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教育政策蓝皮书(2018):培养一流人才

中国教育政策蓝皮书(2018):培养一流人才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流的人才培养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新时代高教40条”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加强科研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一流人才。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中国教育政策蓝皮书(2018):培养一流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一流的人才培养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新时代高教40条”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以学科建设载体,加强科研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一流人才。

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2018〕13号),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4号),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草原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5号),教育部、中央政法委联合印发《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6号),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7号),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协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8号)七份文件,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不同于卓越拔尖人才教育培养系列计划1.0,通过拓围、增量、提质、创新,扩大实施范围,增强改革力度,提升质量内涵,探索中国模式、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36]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旨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在系列卓越拔尖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0的基础上,通过拓围、增量、提质、创新,扩大各个计划的实施范围,增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力度,提升改革发展的质量内涵,探索出一套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www.xing528.com)

其一,“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服务科学中国。要为国家战略发展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要推进“一制三化”(导师制、国际化、小班化、个性化),扩大实施范围;要促进学术领军人才的持续成长,提高基础学科人才的全球竞争力。同时,培养基础学科人才不能急于求成,要有定力。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培养方面,应该为人才立规矩,提供条件,为天才留空间,让学生自由发展。其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服务教育中国。中国只有重视教育才能有未来,才能赢得未来。没有卓越教师,我们的教育就不能赢得未来,不能领跑未来。其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服务竞争力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要着力于提高国家发展硬实力,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站在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潮头,支持、引领新经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经启动实施8年,需要进一步升级。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也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建设发展新工科的要求。新工科包括建设新的工科专业和体现工科的新要求。希望用10年的时间,使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能够率先进入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并且位于前列。其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服务健康中国。树立“大健康”理念,坚持医教协同、德能为要;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分类推进卓越医生(中医)培养。一是要培养卓越的全科医生和卓越的专科医生。培养卓越的全科医生指的是要为基层、三级诊疗培养一批会看各种普通病的医生。二是要培养一批创新型、具有国际水平的专科医生。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是第一次就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召开的高规格、高层次、大规模会议,也是第一次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就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这一专项工作印发文件。其五,“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服务幸福中国。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需要卓越农林人才。为推进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要深化农科教结合,以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林专业,为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其六,“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服务法治中国。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把原先的“双千计划”改为“双万计划”:一万名法官检察官交换到大学来,而且是让临近退休的高级法官、高级检察官到大学全职工作;一万名法学教师到法治实务部门挂实职。中央政法委已经原则上同意了该计划,现在仍在进一步征求意见。该计划如果能够实现,这是“卓越计划”2.0版的第一个实质性突破。其七,“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服务形象中国。卓越新闻人才要会讲中国故事,要有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我们要培养的是全媒体型人才,不仅仅要懂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还要懂新媒体、自媒体,会使用国际上能够接受的方式、技术讲好中国故事。新闻传播人才非常重要,是党的喉舌,是人民的喉舌。中宣部和教育部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扩大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培养全媒体型后备人才,培养党和国家的代言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力军、积极向上舆论氛围的引导者。按照这一计划,各大媒体都要接收我们的学生实习,各大媒体的顶级人物也都要到大学任教。新闻传播人才要有实战经验,能胜任一线工作。[37]

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要求,一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加强课程和专业思政建设,强化每位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每门课程,建设一批思政教育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推动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二是促进学生刻苦学习。完善学分制,探索实行荣誉学位,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严格过程考核,改革考试形式,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增强创业就业能力。三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围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明确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加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全面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强调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四是打造一流本科专业。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提出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强调“双一流”高校要率先建成一流专业。提出主动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养老护理、儿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相关学科专业。五是推进慕课建、用、学、管。围绕建设高水平的中国慕课,提出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推动建立高校之间慕课学分认定制度,将优质教学资源引入中西部地区,提升高校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六是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强化科教协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实施工科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十万计划”,建设400个左右“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部委省共建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深化部校共建百所新闻学院,健全法学院校和法治实务部门双向交流机制等。七是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强调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首要指标,提出落实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范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合格评估,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专业认证等举措。八是强化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明确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党委在高水平本科教育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加强领导,强化统筹,完善保障,压实责任。[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