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周易研究:明夷于南狩,意义深远

西安周易研究:明夷于南狩,意义深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夷,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在卦体上,除了初与上的对立,还有二与四和三与五,这三对对立,就反映上与下、东与西和南与北的对立,这种对立可以说是绝对的。三爻为庚,庚表示西,上爻为辛,辛表示南,原来“南征”就是三爻上行,这对卦体的稳定有利,这当然是吉祥的。

西安周易研究:明夷于南狩,意义深远

明夷,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程颐伊川易传》谓:“南在前而明也,狩畋而去害之事也。南狩谓前进而除害也。”[36]人们认为,离为南方之卦,又为文明之象,所以孔颖达《疏》说:南方文明之所。朱熹《周易本义》注未言南狩之意。《周易集解纂疏》卷五云:“《九家易》曰:岁终田猎名曰狩也。南者,九五。大阳之位,故称南也。暗昧道终,三可升上而猎于五,得据大阳首位,故曰‘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疏》:天子有南面之尊,故云‘南者,九五’。九五为乾,九五为乾,乾阳为大,故‘大阳之位称南也’。”[37]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亦以卦之方位释解“南”,《离》,南方之卦,故曰南狩。又配以爻位释之,曰:“五居暗主,三处明终,履正顺时,拯难兴衰者也。”辛绍业《易图存是》卷上曰:“九三明夷于南狩,三离。离,南也。”[38]与以上诸家不同的是,李镜池认为“南狩”,即为南方猎区。[39]“南”是一个方位词,就是南边的狩猎区域,但它并不确指某一个地方。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王弼《周易注》曰:“以柔之南,则丽乎大明也。”[40]朱熹《周易本义》注曰:“南征,前进也。”[41]朱熹没有具体解释“南”的含义。《周易集解纂疏》卷六云:“虞翻曰:离,南方卦。二之五成离,故‘南征吉,志行也’。”[42]此亦未言及方位。何以要南征,而不言东征、北征?辛绍业《易图存是》卷上曰:“巽居东南,坤居西南,自寻至坤,必由离。离,南方之卦,故云‘南征’。升居离位,则向明而治其志大行,故吉。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岐山在西,二至四互兑,故有此象。”[43]十三经注疏》中孔颖达《周易正义》曰:“南是明阳之方,故云‘南征吉’也。”[44]南为光明温暖之地,人皆向往,居必首选,朝阳之位,故吉也。胡朴安《周易古史观》率言“征伐南方之诸侯”,[45]以方位言之,并未细释。李镜池说:“南征吉。文辞过简,难以稽考。可以肯定不是指昭王南征而不复之事。究竟是指穆王征楚,还是指宣王征滁、徐,不能确指。以穆王大兴九师征楚为可能(《艺文类聚》卷就引《竹书纪年》)。”[46]他和胡朴安观点一致,以为“南”指方位。作《易》者多用南方,因其自然之故也。

由《易经》之方位,可以看出作《易》者乃西周之人,未必文王、周公也。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宫殿和庙宇都面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坐北朝南,当上皇帝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败北”“北面称臣”。正因为正南这个方向如此尊荣,所以过去老百姓盖房子,谁也不敢取子午线的正南方向,都是偏东或偏西一些,以免犯忌讳而获罪。《说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汉书·律历志》:太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于时为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谓之南吕何。南者,任也。言阳气尚有任生荠麦也。又乐名。《诗·小雅》以雅以南。《韵会》南亦雅乐名,犹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和《易经》产生时代大致相同的《诗经》,里面也有许多方位词,南字出现的频率极高。

前人于《易经》定位,多以后天八卦言之,其实除此之外,尚有以六爻定位、天干定位者。周易的方位,不是依据八卦确定的,无论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用于确定周易的方位时,势必造成一片混乱。升卦的下卦为巽,按照先天定位是西南,按照后天定位是东南;上卦为坤,按照先天定位是北,按照后天定位是西南。在升卦中,根本就没有“南”这个方位,那么“南征吉”这句话又该如何解释呢?

我们说周易的定位依据的是六爻,六爻可以算是上下东西南北。但由于卦体的旋转或滚动,因此也就经常发生易位,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六爻卦都是全方位,不会只有北没有南,也不会只有东没有西,东西南北上下是同时具备,少一个也不行,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东与西、南与北、上与下,一定是处在对立的位置,这种对立,体现在六爻上就是,如果初为下,则上一定是上;如果初为北,则上一定是南;如果初为东,则上一定是西,因为上与下处在对立位置。在卦体上,除了初与上的对立,还有二与四和三与五,这三对对立,就反映上与下、东与西和南与北的对立,这种对立可以说是绝对的。

