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教合一:高效教学新突破的理论与实践

学教合一:高效教学新突破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把班级教学的教育者划分成教育者与助理教育者两类,那么“主发动机”应为前者,“副发动机”应为后者。

学教合一:高效教学新突破的理论与实践

拙书引用“发动机”这一直观化比喻性的名称,旨在使有关论述便捷、生动、形象、直观、易于被理解、易于被掌握及节省文字,旨在向一线教师传递如此信息——应将这样一类特殊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课外教育

一、主副“发动机”的相关含义

欲实现学教合一,必须先造就主、副两台能有效推动学教合一实现的“发动机”。其中“主发动机”即为团队型教育者,开动“主发动机”表示让团队型教育者在班级教学中施教;“副发动机”为优秀学教分队(全班学生划分成几个学教分队,详见后续第五、六节)的集合体,开动“副发动机”表示让优秀学教分队的集合体在班级教学中施教。

如果把班级教学的教育者划分成教育者与助理教育者两类,那么“主发动机”应为前者,“副发动机”应为后者。

二、主副“发动机”的工作性质

1.两台“发动机”的推动方式

“发动机”开动后,“主发动机”与“副发动机”推动学教合一的方式迥然相异:对于前者,每位“团队型教育者”成员是以个人为单位施教;对于后者,不以个人为单位施教,而以整个优秀学教分队为单位施教,即分队内部形成共识后由一人或几人(非团队型教育者成员)代表全分队施教(采用口头发言与非口头发言等方式)。代表者选择不属于“团队型教育者”的其他学生至少有两点裨益:①“团队型教育者”成员本来就有独立的施教任务,再添上其他学生施教,则使课上实际施教人数增加;②让其他学生有一个锻炼的机会,能促使他们早日加入“团队型教育者”,有利于“团队型教育者”逐渐扩编。

2.两台“发动机”的使用要求

一般地,当“团队型教育者”成员人数少于班级总人数的五分之三时,仅开动一台“主发动机”尚无力推动学教合一的实现,此时需主、副两台“发动机”一齐开动才能达到该目的;当“团队型教育者”成员人数不少于班级总人数的五分之三时,只开动一台“主发动机”便能达到上述目的(但有时同时开动两台“发动机”效果会更好)。

说明:①上述的“五分之三”只是一个凭经验所获得的非实验性数据,故该数据仅供参考;②当两台”发动机“同时使用时,应力求做到“两机合一”,以发挥尽量大的效能。

3.两台“发动机”的开动方法

欲实现学教合一,不但要造就两台优质大推力“发动机”,更为重要的是还必须有能使“发动机”高速高效运转的好的开动方法,开动不了等于两台“死机”。拙书介绍十种较好的开动方法,即为十种团队型教育者施教法(详见中篇),当然读者也可能会研究设计出更好的开动方法。

4.两台“发动机”的开动时限

不是每一节课的全部45分钟都自始至终地开动“发动机”,即便“主发动机”亦不例外。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型特点、学生特点、学情特点、教师特点、学科特点、年级高低、“团队型教育者”成员数量等诸多因素,实事求是地确定各台“发动机”开动的时间段。例如某堂课若有数分钟的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环节,则该环节两台“发动机”一般均处于休机状态。若有短时的教师集中讲授环节,则该环节“副发动机”处于完全休机状态,等等。

另外,经验表明在学教合一过渡时期的总课时数中,90%左右的课时需要开动“主发动机”,60%至75%的课时需要开动“副发动机”。

5.两台“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团队型教育者”自创建始即随着实验的进展而逐渐扩充。若最终扩充至全班,即当全体学生都加入“团队型教育者”之际,“主发动机”的推力达到最大值,则分队已失去存在的价值(因为全班已质变成一个优秀大分队),于是分队施教制自行消亡,即“副发动机”自然退役。但“主发动机”一直待到学生毕业才功成退役。

三、“发动机”驱动论(部分)

1.一个不可或缺的中介(www.xing528.com)

“发动机”是学教合一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将学教合一理论转变为现实的主要中介,是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的一种潜在又重要的教育因素。可以如是说,没有发动机,飞机无法起飞;没有“发动机”或“发动机”一类的因素,学教合一无法实现。

2.一个值得注意的结论

由长期的实践(验)可知,在学教合一教学的非初始阶段,“发动机开动”(团队型教育者施教或团队型教育者与优秀学教分队联合施教),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效率与效益明显优于通常意义上的课堂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组际互动等)。造成该结果的原因众多,在此难以也不必要做集中叙述,读者阅毕后继各章节自会明白,但有一个重要原因(柯尔效应)须在此预做一些简介,以利读者理解后续相关内容。

3.一个起辅助作用的柯尔效应

全球著名的法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爱弥儿·柯尔(也译作埃米尔·库埃)于20世纪初创立了“新南锡学派”。他所发明的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的方法和由此导致的现象被称为柯尔效应(关于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的定义见上一章第三节的第六部分)。中外心理学家概括了他的部分论点:

心理暗示具有无穷的力量。宗教的有力武器不过是心理暗示——你相信上帝会给你带来某些东西吗? 那么好吧,他一定会带来的。宗教是集体心理暗示的结果。

主导人的不是意志力,而是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最强的力量在内心,最好的教育者就是你!

从生到死,我们都是自我暗示的奴隶。我们的人生如何,完全由自我暗示决定,我们只是受其指挥,自我暗示才是万能的统治者。

4.国内对暗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除上一章第三节所述之外,与“发动机开动”有关的还有以下四个“定律”与四类暗示。

坚信定律:当你对某件事情绝对相信,它最终就会变成事实。

期望定律:当你怀着对某事物非常强烈的期望时,它就会出现。

重复定律:任何行为和思维,只要你不断重复就会不断加强。在你的潜意识里,只要你不断重复一些人、事、物,它们都会在潜意识里变成事实。

惯性定律:任何事只要你能持续不断地去加强它,它终究会变成一种习惯。

四类暗示:①直接暗示;②间接暗示;③自我暗示;④反暗示。

例如心理暗示使一个人甘愿成为人体炸弹,使不少患者相信吃了张悟本的绿豆就会“豆到病除”,使伪气功师王林变成被许多人顶礼膜拜的大师,等等。

关于“发动机”为什么能在其他因素的配合或辅助下,驱动学教合一实现,以及“发动机”驱动论的其余更深层次的观点,将安排在后面(读者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阐述。

下面可做第三件准备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