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时代教师发展理念与应用

信息时代教师发展理念与应用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自主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推动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正确理念,还要掌握终身学习的多种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专业的发展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然而,如何实现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每一个教育研究者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信息时代教师发展理念与应用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不断接受教育再教育、参与培训与再培训,以期促进自身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在实践与反思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反思性实践者的过程。因此确切地说,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包括教师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的增长,还包括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力的提高。乔治·波斯纳(George Posner)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就着重强调了反思能力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个体由非专业人员(新手型教师)转变为专业人员(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大卫·波林纳(David Berliner)就曾在人工智能领域学者对“专家系统”的研究的启发下,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分为新手、熟练新手、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13]然而,教师要想真正有效地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专业发展理念,这其中包括自主发展理念、终身学习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人的全面成长理念等。

(一)自主发展理念

自主发展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专业发展的视角来看,教师确实需要参加一些技能培训、教学研讨等,而且这些外部形式的教师教育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作用。然而,教师专业要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光靠这些外在的教育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应用策略,仅凭几次讲座是难以习得的。因此,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树立自主发展的理念,即要关注教师本人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能动作用的发挥,要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探索。信息时代的教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自我规划专业发展进程,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将外部世界的各种影响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不竭动力。实际上,教师自主发展就是一个“自找动力——自定目标——自我塑造——自我评价”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或者说教师专业发展要在以教师为主体的“实践——反思——学习”的循环往复中实现。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自主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推动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信息技术飞速进步和学习资源推陈出新的现代化社会,教师若不能树立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观念,终将被淘汰。总体看来,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机制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一是目标导向机制,即教师通过自我设定和细化专业发展目标,并以此为参照,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二是活动辅助机制,即教师通过主动参与或自己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师能力培训活动,如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课题研究活动、学术沙龙活动等,在分享自己教学经验的同时积极学习他人的优点;三是评价激励机制,确切地说应该是自我评价激励机制,即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客观、公正、及时的评价,不断认识、激励并完善自己。综上,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三个:一是发展需求和愿望的内在性,二是发展内容的个体性,三是发展个体的自觉主动性。

(二)终身学习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有关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等也不断涌现,世界各国都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着深刻的教育改革,人们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也在不断提升。在教育界很早就有这么一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然而要让“一桶水”变成“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实现教学相长。因此,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之中,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体验和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价值取向,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教学经验,从而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表现出与教师职业相适应的教师角色行为。有研究者曾对欧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日本及中国等国家或组织关于终身学习能力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归纳和总结,得出了如表2-2-1所示的终身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14]但不同国家对每一种构成要素的要求各不相同,如欧盟将外语沟通能力视为终身学习能力中的重要一项,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却很少提及。然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却是每一个国家或组织都重点强调、大力培训的终身学习能力。所以,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正确理念,还要掌握终身学习的多种能力。

表2-2-1 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构成要素(www.xing528.com)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原是经济、社会发展层面的一种理念,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其发表的布伦特兰报告“人类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并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5]。虽说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指向社会,但其核心和本质却是人,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类自觉的意识、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而这就需要教育的支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从经济、社会领域逐渐深入到教育领域,时代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为只有教师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更新人的社会观念,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最终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专业的发展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等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确保自身全面、和谐、自由、持久的能力不受损害的发展。

然而,如何实现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每一个教育研究者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有研究者提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结构进行建构:一是从身心素质发展的角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保持身心健康的知识与能力,并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习惯,从而实现身心发展的可持续;二是从专业素质发展的角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自我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并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实现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三是从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角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适应社会伦理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及自我调适行为规范等进步思想的能力,由此实现职业社会化的可持续性。[16]综上可知,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教师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技能、较高的认知水平、敏锐的洞察能力等客观能力,还需要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基于反思的实践观等内在观念。

(四)促进人的全面成长理念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等,更重要的是不能忘记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和意义。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单是靠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能力和高级的专业素质就能够顺利取得的,它还需要健康的教育理念、融洽的师生关系、向善的生活感悟等作为教学过程的隐性支撑。教学不光是一个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一项人与人之间相互对话、理解和建构的生命活动,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求真、趋善、向美的发展过程,是师生共同提高生活质量、感悟生命意义、开拓成长视野的过程。教师教育学生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其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更核心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共同进步。

树立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是每一位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为此,教师必须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做到:(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教师需要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为宗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各项兴趣爱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育充满人文关怀。(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注重实践技能的传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逐步提升,还要关注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协作交流的能力。(3)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即教师要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及优缺点,争取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尽可能地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持,让每一位学生的内在潜能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挥,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4)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并积极创新,教导学生要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质疑的习惯,要具备跳出常规思维的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