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存在的选择性及其重要性

教育存在的选择性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存在的选择性就是指与教育相关,包括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在内的各个主体,在自己对教育存在不同价值需求下形成各种各样的教育目的,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选择提供给个人教育发生的各种条件、教育样式,等等。而处于弱势的被控制对象,则只有微弱的选择自由。在有些情况下只能选择是还是不是,生存还是毁灭。除此之外,还存在对交往方式和方法、教师的选择和被选择。

教育存在的选择性及其重要性

教育存在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广阔的空间和层级。但是,什么样的意义是符合人的需要的?什么样的途径下的意义生成是最具有效果的?这就需要人的选择性。教育存在的选择性就是指与教育相关,包括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在内的各个主体,在自己对教育存在不同价值需求下形成各种各样的教育目的,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选择提供给个人教育发生的各种条件、教育样式,等等。对于现实中的人而言,教育目的下的教育选择是他们重视教育、使用教育的根本原因,但是他们只能选择教育发生或者是人的意义生成的各种视域条件,却不能选择教育本身,也就是说,人的意义的自我生成是不能选择的。无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只要他在交往中,就有可能有视域融合,随之有某种意义生成,就会有教育发生。人的选择只能选择控制那些有利或不利于自己目的需求实现的教育条件影响人,但是由于人的交往本身是不能被完全控制的,教育本身也不能被完全控制。

教育存在的选择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对象的选择

处于强势的社会力量,包括父母、成人、国家、社会等主题在内的各种力量,有能力选择什么样的人可以自我生成,生成到什么程度、什么范围、什么高度、什么深度;哪些东西可以生成,哪些东西不可以生成。在教育目的面前,哪些个人的天性可以正强化,哪些可以负强化。而处于弱势的被控制对象,则只有微弱的选择自由。在有些情况下只能选择是还是不是,生存还是毁灭。但是,随着现代社会自由、平等的发展与进步,使受教育者所拥有的选择自由也越来越大。他们至少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做出自己的判断。能够接受还是不接受某些外在的影响,喜欢什么或者不喜欢什么。

2.对于影响人意义生成的交往对象的选择(www.xing528.com)

古代柏拉图就努力抑制诗人对儿童的影响,力求儿童以理性引领自己的激情和欲望,成为和谐正义之人。每个社会都会对影响人的生成的各种要素进行选择、整理,剔除那些不符合需要的因素,只选择那些合乎自己需要的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就成为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就学校教育样式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被选择的产物。根据杜威的描述,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的雏形,它要对影响人的自我生成的各种因素进行选择、整理,具体而言就是,简化和安排所要发展的倾向的许多因素,选择相当基本、且为青少年所能反映的种种特征;净化现有的社会习惯并使其观念化,尽量排除现存环境中无价值的特征,不让其影响儿童的心理习惯;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和更加平衡的环境,使青少年不受原来环境的限制。[13]在阶级社会里,统治者总是选择那些对自己的统治有利的因素进入学校,甚至对被统治阶级实行愚民政策;在民主、自由社会里,我们需要对个人的意义自由、充分生成,负责并且提供现有条件下最充分的条件满足之。

3.对于意义生成层次和路径的选择

人的需要不同,对于所生成的意义的层次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习惯实用的经验和技艺,有的人喜欢科学知识,有的人则喜欢哲学理念,有的人喜欢非理性,有的人喜欢理性。在路径选择上,有的人喜欢社会实践,有的人喜欢家庭,有的人钟爱学校,有的人喜欢以上多种渠道或路径的综合。

除此之外,还存在对交往方式和方法、教师的选择和被选择。但是,不论什么选择,都需要在一定价值需求决定的教育目的的指导下进行,没有目的性,也就没有选择。只有以教育本身为目的的教育选择才是真正的教育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