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一流专业:2018中国教育政策蓝皮书成果

建设一流专业:2018中国教育政策蓝皮书成果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引领支撑高水平本科教育。“双一流”高校要率先建成一流专业,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一流专业。

建设一流专业:2018中国教育政策蓝皮书成果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是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是作为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抓手。

为提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类专业质量,2018年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本章简称《国标》)。这是向全国、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全世界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潮流相一致,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首次发布的《国标》有三大特点:一是既有“规矩”又有“空间”。既对各专业类提出统一要求,保证基本质量,同时又为各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留出足够的拓展空间,形象地说,就是“保底不封顶”。二是既有“底线”,又有“目标”。既对各专业类提出教学基本要求,兜底线,保合格,同时又对提升质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也就是追求卓越。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对各专业类标准提出定性要求,同时又包含必要的量化指标。《国标》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对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都作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对各专业类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教师学科专业背景和水平、教师教学发展条件等提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要求。同时,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基本办学条件、基本信息资源、教学经费投入等要求。《国标》还列出了各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国标》涵盖92个本科专业类,包括587个本科专业,涉及56000个专业点。《国标》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内容:一是概述,明确该专业类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二是适用专业范围,明确该标准适用的专业;三是培养目标,明确该专业类的培养目标,对各高校制定相应专业培养目标提出原则要求;四是培养规格,明确该专业类专业的学制、授予学位、参考总学时或学分,提出政治思想道德、业务知识能力等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五是师资队伍,对该专业类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教师学科专业背景和水平、教师教学发展条件等提出要求;六是教学条件,明确该专业类基本办学条件、基本信息资源、教学经费投入,包括实验室、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践基地、图书信息资源、教材及参考书、教学经费等量化要求;七是质量保障体系,明确该专业类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等各方面要求;八是附录,列出该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并对有关量化标准进行定义。[28]《国标》从这八个方面为各个专业提供高校专业教学质量的底线标准,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基本要求和保障。

同时,“新时代高教40条”也提出,要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首先,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引领支撑高水平本科教育。“双一流”高校要率先建成一流专业,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一流专业。其次,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推动高校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更新教学大纲,适时修订专业教材,科学构建课程体系。适应高考综合改革需求,进一步完善招生选拔机制,推动招生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推动高校建立专业办学条件主动公开制度,加强专业质量建设,提高学生和社会的满意度。再次,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深化高校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做好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主动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养老护理、儿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相关学科专业。推动各地、各行业、各部门完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最后,优化区域专业布局。围绕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省级统筹,建立完善专业区域布局优化机制。结合区域内高校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加强专业布局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指导,及时调整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专业,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打造专业建设新高地,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9](www.xing528.com)

为落实《国标》和“新时代高教40条”中有关专业建设的要求,2018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新一轮审核评估,完成20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质量文化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30]其中,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在标准制订、评估监测及学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大学自2018年3月以来,深入开展了自查自评整改工作;2018年11月26日至29日,由15位评估专家组成的教育部专家组进驻学校开展现场考察。[31]不同于水平评估,审核评估的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推进人才培养多元化,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32]审核评估作为全面检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也为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教学品牌提供战略契机。同时,各高校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更新教学大纲,适时修订专业教材,科学构建课程体系。高校在“控制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专业结构调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宣布两年内“砍掉”11个本科专业,占学校现有53个专业的20%左右,通过聚焦特色和学科融合不断优化专业结构;[33]浙江鼓励高校增设急需专业,严控增设限制类专业,高等教育向着“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目标迈进;[34]山西省高校本科专业撤停缓招232个专业,新增66个新型应用专业,山西省教育厅还印发了本科专业增设指南。[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