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阐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访吴晓明

阐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访吴晓明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请问,您是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时代性的?我个人对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判断是:它本质上属于当代哲学。我希望很快能有机会来详细研究这个主题,特别是探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当代意义。这两个问题可以概括为一个提法,即“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而这种当代性同时也就是它的真正的历史性。因为这恰好就是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性的所在,是它所揭示的最具当代意义的见解之一。

阐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访吴晓明

学者简介

吴晓明,1957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后获哲学博士学位。时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专著有: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概念》《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科学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史》《西方十大思想家》等。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注意到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做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工作。请问,您是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时代性的?

谢谢你对我工作的肯定。我想真正重要的是,马克思的哲学对于深入理解我们自身所处的时代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的实质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越来越多的人终将认识到这种哲学不仅远未过时,而且仍然是影响当代社会实践的主要基石之一,是当代精神的主要灵感源泉之一。这一点,特别由于20世纪社会生活的实际经验,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当代西方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得到更加明确有力的凸显。我个人对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判断是:它本质上属于当代哲学。换言之,不能对它作近代的哲学(旧哲学)的解释——但遗憾的是,这样的解释实在是颇普遍的。在马克思的学说中,不仅包含着一种综合理解当下生活的基本方案和超越现存世界的实践纲领,而且还包含着一种为十分深刻的思想所贯彻的世界观——它的核心乃是一种真正当代性质的本体论存在论)。即使就理论方面来讲,这后一个方面恐怕也尚未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发挥。我希望很快能有机会来详细研究这个主题,特别是探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当代意义。

这是否意味着涉及两方面的问题: (1)在当代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消化马克思的哲学; (2)又从马克思的哲学去领会当代发展的实质以及当代问题的核心?

是的,大致上是这样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可以概括为一个提法,即“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而这种当代性同时也就是它的真正的历史性。随着当代生活的剧烈变动,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进展,进一步理解和消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和普遍的要求了。至于我个人,一开始主要是从理论上接触到问题的。有一个时期,我曾服膺于普列汉诺夫和梅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解释;但不久以后,对于普列汉诺夫把马克思的认识论等同于费尔巴哈的认识论、梅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决定性根基归诸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立场,感到颇为困惑。为了解决这样的困惑,我作了一些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也接触到20世纪的各种思想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持有的种种对立的理解形式。撇开其他冲突不谈,第二国际的理论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对立就是异常尖锐的。我开始猜想,这是否意味着在他们那里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基础被分裂了——或者用一种有表现力的说法,“从中间爆裂了”。无论如何,这种对立的尖锐性、普遍性及其所具有的时代内涵,使我确信有必要进一步理解和消化马克思的哲学;如果我们联系着时代性来思考问题,那么甚至可以说,有必要对马克思哲学作出积极的“当代发现”。作为入门的准备,我尝试探索了马克思哲学同其思想传统的基本关系,并且特别探讨了这一哲学在思想逻辑上的展开过程。

您在一些著作中致力于梳理马克思思想的逻辑—历史进程,但是您同时也指出,不能单纯从理论关系和逻辑进程中去理解马克思的哲学。为什么这样说呢?(www.xing528.com)

因为这恰好就是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性的所在,是它所揭示的最具当代意义的见解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一哲学就是使思想和生活水乳交融,使思想从单纯的理论关系和逻辑关系中解放出来。唯其如此,才有可能做到如海德格尔所说,“比理性主义者更深刻地思想”。就理论方面而言,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特别地表现为:破除在黑格尔那里发展到极致的理性专制主义和逻辑图式主义,并且在本体论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对于任何一种理智形而上学抽象性的瓦解。消除一切虚假观念,返回事物本身,以及进入生活世界之中——这样一些基本思想,马克思在150年前,就以一种罕见的彻底性在进行探索和贯彻了。也许可以说,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力图体现的正是一种崭新的、属于当代的本体论思想。它首先诉诸感性—对象性,用以彻底摧毁理智形而上学所树立起来的层层壁垒(亦即以往全部哲学作为哲学的虚假观念)。如果说费尔巴哈的“对象性直观”远不足以完成这一任务,那么马克思的“对象性活动”原则在其展开过程中却不仅能够而且实际地引导了本体论思想的决定性转折——它在瓦解诸如主体和客体、灵魂和肉体、实体和自我意识等抽象分离和对立的同时,建立起关于存在世界之有机的、总体的和真正历史的理解方案,并用以把握对象性活动中的关系存在,或感性多样性纽带中的具体存在。只有在这样的本体论视野中,感性世界才能被理解为“构成这一世界的个人的共同的、活生生的、感性的活动”;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才能够被理解为“人对人说来作为自然界的存在和自然界对人说来作为人的存在”。

我知道,在当代哲学思潮中有一种复兴本体论的强烈趋向,这与马克思哲学有何区别呢?换句话说,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如何通过这种区别而得到表现呢?

这是一个很复杂、专业性又很强的问题。由于在这方面实质性的对话还很不够,我自己的学养也不充分,所以无法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但是我想,恐怕有一点至关重要,而且也是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本质特征,即:它坚定不移地主张,存在世界之真相的发现,与存在世界之真理的重建,是密切地交织在一起的,或者毋宁说是同一个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共产主义对于马克思来讲,首先具有实践的意义,即重建存在世界的真理;而这个“重建”(同时作为“发现真相”的过程)乃是普遍的,如马克思所说,共产主义不仅是人向自身的复归,而且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此外,理智形而上学的一切抽象性、意识形态的全部虚假性,亦非单纯的思想谬误,而是与生活本身的异化相表里的。因此,为当代哲学思想所意识到的一切抽象分离和对立的解除,在这种意识要求学会更深刻地思想的同时,本质上乃是一个现实生活本身的任务。如果说,观念中的各种抽象劈分和对立乃是历史地形成的社会生活本身分裂的伴生物,那么,很显然,重要的事情就在于真正理解和实际地改造这个现存世界本身。虽然我们从当代的一些卓越思想家那里见到了摈弃虚假观念的紧迫呼声和积极努力,但除非现实的生活世界本身能够起而实现这样的愿望和要求(从而使之成为人类精神的共同财富),否则的话,支撑虚假观念的一切抽象对立都是不会最终被根除的。在这里我们所遭遇到的正是马克思哲学之强大的生活—实践原则。

总体来说,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而与当代哲学思想形成有益的对话和论战,这是您近年来工作的基本思路。那么,您认为这一工作的进展和前景如何呢?

就我个人而言,这项工作还只是开了个头。但我对前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伟大建设实践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基的,而且还因为这一哲学仍然同人类的当代命运保持着最为内在的、高度紧张的关系。归根到底,这样的工作之所以在今天显得特别有价值,完全在于马克思哲学本身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在于它通过当代的现实生活也通过当代的哲学思想所展现出来的巨大意义:正是人们当下的生存状况、20世纪所谓问题所在的核心,将使我们不可避免地去重新领会和汲取这一伟大的精神源泉,去不断地揭示和发现它的当代意义。我希望和每一位关心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化事业、关心当代生活和思想之发展前景的同志一道,来把这项研究工作持久地开展下去。

(原载《哲学动态》1997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