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路径与可持续发展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路径与可持续发展方向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生态资源属于公共物品,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谋划、共同参与,合力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中国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路径与可持续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危机威胁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面临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如何携手实现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内的目标,需要全球共同的努力。由于生态资源属于公共物品,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谋划、共同参与,合力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一)倡导“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构筑尊重自然、绿色发展的经济社会体系

构筑尊重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其本质是以保护自然生态底线、恢复自然生态本底和尊重自然规律为基本原则。具体来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主要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管理,解决全球的气候变化以及快速城镇化所产生的叠加问题,并把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开发和修复活动进行系统考虑和统筹安排。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使得人们不断反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深层次问题,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局面。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引领者,应识别脆弱环境的韧性区间,进一步提高在全球气候治理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话语权;加强与各国法律法规的对接,在符合各项法规的基础上积极通过对话等方式调节制度性的矛盾。倡导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加强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促进各国分享成功经验,形成多种交流互动平台。

(二)增强绿色价值理念认同,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绿色理念的深化(www.xing528.com)

“一带一路”是积极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关系的重要纽带,加深了中国与沿线国家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互信。同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应认识到目前所处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传统的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理念已经发生变化,新的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要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条件开发新兴商业模式,拓宽生产、消费、交易的内容和方式。从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摩擦为中国产业链升级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的“世界工厂”功能正在逐步改变。随着2020年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目标的达成,中国正在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发展中的隐含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格局也将发生变化,为“绿色智造”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一带一路”所推动的共享、共建,为各国共享建设成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与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急需各国增加对绿色发展价值观的认同感,在共同建设过程中,要以当地的资源环境容量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采取设立绿色化建设示范工程等方式,让绿色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之中。

(三)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生物种类锐减等全球性问题不能只靠某一个国家来解决。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既是各国领导人的庄严承诺,也是普通民众的热切期盼。世界各国应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为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应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推动人人参与可持续发展;应统筹规划落实工作,协调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应深化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助力各国落实进程;应支持联合国发挥中心作用,完善全球发展合作架构。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世界各国必须协商合作,依靠国际社会的力量应对全球环境和资源危机。此外,也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鼓励多种主体参与国际环境保护行动,积极开展跨区域、跨流域的生态治理活动。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中国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推动“气候金融”“绿色金融”等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的范式,形成具有前瞻性的金融产品。以建立气候标准化服务为着力点,提升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