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文明与现代化:走向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与现代化:走向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生态现代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随着生态现代化理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荷兰学者马腾·哈杰尔在其文章中将生态现代化区分为“技术—组合主义生态现代化”和“反思性生态现代化”,前者描述的是技术管理层面的生态现代化,而后者是包括社会、制度、文化等多层面的转变。表2—1生态现代化研究的结构矩阵资料来源: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生态文明与现代化:走向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及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生态社会的转变(何传启,1999、2003)。它与现代化过程紧密联系,是世界现代化的一部分。世界现代化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其中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第二次现代化包括三个转变,第一个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第二个是从物质社会向生态社会、从物质经济向生态经济的转变;第三个是从国家社会向全球社会、从国家经济向全球经济的转变。

工业文明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逐步形成、发展和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之前所有文明所无法超越的快速发展,但其所造成的资源短缺、能源生态危机的现实压迫,促使人们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进行反思(杜明娥,2012)。尤其是当人类开始进行以知识化、信息化、生态化为特点的生态化转变时,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续,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能以破坏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相反它只能建立在地球的可持续存在之上,经济社会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人与自然要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同时人们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意识的增强,都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内在因素与外在条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为基础的生态文明,是比工业文明更进步、更高级的新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必然趋势。

生态现代化理论(EcologicalModernizationTheory,简称EM)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在德国兴起,普遍认为其最初由德国学者约瑟夫·胡伯(JosephHuber)提出[1],他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是现代化,从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变是生态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是德国著名学者的马丁·耶内克与胡伯有着类似的认识,他认为生态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是从工业现代化向生态现代化、从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转型的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相对于“末端治理”的补救性措施,以预防性为特点的环境技术革新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图2—1 文明发展过程分析图

资料来源: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生态现代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

随着生态现代化理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荷兰学者马腾·哈杰尔(MartenHajer)在其文章中将生态现代化区分为“技术—组合主义生态现代化”和“反思性生态现代化”,前者描述的是技术管理层面的生态现代化,而后者是包括社会、制度、文化等多层面的转变。澳大利亚学者彼特·克里斯托弗(PeterChristoff)将生态现代化区分为弱生态现代化和强生态现代化。二者的区别在于弱生态现代化强调用技术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而强生态现代化将焦点扩展至人与生态系统层面,加入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的改革,这种区分与哈杰尔对生态现代化的理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www.xing528.com)

Mol和Sonnenfeld(2000)强调生态现代化既不是追求资本的积累,也不是环境恶化的绝对诱因,其目标是通过对工业现代化社会带来的环境危机的深入反思,进而深化环境变革以及社会的生态化转型,其本质是社会的转型,应包括“经济—技术生态现代化”与“制度—文化生态现代化”两个层面的转型内容。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2007)从三个领域四个维度上对生态现代化进行研究,认为生态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过程的生态革命和生态转型,包括经济的生态转型、社会的生态转型、政治的生态转型、文化的生态转型和个人行为的生态转型等,具体详见下表2—1。

表2—1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结构矩阵

资料来源: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生态现代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

本书同意大多数学者关于生态现代化应从两个层面理解的观点,在参考李慧明(2013)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狭义生态现代化就是强调技术革新作用重要性的经济社会生态化过程,关键环节在于以环境技术与制度革新手段促使经济社会向更加高效、友好、可持续方向转变;而广义视角的生态现代化则是包括社会、文化、制度等在内的整体层面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