六爻间的初与上、二与四和三与五,反映了方位上的上与下、东与西和南与北的对立,但上下东西南北的确定也不是依据初二三四五上,而是依据天干,天干之甲代表下,己代表上,乙和癸代表北,丙和壬代表东,丁和辛代表南,戊和庚代表西。这种规定才是周易关于方位的规定,不论卦体如何旋转或滚动,只要是乙或癸,说到方位它就一定表示北,只要是丁或辛,说到方位它就一定表示南,如此等等,这种规定才是真正的绝对的规定。

升卦是个整体失衡卦,二爻与三爻都有压迫初爻之势,升卦的天道是癸甲庚己壬辛,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也就知道升卦为什么要说“南征吉”了。

升卦二爻有压迫初爻之势,但初二之间是个“天地相悖”,也是一个“人地相悖”,在这种情况下,二爻不仅不威胁初爻,反而是初爻的“庇护所”,所以初爻辞讲“允升”,二爻辞讲“孚乃利用禴”,这里的“孚”就是指初爻。

对初爻构成威胁的是三爻,三为庚,初为癸,由庚至癸,其间隔着三个时间单位,这个爻可以看作是对初爻的潜在威胁。三爻是个“三道分途”的爻,依照人道当至四,依照天道当至上,依照地道当至初,如果是三爻选择至上,那么它对初爻的威胁就可以消除。三爻为庚,庚表示西,上爻为辛,辛表示南,原来“南征”就是三爻上行,这对卦体的稳定有利,这当然是吉祥的。

在传统的卜筮方法中,除了八卦定位,还有一种天干定位,这就是把天干十个字分为五组,每两个为一组,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如用甲乙代表东方,用丙丁代表南方,用戊己代表中,用庚辛代表西方,用壬癸代表北方。这种方法广为流传,几乎每个算命先生都知道,比如说什么“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之类。不只是算命先生,就连道教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类,差不多也与这种天干定位有关,当然还有地支定位,这些东西对中国文化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是这都不是周易的定位,或者说是对周易定位的一种曲解。周易的天干定位,就是甲代表下,己代表上,乙和癸代表北,丙和壬代表东,丁和辛代表南,戊和庚代表西,这是根据乾坤两卦所确定的,贯穿于六十四卦。方位问题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就会迷失方向,传统易学的一个很大失误,就是没有弄清周易关于方位的规定,假如再把这些规定进行曲解,那么建立在这种曲解的基础上的所谓预测,岂不是南辕北辙?

【注释】

[1]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26页。

[2]《张子易说》,《丛书集成三编》第9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6页。

[3]《伊川易传》,《丛书集成三编》第9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63页。

[4]朱熹注:《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5]《周易集解》,《丛书集成初编》第85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5页。

[6]李道平撰,潘雨廷点校:《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70-71页。

[7]辛绍业:《易图存是》,《丛书集成初编》第101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6页。

[8]李镜池:《周易通义》,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页。

[9]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10页。

[10]李道平撰,潘雨廷点校:《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62-363页。

[11]辛绍业:《易图存是》,《丛书集成初编》第101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7页。

[12]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26页。

[13]《张子易说》,《丛书集成三编》第9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25页。

[14]朱熹注:《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5页。

[15]朱熹注:《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6页。

[16]李道平撰,潘雨廷点校:《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67页。

[17]辛绍业:《易图存是》,《丛书集成初编》第101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8页。(www.xing528.com)

[18]李镜池:《周易通义》,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9页。

[19]朱骏声著,樊波成校证:《经史问答校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6页。

[20]朱熹注:《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

[21]李道平撰,潘雨廷点校:《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148页。

[22]辛绍业:《易图存是》,《丛书集成初编》第101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6页。

[23]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05页。

[24]朱熹注:《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页。

[25]李道平撰,潘雨廷点校:《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15页。

[26]辛绍业:《易图存是》,《丛书集成初编》第101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6-17页。

[27]李镜池:《周易通义》,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8页。

[28]朱熹注:《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3页。

[29]李道平撰,潘雨廷点校:《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525页。

[30]辛绍业:《易图存是》,《丛书集成初编》第101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8页。

[31]王应麟著,郑振峰点校:《周易郑康成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54页。

[32]朱熹注:《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4页。

[33]李道平撰,潘雨廷点校:《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532-533页。

[34]辛绍业:《易图存是》,《丛书集成初编》第101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9页。

[35]李镜池:《周易通义》,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26页。

[36]《伊川易传》,《丛书集成三编》第9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124页。

[37]李道平撰,潘雨廷点校:《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46页。

[38]辛绍业:《易图存是》,《丛书集成初编》第101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6页。

[39]李镜池:《周易通义》,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2页。

[40]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50页。

[41]朱熹注:《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0页。

[42]李道平撰,潘雨廷点校:《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525页。

[43]辛绍业:《易图存是》,《丛书集成初编》第101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8页。

[44]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8页。

[45]胡朴安撰,吕绍纲导读:《周易古史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页。

[46]李镜池:《周易通义》,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9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