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耕时代的学习环境在信息化教育中的应用

农耕时代的学习环境在信息化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农耕时代的学习环境也呈现出与这一时代的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两个典型特征。个别化的学习机构和组织、单一化的学习形式和内容、薄弱的社会学习氛围和学习意识,共同形成了农耕时代具有显著朴素特征的学习环境。

农耕时代的学习环境在信息化教育中的应用

农业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文明社会,这一时期的人类主要是以农业为支柱型产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原始社会的无差别平等转变为阶级对立。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水平相对于原始社会而言有了一定的提升。在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与农耕时代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技术相适应的学习环境

(一)农耕时代的学习环境概况

农耕时代人类的学习途径和学习内容严重受到统治阶级和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因此与其社会形态对应的学习环境系统简单且朴素。由于统治阶级对当时社会中的物质资源和思想的绝对占有,农耕时代的统治阶级所处的学习环境与普通百姓所处的学习环境相差甚远。按照社会阶级的分化可将农耕时代的学习环境概括为两种:一种是统治阶级以个别化教学为主的学习环境;另一种是普通百姓所处的较为朴素的自发性学习环境。

1.统治阶级的学习环境

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这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5]但是,这一时期的学校被统治阶级所占有,一些典型的教学机构如私塾、学堂、书馆等,其主要功能是为统治阶级培养所需的人才。为了维持和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和权利,统治阶级对教学内容也予以限制,教学机构向学习者教授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一些道德伦理和圣人之言。社会生产力的落后造成了可供学习者展开自由学习活动的工具和途径非常单一。因此,农耕时代统治阶级的学习环境可以描述为一种由阶级特征明显的教学机构为主的学习场所、以单一化的书本为主的学习工具和一些脱离生产劳动的学习内容而构成的学习环境。

2.劳动人民的学习环境

农耕时代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使劳动人民被排除在学校教育体系之外。普通的劳动人民无法获得正规的学校教育,只能从日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获得少量的学习机会。因此,农耕时代劳动人民的学习环境主要是由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组成,而且它们对学习者的影响也并不显著。其中家庭环境主要是由家庭成员之间的生活方式家庭关系构成,而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氛围等。此外,以学徒制的形式来习得一些专业技能是普通劳动人民的另一个重要学习途径,也是当时唯一正式的学习形式。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学习与统治阶级的学校教育不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生活,而且在这种学徒制中存在着严重的师生之间尊卑有别的观念。(www.xing528.com)

(二)农耕时代学习环境的特征

从农耕时代的学习环境系统中我们可以发现,特定时期下的学习环境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因此,农耕时代的学习环境也呈现出与这一时代的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两个典型特征。

1.学习环境的朴素性

这一时期的学习环境与社会环境还未形成明显的分化状态,人们的学习活动通常是与社会实践融合于一体,学习作为一种自发性的活动呈现出简单、朴素的特征。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能够支撑人们展开学习活动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十分单一,构成的学习环境综合体呈现出简单化的形态。学习环境综合体中以少数的教学机构和分散的家庭居所作为主要的学习场所,以生活实践和口耳相传作为主要的知识获取方式,几乎没有支撑学习者展开自由学习的资源和工具。物质资源的不发达导致了学习者可用的基础设施和学习资源非常欠缺。个别化的学习机构和组织、单一化的学习形式和内容、薄弱的社会学习氛围和学习意识,共同形成了农耕时代具有显著朴素特征的学习环境。

2.学习环境的流动性

在农耕时代,社会具有明显的阶级性,这种阶级特征同样也体现在教育领域。对于教育系统中作为主体的学习者而言,统治阶级学习者与被统治阶级学习者在选择学习场所、接受学习内容以及树立学习动机等方面都存在不平等。两个阶级等级之间壁垒森严,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交流存在着明显的界限。一些构成学习环境中较为优越的学习场所、学习资源长期被统治阶级占有和垄断,另外,社会生产力的不发达和社会文明的落后,阻碍了学习环境的正常流动,这成为农耕时代学习环境的另一个显著特征。这一特征也成为阻碍农业社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论是教学机构、学习工具等物质条件,还是学习动机、价值观等非物质条件,都体现了农耕时代学习环境流动缓慢这一特征,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这一阶段人类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