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理念与合作的关键

教师:理念与合作的关键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现在平时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知识,课堂变为讲堂,教师“一言堂”,在教学中上演“独角戏”,这样培养的学生学力不能形成,个性得不到发展。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学观,终结“独角戏”,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实现中心转移。四是教师角色发生变化。

教师:理念与合作的关键

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观念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影响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在平时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知识,课堂变为讲堂,教师“一言堂”,在教学中上演“独角戏”,这样培养的学生学力不能形成,个性得不到发展。在信息化、国际化、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对青少年来说仅仅学得现行教科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流,必须确立起能够正确应付环境挑战并构筑更有意义的生存方式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及其力量。现代教学就是要培养青少年一代的这种精神和力量。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学观,终结“独角戏”,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实现中心转移。旨在人人成功。

(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将教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一个教师最大的天才莫过于能将一个学生身上潜在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诱发出来。教师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者。教学的过程从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过程,转变成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义来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教师和学生是“双向交流”、平等对话的关系,在这种交流中,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用自己的思想来启发学生,师生能相互诱发对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其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产生学习动力,发展学习个性,变教学为导学

在未来急剧变化的社会中,重要的是可持续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发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态度和能力。针对应试教育的病态和终身教育的需求。现代教学必须强调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教育力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学中,教师钻研教材而不是直接向学生灌输,要注重教学的个别化和教学的个性化。明确学习教材的是学生自身,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创造性地展开教学,诱导学生凭借自力开拓的学习,同时也向他人学习,凭借自身的主观努力去学会学习,产生学习动力。教师着眼点不仅是使每个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而且发展学生的人格,着眼于学生内隐的认知框架式教学。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借助自立学习,学会学习,形成扎实的基础学力,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

(三)探索一种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模式

教师应当进行教师行为(教育行为与教学行为)的创新探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启发学生善于质疑,注重学生知识、智力、能力、创造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培养,促使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

(四)突破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模式(www.xing528.com)

教师一向被看作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集教学内容的传播者、教学策略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评价者等多种角色为一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和工具被引进教学过程中,通过国内、国际数据网,教育的领域已经扩展到校园之外。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使教学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扩展了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构成的动态教材。同时,通过互联网络,可以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二是教学形式发生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协作并存等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

三是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构建知识。

四是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基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的处理信息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提高信息技术素质,掌握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应该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个别化、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与知识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