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系统及雷珀旅游系统模型简介

旅游系统及雷珀旅游系统模型简介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通过包租火车,组织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团体旅游活动。(二)雷珀旅游系统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旅游作为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共识。对于旅游系统的研究,至今影响较大的是雷珀于1979年提出并在1990年修订的涵盖内容更为广泛的系统模型,该模型在国内被称为“雷珀旅游系统模型”。它由旅游者、地理区域、旅游业三个基本元素构成。旅行者是旅游活动的发起者,所有一切现象皆因旅游者的活动而发生。

旅游系统及雷珀旅游系统模型简介

(一)旅游的内涵

就现实来看,旅游主要是人类为拓展生活趣味、激发精神创造力的需要而改换生活的空间场所与时间节奏,但究其渊源,人类诞生之初的迁徙、狩猎、游牧、漂泊等为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创造,就已经折射出人类转换生活节奏和开拓生活领域的本质。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因此,从广义的旅游含义而言,旅游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现象,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对于旅游现象的关注和描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如我国的《诗经》多次出现了山岳、河流以及各种动植物的描写,可谓后世游记文学的滥觞。

就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言,近代的旅游业开端是以1841年库克(Cook)以包租火车的形式组织570人的团体旅游活动,参加英格兰中部地区禁酒游行集会为标志。实际上,直到19世纪,旅游活动才具有如今意义上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链接

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1808—1892年),近代旅游业的先驱者,是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创办者。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通过包租火车,组织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团体旅游活动。他们从英格兰中部城市莱斯特出发,目的地是12英里(约19.2千米)之外的拉夫伯勒,当天晚上返回莱斯特城。此行的目的是去参加在拉夫伯勒举行的一次禁酒大会。这次活动普遍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并被认为是近代旅游业开端的标志。1845年,托马斯·库克决定开办商业性的旅行社业务,并于当年夏天首次组织团体消遣旅游。这次团体旅游活动是从莱斯特出发,最终目的地是利物浦。全程为期1周,参加人数为350人。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前往法国巴黎参观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活动。这次旅游活动在巴黎停留4天,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包括往返交通费和在巴黎的住宿费,总计为36先令(1先令=0.05英镑)。当时的《曼彻斯特卫报》(1855年8月6日)称此举是“铁路旅游史上的创举”。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旅游的开端。1872年,托马斯·库克首创了组织环球旅游的先例,组织了9位不同国籍的旅行者进行为期222天的第一次环球旅行。由于这种旅行团前所未有而愈发引人关注,在该团的环球旅游过程中,《泰晤士报》以当时最快的速度进行了全程连续追踪报道。这次环球旅游中,旅行团还到访了中国的上海。在经营旅游业务过程中,托马斯·库克创造出一种代金券。旅游者持此券可在同托马斯·库克旅行社有合同关系的交通运输公司和旅游接待企业中代替现金用于支付,并可用此券在指定的银行兑取现金。这一早期“旅行支票”的推出方便了顾客,增加了外出旅游的安全度,开创了旅行支票这一金融业务的先河。

旅游作为一个学科的研究历史相对较为短暂,西方近现代旅游相关的研究文献最早见于1899年意大利政府统计局博迪奥(Bodio)发表的论文《外国人在意大利的移动及其金钱性花费》。而旅游研究作为大学课程的内容出现,始见于20世纪30年代欧洲,之后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都主要集中于旅游发展与经济的关系,代表作者和作品是1927年马里奥蒂(Mariott)的《旅游经济讲义》。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学者将旅游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提出有必要拓宽旅游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研究,以1935年葛留克斯曼(Glucksmann)的《旅游总论》为标志,该作品系统地论证了旅游活动的发生、基础、性质和社会影响。葛留克斯曼把旅游活动的概念定义为“在旅居地短时间旅居的人与当地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总和”。1942年,亨泽克尔(Hunziker)和克雷夫(Krapf)发表了《旅游总论概要》一书,在这本书中,亨泽克尔和克雷夫认为:旅游现象的本质是具有多种相互作用要素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是以旅游活动为中心,与国民、保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社会中的各种要素和各方面相互作用的产物。在这个基础上,亨泽克尔和克雷夫提出了旅游现象多方位、多层面结构的思想,并且认为需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见解,得出旅游现象不具有经济性质,更接近于社会学的范围,并且进一步论断了旅游经济不应该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亨泽克尔和克雷夫对旅游的定义在20世纪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AIEST)采用,该定义被作为该组织的标准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旅行和逗留活动的开展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无涉于任何赚钱活动。”该定义被称之为“艾斯特(AIEST)定义”。这个定义明确指出旅游是人们短期离家远行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在接待地必然产生经济关系和广泛的社会关系,这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合”即为旅游。

(二)雷珀旅游系统模型(www.xing528.com)

随着研究的深入,旅游作为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共识。国际上著名的权威旅游学术研究刊物《旅游研究年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1年第一期刊出了题为“旅游社会科学”(Tourism Social Science)的专辑,专辑中包括了经济学、人类学生态学等10个学科分支,体现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主题。

1993年,联合国接受了1991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UNWTO)在加拿大渥太华会议后提交的报告,将旅游活动定义为:“旅游活动是人们处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这个定义是在“艾斯特定义”的基础上,从旅游者的角度去界定旅游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旅游现象的不断扩张,相关研究的学者们也认识到,旅游本身并非一个单一的实体,而是一个类型,包括了旅游设备和旅游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并且作为一个系统,自身不仅具有系统的特性,而且也与一个更大的系统构成一种语境。

对于旅游系统的研究,至今影响较大的是雷珀(Leiper)于1979年提出并在1990年修订的涵盖内容更为广泛的系统模型,该模型在国内被称为“雷珀旅游系统模型”。它由旅游者、地理区域、旅游业三个基本元素构成。旅行者是旅游活动的发起者,所有一切现象皆因旅游者的活动而发生。地理区域分为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者在两者之间往返途径的地区。旅游业则是泛指参与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各类企业和组织。而系统的外在环境则涵盖了人类、社会文化、经济、技术、物质、政治、法律等。

知识链接

雷珀旅游系统模型由N·Leiper在发表的《旅游框架》(The framework of tourism,1979)一文中首先提出,之后于出版的《旅游系统》(Tourism Systems,1990)一书中重建的旅游研究的框架结构,雷珀旅游系统模型利用旅游者的活动本身整合了旅游业中包含的行业、部分及涉及的地理因素。其系统模型涵盖三个要素:①旅游者。②地理因素:客源生产地、旅游目的地、旅游交通系统。③旅游业。1993年英国学者克里斯·库珀(Chris Cooper)等八位教授以雷珀旅游系统模型为基础框架,重新对旅游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拓展,编著完成《旅游学——原理与实践》(Tourism Principles and Practice)一书,该书1998年再版,在世界各国的旅游院校中广泛使用,2004年出版中文版。雷珀旅游系统模型对21世纪的旅游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