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嫩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分析实例

嫩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分析实例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由于人们在嫩江上游的一些支流附近大量开采矿山,淘金,毁林开荒,导致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湿地遭到严重破坏,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在这之前,嫩江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表6.1和表6.2是通过卫星遥感所测定的大兴安岭地区近20年的水土流失情况。

嫩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分析实例

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南麓,是松花江的北源,长度达1927km,流域面积约55万km2,途经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佳木斯等大工业城市以及松嫩平原的粮食生产区,是黑龙江境内一个重要流域。其上游自大兴安岭至嫩江县,流域支流甚多。近年来,由于人们在嫩江上游的一些支流附近大量开采矿山,淘金,毁林开荒,导致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湿地遭到严重破坏,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6.1.2.1 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嫩江上游的大兴安岭地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主要表现在木材的采伐量逐年削减,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渐增强。而在这之前,嫩江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表6.1和表6.2是通过卫星遥感所测定的大兴安岭地区近20年的水土流失情况。

表6.1 大兴安岭地区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1986年第一次遥感普查)

表6.2 大兴安岭地区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2000年遥感普查)

由上图可以看出,大兴安岭地区水土流失在逐年加重,特别是新林、呼中、松岭三区流失面积增加较多。其中漠河县水土流失面积最大,主要是由于采金、大面积的毁林开荒等原因造成的(李婧,2003)。

6.1.2.2 水失成土流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

大兴安岭地区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水力引起的,即水力侵蚀。这种侵蚀在正常的情况下,侵蚀速度非常缓慢,对土壤造成的危害不是很大(王礼先,1995),见表6.3。

表6.3 水蚀面积动态变化分布表

注 本表参考解运杰,葛文峰等.黑龙江土壤侵蚀趋势分布,2004。

这里所说的自然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降雨集中,雨强较大。该地区年均降水总量虽然不高,但降雨多集中在7、8、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且多大雨或暴雨,雨强较大,雨滴溅蚀地表土壤,而后出现超渗产流,产生水土流失;二是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大小兴安岭林区坡度大、土层薄,一旦失去森林植被的保护,山地表层土壤就会被强烈剥蚀,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三是该地区冬季积雪多,春季融雪水量大。大兴安岭地区冬季漫长,积雪量大;春季短促,融雪期一般不超过15天,融雪水量较大,由于土体是从表层开始融化,融水难以下渗,产生融雪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四是土壤抗蚀性能较低。该地区的土壤以黑土、黑钙土、棕色针叶林土为主,此类土壤土体疏松,抗冲蚀能力差;尤其是作为黑龙江省主要耕作土壤的黑土、黑钙土质地较轻,且母质层透水性极差,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内在因素。

2.人为因素(www.xing528.com)

随着地区人口的增长、土地的开发、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出现了毁林开荒、大量开采矿山的现象,造成植被大面积的被砍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削弱了土壤的抗侵蚀能力,致使洪水期土壤大量流失。在大兴安岭林区,由于沙金开采、水湿地改造和毁湿开荒,留下了近4万hm2的采矿废弃地(裸地)和水湿地改造烂尾工程,仅嫩江源头流域湿地就有近2万hm2。此外,近40多年的高强度采伐,使大兴安岭的森林覆盖率下降近40%。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灾难已经显现。

(1)森林采育失调造成森林面积锐减。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对木材需求量的增加,大兴安岭地区加大了对木材的采伐量,而同时在培育方面却远远跟不上采伐的速度。在促使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环境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加大了水土流失。森林的破坏,导致森林蓄水的能力下降,降雨期存蓄不住水,水流严重冲刷地表土,最后导致表土流失,环境遭到破坏。

(2)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家肥施入量普遍较少,种植结构单一,破坏了合理的轮作制;作物秸秆还田数量少,耕作粗放造成农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水土流失严重。

(3)森林火灾。林区火灾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人为因素,大兴安岭地区的火灾发生贫乏,每年都会有不同规模的火灾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森林大火是“五.六”大火(1987年5月6日至6月1日),过火面积高达124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04万hm2,,烧毁森林87万hm2树木的大量减少,使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全区夏季发生暴雨、特大暴雨的次数明显增加,必然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和扩展。

