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清皇陵裕陵:保密哑巴院与地宫入口

大清皇陵裕陵:保密哑巴院与地宫入口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最初的几天时间里,却始终未找到地宫的盗口。可实际上,哑巴院是整座陵寝最为重要的地方,哑巴院的琉璃影壁遮挡着地宫的入口。因此,能否有效防止地宫被盗,地宫入口的保密工作自然就成为关键了。哑巴院是地宫入口的所在,是棺椁的必经之处。因此传说在营建陵寝时,为了保守地宫入口的秘密,凡哑巴院的工程所用的工匠、壮工都是哑巴。

大清皇陵裕陵:保密哑巴院与地宫入口

地宫不仅存放着墓主人的棺木,还陪葬着大量的世间珍宝,同时隐藏着一些珍贵的文物信息,这是最引人关注的地方,也是陵寝建筑的神秘所在。

1975年7月下旬,在副所长郝春波的指点下,人们将开挖地宫的地点确定在哑巴院琉璃影壁下的神路正中。考虑到挖掘的工作量不会很大,并且裕陵又是被盗过的,这次属于试探性的挖掘,所以没有雇用外面的工人。参加挖掘的都是清东陵文物保管所的男职工,其中有副所长郝春波,木工组组长牛进田,瓦工组组长杨宝田,会计谢久增,摄影师杜清林,职工李有、张恩印等。

大家对于开启裕陵地宫的热情很高,都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在最初的几天时间里,却始终未找到地宫的盗口。郝春波是1952年成立的由五个人组成的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成员之一,也是首任副所长。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成立以后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填堵各陵的盗口。郝春波所长是这项工作的领导者和参与者,经历了全过程,哪个陵的盗口在什么位置他是最清楚的。所以在开挖裕陵地宫时,所选择的开挖地点就是由郝春波指点的。看着眼前两三米深的大坑,大家显得有些丧气,多次向郝春波探问挖掘的位置有没有记错。郝春波所长这时对自己所指的位置也产生了怀疑,不由得自言自语道:“妥不是惠陵啊?”意思可能是惠陵盗口在这个地方。这句本来是当地的土语,后来竟成为大家与郝春波开玩笑的话柄。省里来的赵辉在旁边焦急地说了一句:“再找不着,我就先回去了。”大家听了这话,心里更加着急,如果省里的人真的回去了,那裕陵开启的事情就有可能因此停下来。

7月28日这天中午,也就是试探挖掘的第六天,大家在单位的职工食堂吃饭。摄影师杜清林像往常一样,没有听周围工友对挖掘地宫的议论,他很快吃完了饭,收拾起碗筷后,拉了一把正在自己身边吃饭的杨宝田,使了一下眼色,二人很快出了食堂,直奔裕陵的哑巴院。原来他俩经过商量,认为不能再往深处挖了,应该横着向北面的方向掏掏。因为他们自己也没有把握,怕别人认为自己是瞎干,所以就想先偷着试一试。

裕陵哑巴院

裕陵哑巴院内琉璃影壁下,当年盗匪曾从这里盗挖进入地宫

裕陵明楼下的方城有一道拱券式门洞,当地人管它叫“古洞门”,进入古洞门,在方城和宝顶之间的一个小院落,就是哑巴院。在这个小院的北墙正中贴砌一个琉璃影壁,影壁下面向南的地面上有一段神路,哑巴院既是全陵神路的起点,也是终点。院子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座砖砌的转向磴道,拾级而上,可登上明楼、宝顶。院内地面上还设有两个七星沟漏,通过地下的两条暗沟,可把哑巴院内的雨水直接排到宝城以外。这个小院看起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好似专门为方便登临方城宝顶而设立的。从表面看,琉璃影壁起到美化装饰作用,类似平常百姓家的影壁墙。可实际上,哑巴院是整座陵寝最为重要的地方,哑巴院的琉璃影壁遮挡着地宫的入口。院内神路下面是进入地宫的斜坡墓道,昔日帝后妃的棺椁就是从这个斜坡慢慢送进地宫的。历朝封建帝王都实行厚葬,死后把大量奇珍异宝带入自己的地宫。因此,能否有效防止地宫被盗,地宫入口的保密工作自然就成为关键了。(www.xing528.com)

哑巴院是地宫入口的所在,是棺椁的必经之处。因此传说在营建陵寝时,为了保守地宫入口的秘密,凡哑巴院的工程所用的工匠、壮工都是哑巴。他们白天休息,夜间施工。上工下工的路上都蒙上眼睛,使他们不识途径,不知道施工的地点。陵寝建完后,便把他们遣送到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居住。因为这个院子是哑巴修建的,所以叫“哑巴院”。但这只是传说而已,不足为凭。哑巴虽然不能说话,但他们之中不乏会写字、绘图之人,用手势打哑语更应该人人都会,所以完全可以把地宫入口的秘密泄露出去。在古建筑中,往往把一些隐蔽、看不到的部位、构件称为“哑巴××”,如哑巴缘、哑巴裆等。这个小院因为十分隐蔽,只有穿过方城隧道才能看到,故称为“哑巴院”。

杜清林是一个刚刚三十岁、胆大心细的小伙子,做起事来,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和杨宝田在哑巴院大干起来。他们俩这回没有继续往深挖,而是在挖好的大坑里向北掏。体大力悍的杜清林,抡起大尖镐一阵猛刨,杨宝田则使用铁锹杆不断猛捅。不大一会儿,就听见“哗啦”一声,漏出一个洞口来。这时候,保管所的其他人也赶来了。原来,细心的谢久增看见杜清林与杨宝田吃饭的时候,神情有点异常,就猜想他们心中有事。见他俩吃完饭什么也没说就直接奔裕陵去了,知道他们是怕省里来的人走了,开启地宫的事就得搁下,所以他们自己抓紧时间先干起来。谢久增见大伙差不多都吃完饭了,就招呼大伙一齐到工地去看看。

摄影师杜清林(左)与徐广源(右)合影

“洞口!”刚来到工地的人们几乎同时叫了起来,这下子大家的积极性立刻就上来了。杜清林看见大伙儿都来了,特别高兴:这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人们的一齐努力下,一条通向地宫的昏暗深幽的盗洞出现在眼前。有人拿来了手电筒,有人拿着干活的工具,钻进了盗洞。

人们借着手电筒的光柱,猫着腰,摸索前进。走了十几米远,就发现前面是一个大坎子,即挡券墙,俗称“金刚墙”或“罗汉墙”。借着手电筒的光柱从大坎子上望过去,前面是一道石门。这个大坎子实际上就是隧道券内填砌砖块北面的堵头。盗洞的北口位于这个大坎子的顶部,坎子下面有一堆砖块。人们从洞口爬下,踩着砖头,便进入了裕陵地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