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环境综合治理:促进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水环境综合治理:促进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用水方式粗放、环境意识淡薄、水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地下水与水环境管理薄弱等方面的综合原因,我国的水环境严重恶化,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已不亚于洪涝灾害,并已对饮水安全和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近10 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已累计投入上千亿元对“三河三湖一海”的水污染问题进行重点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水环境综合治理:促进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由于用水方式粗放、环境意识淡薄、水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地下水与水环境管理薄弱等方面的综合原因,我国的水环境严重恶化,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已不亚于洪涝灾害,并已对饮水安全和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加强水污染防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2000年为620亿t,2005 年已达到717 亿t,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水污染状况不断加剧。辽河、黄河、海河等北方河流的污径比已达到1∶14~1∶6,海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已是“有河皆枯、有水皆污”。与此同时,1980~2000 年我国化肥用量从8kg/亩增加到29kg/亩,已相当于安全用量的2 倍;农药用量由0.33kg/亩增加到0.89kg/亩;禽畜粪便达到每年17亿t;污水灌溉面积达到4660 万亩;由此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每年因水污染造成的直接损失已达GDP的4%左右。近10 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已累计投入上千亿元对“三河三湖一海”(辽河、海河、淮河、太湖、巢湖、滇池、渤海)的水污染问题进行重点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近几年来水污染状况又出现反弹,如淮河的水污染几乎又回到了治理前的状况,其他河、湖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水污染防治必须标本兼治,常抓不懈。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源头控制,对工业点源污染要推行清洁生产并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微观定额管理指标,对城市生活污水要不断提高集中处理率和处理达标率,对农业面源污染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生产和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在宏观上,必须按照水功能区划,科学核定不同时段的水体(水域)纳污总量并据此发放排污许可,严格实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加强水质监测,加大对超标排污行为的制约力度。

到2010年,所有建制城市的污水集中处理率都要达到60%以上,省会以上城市和重要旅游城市要达到70%以上;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问题基本得到治理;进入江河湖泊的污染物总量减少10%以上;江河湖库水质全部达到水功能区划规定的标准,全国水环境状况明显好转。(www.xing528.com)

2.控制地下水超采

由于人口密度大,水资源利用程度高,部分地区的地下水超采,致使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海水入侵,并造成局部地区森林草地资源的劣变。全国地下水年均超采量达90亿m3左右,累计超采量已达1100亿m3。据1999 年21 个省级行政区对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以下简称漏斗)的不完全调查,共有漏斗72 个,其中浅层漏斗35个,深层漏斗37 个;漏斗区总面积达6.1 万km2。2000 年,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局部地区地下水部分水质指标超标,主要有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等。

为了控制地下水超采,逐步实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必须严格按照地下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状况,以维护生态安全为目标,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严格控制开采,有条件的地区要采取措施回灌地下水,公共配水管网己沟通的区域,逐步封闭自备井,逐步做到地下水的采补基本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