(4)毁林开荒。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要,近年来,该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毁林开荒现象,使水土流失,林缘退化,湿地退化、丧失等,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不但使当地的工企业的经济难以为继,而且引发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风天气增加、风力加大,连续数年的春寒、夏旱、沙尘暴等。特别是在坡地上,原来的坡地上种满了树木,现在人们已经都已开采成了耕地,地表土壤被破坏,表土疏松裸露,森林的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夏季暴雨来临,水流冲刷带走表层土壤,引起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大于来临,森林不能吸纳水量大量雨水直泻嫩江,造成洪灾

图6.1 大兴安岭林地开荒(摄于卧都河,生活报摄影记者,荆天旭,2005)

(5)嫩江上游地区湿地的破坏。嫩江源头生产黄金,其发源地——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麓盛产黄金,曾被称为“金镶边儿”,山区以及河畔的采金点数不胜数,地区年产黄金11万两,收入近2亿元,名列全国第六位。而有着“古黄金之路”之称的大兴安岭林区也因盛产黄金而闻名于世,黄金开采曾经被当作林区GDP增长的硬指标。然而,与黄金相伴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多的是江河泥沙俱下,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污染严重的采金活动破坏了大片森林资源,严重影响了大兴安岭的生态环境,植被遭受破坏之后留下的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滩。由于采金活动,致使沿岸的土层遭受破坏,河床下降,河水浑浊,土壤松弛,抗冲刷能力下降。雨季时,沿岸土壤随着雨水流入河里,不但造成了水土的流失,还造成了水体的污染。

6.1.2.3 防治措施

嫩江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总体来说是水的流失大于土的流失,也就是说应当主要治理水的流失,然后是土的流失。该地区山地丘陵连绵起伏,全区8.46万hm2的面积中,林地占85%以上,由于树木的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的流失量巨大。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又是黑龙江、嫩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嫩江上游的尼尔基水电站建成,因此水的治理更为重要。采取的措施是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目前实行的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就是最好的措施。近年来,大兴安岭按照“天保工程”要求,木材产量已由1997年的350.4万m3减少到2005年的222.4万m3,减少森林资源消耗500多万m3。同时,5年来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62.4万hm2,更新造林24.4万hm2,森林蓄积净生长1824万m3,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75.2%提高到目前的78.38%,增长了3.18个百分点。

土的流失应当重点放在坡耕地的治理上。该地只有少量的耕地。其中加格达奇、松岭区的耕地基本上都是坡耕地,而且水土流失情况已经非常严重,表现为土层变薄、土壤沙化、侵蚀沟发育、土地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给农业经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采取的措施是生物防治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超坡度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坡长过长的耕地,要实行疏密作物或作物与草带间作,大力推广科学耕作方法和经验(李婧,2003)。

对于由于沙金生产导致的大量的废弃地(裸地)以及湿地破坏,在全面停止沙金生产点后,大部分的沙金生产点和生产工人已经撤出,是湿地植被恢复的大好时机。由于该地区位于高寒区,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困难。因此,有必要在古里库河流域和那都里河流域沙金生产破坏严重和水湿地改造地区,建立湿地植被恢复示范区和退林还湿示范区,开展小规模的示范研究。从2001年起,大兴安岭地区出重拳整顿辖区金矿,将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严重的所有采金活动予以取缔,并对遭到破坏的植被和生态环境进行了人工恢复。

此外,广泛宣传,唤醒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生态意识,也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各河岸的水土流失一天不根治,我国的版图就在缩小,建议各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门每年定期度对河岸进行动态监测,掌握其现状和演变过程。在农村乡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和后果,进一步支持水土保持工作。

6.1.2.4 结语

水土流失不但给嫩江上游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更为整个黑龙江省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制约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水土带着大量的泥沙,泄入河道和库塘,破坏了水利工程。同时挟带的有机物和污染物,进入嫩江,造成了河段水质的恶化。而由于当地毁林开荒,开采金矿等人为活动导致植被破坏,造成洪涝、干旱、风沙灾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举世瞩目的“98”洪水即是生态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刘岩,2005)。RUSLE模型能够对水土侵蚀量失进行客观而准确的预测,对治理水土流失,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用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