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亮:内在性道的概念与人类生活分不开

陈亮:内在性道的概念与人类生活分不开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就像陈亮认识到的,也许可以概括为内在于事物中、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展开的秩序、准则。 第二,陈亮关于道的内在性概念增强了他强烈的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和入世精神。答案曰“否”,因为陈亮在此是回应朱熹的一个批评并且是为道与人类生活不可分离作辩护的。由于道内在于世界万物,并与人类活动交织在一起,所以它们远非与道暗合,因此,陈亮对历史情势的自觉实际上增强了随着历史而开展与变化的内在性道的概念。

陈亮:内在性道的概念与人类生活分不开

在陈亮的文集中,道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他将道看作真理——内在的、相对的、以人为中心的、现实的。道从不独立于人的行为或感情,也不是深奥或抽象的。从哲学上来讲,除了认为道与具体事物不可分离之外,陈亮还将道当作气和情发而中节的代名词。道是事物本身合适性的标准;它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价值或规范。道,就像陈亮认识到的,也许可以概括为内在于事物中、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展开的秩序、准则(15)

陈亮反对同时代人对道德性命之学具有强烈的嗜好,而忽视文章、政事。他将自己看作是有志于纠正道之一偏的一分子,明确指出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对道的理解非圣人之所谓道。(16) 南宋流行的观点相反,“夫子之道,忠恕而已,非设辞也。”(17) 陈亮在讨论孔子论语》的文章中精心论证了如是观点:孔子所论无非道德修养和现实学问,后来那些只抽取了听起来既微妙又神秘并使他们走向形而上学的教义的人失去了《论语》的完整涵义。如果孔子在内在的个人领域与外在的社会政治领域之

间作出(18) 二分并努力张扬前者的话,就打破了道的基本统一体。(19) 如果道是深奥的、遥远的或抽象的,它便与人类无关。“夫渊源正大之理,不于事物而达之,则孔孟之学真迂阔矣,非时君不用之罪也。”(20)

陈亮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道的主题。首先,他的哲学思考通常以反问形式重复这一主题:“天下岂有道外之事哉?”经过细致的讨论,陈亮说:“夫道非出于形气之表,而常行于事物之间者也。”(21) 第二,陈亮关于道的内在性概念增强了他强烈的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和入世精神。按照他的看法,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所以人在天、地、人三才中是活跃的方面。(22) 英雄业绩证明了人的行为对于道之存亡来说是关键的:

高祖太宗及皇家太祖,盖天地赖以常运而不息,人纪赖以接续而不坠;而谓道之存亡非人之所能预,则过矣。……道非赖人以存,则释氏所谓千劫万劫者,是真有之矣。(23)

第三,由于他对人性持一种心理生理学的看法,故而将道等同于发而中节之情,而不是一种抽象的规范。“夫道岂有他物哉!喜怒哀乐爱恶得其正而已。”(24) 与道学人物坚持僵死的道德教条相比,陈亮主张更广地抒发情感,(25) 尽管他希望人们所关心的要超出个人之所欲。例如,君主好货好色只要不至于陷溺,并能与民共享便是允许的,即只要其享受不妨害治理好他的人民。(26) (www.xing528.com)

由于道内在于生理—物理世界中,所以它也内在于历史发展之中。陈亮在否认道有一个绝对恒常的性质的同时,肯定孔子编定五经是为了适应他那个时代的需要。他论证说,五经使古代圣王之治下的社会政治状况看起来是一个理想的、绝对的标准,这只是因为孔子为满足他那时代社会和政治需要而建构了一个“正大本子”(27) 。孔子选择以前历史中适合他那个时代的道的某些方面,并据以编定经典文本。作《春秋》时,孔子并未跟随旧的记载,而是按君臣关系的基本意义自由地删削历史。(28) 古代圣人“时行而已矣”,并且“因时制法”(29) 。在陈亮时代的背景下,汉唐每一位英主都是为他那个时代而生,而且他们都具有“真心”,这一点通过其宽宏的度量和政治功业得以体现。(30)

陈亮的讨论提示了道是经常的或连续存在的,看起来似乎与他对历史情势的变迁的意识相矛盾,但是矛盾只是表面性的,这可以从他以赫日为喻说明道的性质中看出:

亮与朱元晦所论,本非为三代、汉、唐设,且欲明此道在天地间如明星皎月,闭眼之人开眼即是,安得有所谓暗合者乎?(31)

这个类比反对朱熹的观点,(32) 朱熹认为汉唐时代只是与道暗合。陈亮用此来表明一个观点的荒谬,该观点认为,除去一些被选出的儒者之外,所有人都忽视了道。道就像太阳一样,每天都能见到,只要人们睁开自己的眼睛。(33)

人们也许疑惑这样的文字是否就将道看作永恒的实体或价值呢?答案曰“否”,因为陈亮在此是回应朱熹的一个批评并且是为道与人类生活不可分离作辩护的。由于道内在于世界万物,并与人类活动交织在一起,所以它们远非与道暗合,因此,陈亮对历史情势的自觉实际上增强了随着历史而开展与变化的内在性道的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