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效教学:学教合一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高效教学:学教合一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情形下的智力培养让“成功”难以企及。这种完全属于形而上学“静止论”的统一的能力培养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智力培养应针对上述差异实施与学生智力模式相匹配的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协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尽量改正并弥补自己的能力弱势。

高效教学:学教合一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是分析性、创造性、实践性三种能力(智力)的合称,培养成功智力即培养这三种能力,而培养这三种能力离不开辩证法思想的指导。

一、几种常见的形而上学培养方式

1.孤立地培养三种能力

在传统智育中,教师往往注重与学业成绩或认知发展有所关联的分析性能力的培养,而几乎不考虑另两种能力(创造性与实践性)的培养。在目前新课改形势下及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有些学校专门开设创造思维训练课程,初衷在于突出创造能力的培养,但往往又陷入另一个误区,即只让学生提出新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创造能力),而未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最佳方法(须运用分析能力),并应用于实践(须运用实践能力)。有些学校开设实践性课程,但往往又只局限于让学生动手做,而未考虑到分析、论证学生动手操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创造性,等等。斯腾伯格虽然强调,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要有三种类型的活动,教师应该选择那些最适合该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活动;但同时也明确指出,不要专门地以一种能力为目标,在以某一种能力或最多两种能力为重点的同时,尽力提供一个三种能力兼备的框架。而我们目前的智育中各种思维的训练缺乏内在的相互协调、平衡与统一,以致孤立地培养三种能力,未兼顾到整体功能的实现。此情形下的智力培养让“成功”难以企及。

2.片面地培养三种能力

在我国目前的智育中,人们对三种能力(或称三种智力)培养的认识是片面的,重视的程度是不同的。总体状况是,历来重视分析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培养新近才被突出关注,但仍未被多数教师真正落实,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则严重滞后,不说在实际行动上,即使在目前的理论研究上也很少涉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虽然分析性智力在当前智力培养中仍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对其理解的偏差,人们只注重与学业成绩直接相关的智力即惰性智力的培养。实际上,分析性智力除了惰性智力以外,尚包括元认知能力。斯腾伯格认为,尽管人们都有自己偏爱的智力类型,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并不是只运用单一类型的智力。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按不同比例结合而成的三元智力(成功智力)。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各种类型的智力,而非片面培养其中的某一种。

3.“静止地”培养三种能力

目前我国的智育还存在着企图用分析能力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方式统一地培养学生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的倾向。这种完全属于形而上学“静止论”的统一的能力培养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不同类型的能力培养,其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等都是各有特色的,具有差异性。更为重要的是,不同学生的能力模式也是各不相同的,三种能力成分在不同学生身上各自所占的比重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学生基于自身独特的能力模式,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智力倾向、思维风格和行为特点。智力培养应针对上述差异实施与学生智力模式相匹配的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协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尽量改正并弥补自己的能力弱势。(www.xing528.com)

二、纠正的要领与辩证的培养方式

1.平衡培养三种能力,重点发展核心元素

三种能力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优劣之别。虽然它们在个体身上所占的比例相异,但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能力综合体,直接推动个体走向人生的成功。由于我国以往智力培养的严重缺陷,促使当今大力提倡创造能力培养也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价值与作用。因为,创造性的工作更需要应用和平衡三种能力。没有分析能力,创造者则无法弄清楚创造性思想的含义并对其加以检验;没有创造能力,则产生不了创造性的思想和行为方法;没有实践能力,则难以将新异的想法付诸实践并取得行为的成功。可见,三种能力在实现人生成功中各有自己特定的作用与功能,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协作、缺一不可。因此,智力培养宜辩证而平衡地发展三种能力。在此基础上,可结合学生及智力培养的实际状况,有选择地重点发展三种能力中的某些核心元素。譬如,分析能力中元认知能力的训练、创造能力中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等等。

2.鉴别学生能力种类,扬优补弱地发展智力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能力种类的差异,应让学生认识到三种能力绝无优劣之分,关键是要平衡发展三种能力。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客观对待并敢于暴露自身能力种类与特点。其次,教师要善于鉴别学生的能力种类,通过让不同学生使用自己所偏好的方法学习,从而让不同能力种类的学生,不仅能在与自己能力种类相适应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力(顺应学生已有的能力种类),还能在扩展性活动中弥补自己的弱势能力(扩展学生已有的能力种类)。鉴别学生能力种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问卷法,即将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划分成各个小项目编制成问卷,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项目;或创设需要运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的情境,调查学生更愿意承担哪一方面的任务并说明缘由,以此来了解学生的能力偏好。二是观察法,即仔细观察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表现,根据他们稳定的行为倾向来鉴别学生的能力种类。此外,还可辅以访谈法,通过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来了解学生在校外的情况,从而验证并补充校内的鉴别结果。

3.建立三元评估制度,促进成功智力发展

评估是教学发展方向的指挥棒。长期以来,只关注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试制度,导致教师只重视培养学生分析性能力中的惰性智力。因此,建立三元评估(即对三种能力同时予以评估)制度势在必行。应用三元评估法的意义在于:①它可考察教师实施三种能力培养学生的情况,它要求教师始终在自己所教所评内容中保持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的平衡,当然,落实这一要求的时间和空间跨度是十分灵活的,既可在一堂课上,也可在某一教学单元中,还可在整个学年段的课程中体现;②它可检验学生三种能力的训练与开发情况,它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从而对学生的成功智力水平施以评价。另外,在目前难以改变单一考试评价制度的现状下,可参照鉴别学生能力模式的问卷法,适当调整考试的题型来检验学生在分析、创造和实践方面的智力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