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抗战音乐研究与《新音乐》创办

重庆:抗战音乐研究与《新音乐》创办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政治环境的局限,新音乐社各分社又陆续发行了地方版《新音乐》。由于新音乐社在团结大后方进步音乐工作者、培养音乐人才、推动抗战进步歌咏活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其主办的《新音乐》也因此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和学生的喜爱,发行量近3万份,成为当时国民党统治区最有影响的音乐刊物。《新音乐》的出版发行弥补了这一不足。1943年6月,《新音乐》被勒令停刊。直至1946年10月,《新音乐》才得以在上海重新发行。

重庆:抗战音乐研究与《新音乐》创办

1940年,新音乐社在重庆编辑出版了《新音乐》(创刊号),李凌、赵沨、林路、盛家伦等人曾先后任主编。由于政治环境的局限,新音乐社各分社又陆续发行了地方版《新音乐》。《新音乐》与地方版《新音乐》期刊合力共同成为了20世纪40年代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进步音乐刊物。由于新音乐社在团结大后方进步音乐工作者、培养音乐人才、推动抗战进步歌咏活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其主办的《新音乐》也因此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和学生的喜爱,发行量近3万份,成为当时国民党统治区最有影响的音乐刊物。

《新音乐》一出版就受到读者喜爱,发行量很大,对大后方的革命音乐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周恩来对此十分满意,他在曾家岩50号接见了李凌。周恩来指出,要把《新音乐》作为推动各地抗日歌咏运动的联络工具,有组织地开展工作,使各地群众性的新音乐运动活跃起来,配合当地的青年运动工作,发挥团结青年、教育青年的作用,把广大青年争取到抗日战线上来[1]。他强调,要把边区(主要指陕甘宁边区)的新歌介绍给大后方的人民,使歌咏运动注入新血液。[2]当时,重庆的文学戏剧美术都有定期的刊物,但音乐尚无定期刊物。《新音乐》的出版发行弥补了这一不足。

《新音乐》的创办与发行,为抗战音乐与新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对当时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新音乐》大量介绍来自解放区和苏联的革命歌曲,如《九一八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夜莺曲》《喀秋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假如明天战争》等。除了《新音乐》期刊外,新音乐社另外还发行了十几种期刊、出版了二十几种歌集和三十多种音乐丛书;新音乐社的成员,在各种报刊上还专门开辟了新音乐专栏。

1943年6月,《新音乐》被勒令停刊。直至1946年10月,《新音乐》才得以在上海重新发行。(www.xing528.com)

[1]李西安:《李凌同志对中国音乐学院复建的历史性贡献——在纪念李凌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国音乐》2014年第1期,第18页。

[2]李西安:《李凌同志对中国音乐学院复建的历史性贡献——在纪念李凌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国音乐》2014年第1期,第1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