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子书包助力学生学习方式转型

电子书包助力学生学习方式转型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所述,有了电子书包以及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学模式将有创新性的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会由此产生相应的变化。电子书包将使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使课堂学习逐步过渡为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这正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泛在学习和终身学习。

电子书包助力学生学习方式转型

在当今社会中,生产力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打破了人类学习的时空限制、丰富了人类学习内容的表征形式、转变了人类学习的参与方式。

(一)信息技术打破了人类学习的时空限制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下,人类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室内的书本学习,人们可以借助先进的移动设备和泛在计算技术汲取知识和信息。电子书包的学习终端外观与课本相当,轻薄、坚固、耐用,便于携带,支持手写、滑屏、自动翻页等,电子书包极大地减轻了学生书包的重量,可以存储所有的课本、笔记本、参考书、字典、词典等具有无线网络接入功能的学习内容,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电子书包还可通过存储设备保存各种资料,外出时不必携带大量的书籍,只需要携带一台存储设备就能够满足各种需要。[23]电子书包的广泛应用可以从本质上营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它使得网上的信息资源和网上其他人员的支持帮助随时可以获得,使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现实,进而为有效消解在校学习与校外学习、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界限,实现人类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提供可能。[24]这种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和移动学习,相较以往的学习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

首先,在时间上,人们能够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碎片化的知识点,遇到问题即时搜索,从而与当时的学习情境无缝对接,学习者能够主动根据自身需求搜索学习资源,实现与外部世界的“对话”。其次,在空间上,从场所的物理位置来看,学习空间是教室、实验室、教学楼大厅、博物馆、家庭等构成的连续体,不同学习场所中学习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撑,从场所的虚实(触及的对象与事物是否真实)来看,包括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网络学习空间作为面向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虚拟空间,运行于一定的学习支撑服务平台上。[25]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室内的书本学习。他们可以走出学校,走出教室,不管他们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互联网以及技术的支持,学生就可以自主地去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学习会让学生感到比在课堂上的学习更生动有趣,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以携带电子书包走出教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生自发形成活动小组,利用电子书包采集数据,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将采集到的数据整理总结后和老师、同学们交流,展示成果,得到教师、同学们的相应评价。祝智庭曾提出:“网络学习空间可突破时空限制,为学习者创设新的学习机会;网络学习空间中信息资源的多源性、可选性、易得性、及时可达性将从本质上改变信息资源的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方式,实现教育关系的重构;同时基于网络的优势,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可实现更大范围的知识协作与共享,改变学习者学习形态。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应用将给教与学的变革带来新的活力。”[26]“无论课堂内外,学生都可以获得一个有趣且强有力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当与同伴一起时,又转变为一个和谐且高效的协同学习空间。”[27]总之,通过电子书包能够为学生构建出个性化的学习空间。由此可以看出,电子书包发展的中心思想即个性化,它具体表现在让每一名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为他们提供充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从而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

综上所述,有了电子书包以及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学模式将有创新性的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会由此产生相应的变化。电子书包将使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使课堂学习逐步过渡为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这正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泛在学习和终身学习。[28]

(二)信息技术丰富了人类学习内容的表征形式

技术进步,促进技术载体——技术终端产品的更新换代。教育教学环境随之发生变革,尤其是在教学辅助设备上,各种教育终端产品层出不穷,如电视、计算机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等,使得学习环境从简单的书本学习,变成如今的智能化、数字化学习,学习者除了阅读文本,还能够通过立体的图片展示、音频欣赏、视频播放等方式,通过不同的知识表征符号,多感官理解知识内涵和内在结构,能更好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www.xing528.com)

其中,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是未来学校教育的一种趋势,其具有富媒性(含丰富的媒体互动要素,兼具与终端互动和与平台互动的功能)、交互性(学习者通过虚拟学具展开多维多向互动)、关联性(针对教学目标内容关联及知识结构重组)以及开放性(内容的知识扩展补充以及与学具和服务的沟通)。[29]电子书包中的电子书表现形式比传统书籍更加丰富,可以通过声音、视频、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满足教学需求。电子书包是将电子书按照科学的结构整合而成的教学资源包,构成一种数字化的学习环境。电子书包是有针对性、能及时反馈指导、可自主生成练习题、能进行问题积累、及时更新资源的学习工具[30]。除了电子书,电子书包还必须提供学习活动所必需的虚拟学具和学习服务支持。虚拟学具可以是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将传统物理性的学习工具以数字化、虚拟化的形式呈现;另一种则是结合认知科学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而设计的用以支持学习活动优化的新兴工具。相对于前者,后者可能是今后学具发展的重点。而电子书包所需要的学习服务,从中小学教育领域而言,可以包括高互动课堂教学应用服务,学习记录、进度管理与评价服务等。[31]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者运用的这些信息技术丰富了学习内容的表征形式。学习者除了只单纯地阅读文字内容,还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多感官去体会知识的内在核心内容与意义,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产生更密切的联系。

学习内容表征形式的丰富,调动了人们不同的智力活动,从而改变了认知方式:学生更加清楚自身在学习上的真正需要,并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习能力水平制订出相应的学习计划;学生根据自身智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以最大化促进学习目标达成。

(三)信息技术转变了人类学习的参与方式

信息技术时代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时代。新一代的学习者群体属于“数字土著”,他们出生在信息时代,长期浸润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信息技术重塑了他们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习惯,这类学习者对技术的期待及应用能力不同于以往学习者,他们吁求特殊的学习环境,亟待张扬其个性、体现其主动性的学习机会。[32]因此,在信息技术逐渐完善的今天,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接收学习资源的同时也要自主去探究、搜集学习资源,并且根据自身的需要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总结,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参与度,加强与教师、其他同学的交流。

因此,让学生“使用技术学习”,将电子书包的使用当作穿衣穿鞋一样自然,成为一种“素养习惯”、一种“学习生活方式”,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引入电子书包后,班级差异化互动学习、数字化探究实验学习、小组合作项目学习、个性化按需兴趣学习、能力本位评估引导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都将成为可能。孩子们天生就是技术能手,教师所要做的只是给予必要的技术条件并创设应用的环境,加以必要的引导,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将生活中的技术行为转变成课堂中的学习方式,而课堂中的学习体验又会自然而然拓展为对整个社会生活的意义[33]。由此可以看出,当今社会中,学生们在崭新的、个性化学习环境中,地位也在发生变化,学生要提升解决问题、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也应当转变角色,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方向与指导,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并且在一段学习结束后,给予学生及时、对应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不足,不断前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基于电子书包的主题资源检索,让学生在教师有效指导下提高对资源的信息加工能力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当然,这对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适应信息环境,学会数字化时代的生存技能,实现终身学习和全方位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