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九贤古庙:规模壮丽,辉煌消逝

九贤古庙:规模壮丽,辉煌消逝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九贤小学旁边曾有一座古庙,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美,一般庙宇无法与之相比。皇帝下诏在睢阳建祠庙祭祀,以记其功。九贤庙距山下沅、长湖塘、大庙三村不过数百米。特别是每年农历七月初六龛老爷(张巡)生日这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朝拜者,冒着酷暑,络绎不绝地来庙里祭祀。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难当头,为囤军粮,庙堂改作粮仓。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无人关心这座古庙,古庙即在风雨侵蚀中遭毁坏,1974年被拆掉。

九贤古庙:规模壮丽,辉煌消逝

九贤小学旁边曾有一座古庙,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美,一般庙宇无法与之相比。这座庙坐东朝西,东为庙堂,西为精美的大戏台,南、北各为一排几十米分上、下两层的吊楼,中间为一块宽敞的场地。庙堂、戏台、吊楼、场地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四合院,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庙堂里供着许多菩萨,还陈列着一些蟒袍、关刀和戟等。戏台上雕刻着各种人物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当地人都说这座庙是清朝以前的建筑,是为纪念府台张睢阳而建的。张睢阳即唐代抗击安史之乱而壮烈牺牲的英雄张巡。张巡(709—757)是河南南阳人,开元进士、爱国诗人、名将,旧时和许远被称为双忠。他在胡人安禄山叛乱中,孤军守卫睢阳城(今河南商丘),因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士兵食树皮、草根、茶叶、纸张。最后城市被攻破,张巡被俘,敌人对他刀割锤敲,逼他投降,但他坚贞不屈,最终壮烈牺牲。皇帝下诏在睢阳建祠庙祭祀,以记其功。

千百年来,张巡作为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受到人们的景仰,并载入史册《旧唐书·张巡传》。他英勇卫国的精神对后人起了垂范作用。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有次路过睢阳庙时,有感于张巡的爱国主义民族气节,曾作《题潮阳张许二公庙》:“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这首词寄寓了文天祥凭吊先烈的思想感情,而在《万安县》一诗中“举世更无巡远死”一句,既赞扬了张巡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也表现了文天祥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者至高无上的崇敬之情。文天祥被元蒙大军所执后,押至大都(北京)被囚四年。他在狱中所作不朽诗篇《正气歌》中有“为张睢阳齿”诗句,充分体现了他要以张巡为榜样,坚贞不屈,为国尽忠。

九贤庙距山下沅、长湖塘、大庙三村不过数百米。这三村的张氏族人是明朝中期由窑头中塘、邓塘等地迁到此地定居的。这些张氏族人有感于本族出了这样一位英烈而感到无上光荣,遂捐资建庙,祭祀这位英烈,此举也得到了其他姓氏族人的大力支持。庙建成后,每天有村民到庙里焚香,每月的初一、十五日,焚香的就更多了。特别是每年农历七月初六龛老爷(张巡)生日这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朝拜者,冒着酷暑,络绎不绝地来庙里祭祀。(www.xing528.com)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难当头,为囤军粮,庙堂改作粮仓。庙里的菩萨被安放在附近封家村的祠堂里继续供人祭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无人关心这座古庙,古庙即在风雨侵蚀中遭毁坏,1974年被拆掉。

(张理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