疑无不见,其设稽神求问之道者,以为后世衰微,愚不师智,人各自安,化分为百室,道散而无垠,故推归之至微,要洁于精神也。或以为昆虫之所长,圣人不能与争。其处吉凶,别然否,多中于人。

(节选自《史记》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原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