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方法创新

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方法创新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理论与方法创新主要体现在基本价值的认知模式、机制与规律的研究方法、模型定量手段、调控准则与标准的制定,以及宏观对策措施的提出等诸多方面,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建立了洪水灾害损失和防洪效益的推演估算方法。形成了干旱缺水损失普遍适用的评估理论方法。从水生态的各个子系统科学地阐述了我国淡水生态系统的价值及其相关损失内涵,分类型提出了可操作的评估方法。

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方法创新

本书理论与方法创新主要体现在基本价值的认知模式、机制与规律的研究方法、模型定量手段、调控准则与标准的制定,以及宏观对策措施的提出等诸多方面,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借鉴绿色GDP核算的思想,探索性地提出了基于社会净福利的水利绿色核算指标体系,为水利投资的效益核算提供了科学客观的衡量标准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包括经济资本和自然资本的社会净福利的增值,由此而生的国民经济绿色核算体系目前已在国际上得到普遍认可。本次研究从水利与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出发,率先提出了把水利作为一个独立的国民经济行业进行水利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体系和框架,对水利相关的资源、环境和生态资本的变化进行核算,突破了传统单一经济资本度量模式下的水利效益核算方法,并以未来水利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绿色核算指标(GKP)的综合影响为研究目标,从而突出了水利建设投资的相对独立作用,为客观、全面评价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提供了科学度量平台。

2.在全面研究我国各类水问题的发展成因与造成损失的趋势及规律基础上,系统地创建了一整套用于定量估算各类水问题引起的国民经济损失的方法体系,并首次应用于全国和流域的水灾害损失评估

通过对我国主要水灾害的特点剖析,将其中损失类型概括为洪涝灾害损失、干旱缺水损失、水体污染损失和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损失四大类,方法体系本身主要包括计算范围、计算口径、计算公式以及主要参数的确定等。

(1)建立了洪水灾害损失和防洪效益的推演估算方法。

通过对洪水灾害特性的变化与趋势的分析,建立了洪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洪水风险区划方法;以近年年均成灾面积及其亩均实际综合损失值等因素为依据,采用代表流域(南方的长江,北方的海河)外推法提出了年均水灾期望损失计算方法;根据洪水损失风险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计算防洪效益的计算分析方法。

(2)形成了干旱缺水损失普遍适用的评估理论方法。

拟定了一套综合考虑缺水及其损失的风险调控准则,提出了将流域工农业缺水与其增加值相耦合的计算工业和农业缺水损失的计算方法,为经济合理地确定节水和供水的投资提供了有效途径。

(3)揭示了水污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水质影响函数与水污染损失的计算方法。

通过对太湖流域的个案研究,提出了一套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水污染经济损失计量方法。首次实现了各类损失与分级用水水质的直接挂钩,克服了以往根据区域综合水质状况评价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用水损失的严重缺陷。

(4)提出了全面系统的水生态系统的价值及相关损失的估算方法体系。

从水生态的各个子系统科学地阐述了我国淡水生态系统的价值及其相关损失内涵,分类型提出了可操作的评估方法。其中在陆地生态破坏和保护方面,提出了全国水土流失经济损失价值、水土保持经济效益和基础效益的计算方法;地表水生态系统方面,在对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内涵、本质、类型及其属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表水环境容量生态价值的理论和核算方法,河道调蓄水分生态价值的核算方法,以及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其他评价方法;地下水生态系统方面,完整地提出了地下水生态功能和价值的概念、理论、组成和计量方法,以及地下水污染损失的计量方法。(www.xing528.com)

3.基于边际分析原理,提出了各类水利建设措施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的宏观分析方法,为全面揭示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关系与内在作用规律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基于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原理,结合我国各类水利建设措施区域特点,提出了各类水利工程措施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宏观分析方法,从理论上保证了所计算的各类水利措施及各个具体工程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具有相同的基础、可比性和正确性;从投入结构类比和物价指数的思路出发,提出了水利建设项目价格调整的方法,克服了宏观规划和战略研究中无法把处于不同价格基准年、不同公益性程度的、不同融资渠道的工程项目的投资额调整到同一基准年的难点;提出了水利工程措施的宏观边际成本曲线绘制方法,包括绝对量边际曲线和归一化边际曲线的绘制方法。宏观层面上,遵循行业规范的有关计算方法与规则,从经济评价角度全面评价了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各类水利工程设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全面揭示了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关系与内在作用规律。

4.首创了能够系统描述水利各分支系统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水利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编制完成了第一份全国以及九大流域的水利投入占用产出表,并提出了计算水利基建投资后向净效应等多种新方法,为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定量手段

根据水利主要以公益性、准公益性为主兼有经营性的行业特点,首次将水利行业从国民经济宏观行业分类中独立出来,构建了水利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统计与核算体系框架,第一次科学地构建了水利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国民经济及水利部门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研究设计和编制了水利第一份全国以及九大流域的水利投入占用产出表,全面反映了水利部门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在产品与劳务的投入与产出方面的关系,反映了资金、人力和水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水利基本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污水排放与处理等状况。利用以上技术和数学规划方法,提出了用于全国各流域片的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和增加值用水系数,各流域生产用水对GDP的影子价格和工业用水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子价格,各流域水利基建投资的后向净效应和后向总效应等定量计算的多种新方法。应用这个模型,不仅能够分析水利建设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分析研究水利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拉动作用。

5.首次构建了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整体模型,为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与机理的描述,以及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方案的制定和基本规律的描述提供了定量分析工具

以资源环境与国民经济整体核算理论为指导,以水利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描述的水利与宏观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为依据,以二级流域分区为基本单元的流域模拟技术描述水系统本身的科学规律,运用最新的复杂系统理论,构建了动态交互的水利与资源环境一体化国民经济核算整体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较好地描述出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作用机理与相互关系,而且还能够在国民经济与资源环境整体核算的框架内,将水利部门从社会投资各部门中分离出来,计算分析水利投资的直接社会效应以及水利投资对其他社会部门投资效果的影响,从而为合理确定水利投资规模、投资的部门和空间分配方案以及投资主要调控指标等,提供了定量分析工具。

6.在提出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多维调控准则基础上,结合整体核算模型的定量分析结果,分流域给出了各具体调控措施的定量调控标准

针对我国现状和未来主要水问题,结合不同时期相应调控目标,提出了我国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多维调控准则,包括洪水风险调控准则、缺水风险调控准则、水环境保护调控准则和水生态保护准则等。然后在整体核算模型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分流域给出了各项重要的水利建设控制性指标,包括防洪、缺水、节水、生态用水、水资源保护、人均综合用水等。结合上述调控准则和调控指标,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模式,为国家和流域水利工作重点的转移奠定科学决策基础。

7.率先提出了全国范围内区域间虚拟水流量关系定量分析方法,并首次计算了我国区域间和国际上通过农产品贸易进行的虚拟水交换量及其流量关系

提出了适于我国全国大尺度区域间虚拟水交换量的计算方法,并构建了分布式计算模型,同时应用农产品虚拟水含量的量化分析方法,在全国范围计算了我国区域间和国际上因农产品贸易而发生的虚拟水运移量,绘制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区域分布图和虚拟水贸易的区域分布图。同时以与水危机密切相关的粮食安全问题为切入点,对我国未来粮食供需平衡状况按区域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并对我国未来虚拟水贸易格局进行了展望,为未来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又一有效途径。

8.基于上述理论方法、调控准则和定量标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了未来20 年内我国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建议

依据各类科学的调控准则和定量标准,从合理调控四大水问题的角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我国近、中期水利发展宏观思路和主要任务,以及重点地区水利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并提出了建设我国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