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化学习环境构成要素及模型

信息化学习环境构成要素及模型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而言,构成这一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要素主要包括三类:物质要素、虚拟要素以及人文要素。在虚拟空间中,数字化资源是核心、虚拟环境是基础、虚拟软件是“扳手”,三者有效聚合而形成的虚拟空间成为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尽管信息化学习环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一种学习者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环境。相反,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学习支持服务的人员是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核心要素。

信息化学习环境构成要素及模型

建构主义视野出发,乔纳森信息技术融入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各个环节,这不仅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时代背景,而且为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新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通过对信息化学习环境内涵的认识,我们将信息化学习环境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个开放的系统中包含了若干要素,各类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配合,共同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支撑服务。

(一)信息化环境的构成要素

信息化学习环境不是以往所说的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网络课堂、网络教室,亦或是网络学习社区等,而是基于一定的物理设施与设备,借助于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当前的社会文化境脉等,形成的一个庞大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系统。一般而言,构成这一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要素主要包括三类:物质要素、虚拟要素以及人文要素。

1.物质要素

物质环境要素是构成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基础性要素,一般包括支持学习活动展开的学习场所和硬件设施与设备等。其中学习场所是学习活动发生的物理空间,如博物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任何能为学习者展开学习活动的场所都包括在内。硬件设施与设备是指支持学习者展开学习活动的物质工具,如计算机、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在信息化教育和学习过程中,这些要素是学习者开展学习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支持学习者开展学习活动的物质要素也在不断更新和丰富。

2.虚拟要素

虚拟要素是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关键性要素,一般包括信息化学习资源、信息化学习工具以及信息化学习平台等。信息化学习资源是通过数字化处理之后,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信息,如音频信息、视频信息以及多媒体信息等。信息化学习工具是支持学习者问题解决的所有虚拟软件,包括协作交流工具、认知工具、社交媒体等。而信息化学习平台一般是集成了部分信息化学习资源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综合学习服务虚拟窗口,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定的信息资源,还具有一些满足学习者处理信息的工具。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虚拟要素发挥着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功能。多样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和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学习者实现自主探索、协作发现、问题解决以及知识建构提供了可能。

3.人文要素

信息化学习环境并不是由先进的信息技术拼凑而成的技术环境,而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虚拟要素和现实要素相结合的学习环境。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的人文要素一般包括为学习者的意义建构提供指导和帮助的教师,与学习者交流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影响学习活动的各种组织关系等。它是学习共同体与教师之间基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学习活动而形成持久、稳定且能反应学习活动特征的要素。然而,在许多信息化学习环境设计中,人文要素总是被人们忽略,由此导致了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因此,人文要素是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核心要素,是一个良好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灵魂。

(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三维模型

构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不仅要理解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内涵、明确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更要深入了解信息化学习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结构与关系,即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模型。基于上述对信息化学习环境构成要素的阐述,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我们认为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模型是一个由实体空间、虚拟空间以及社会组织空间经过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三维模型,如图3-2-2所示。

图3-2-2 信息化学习环境的三维模型

1.实体空间

实体空间是以实体形式存在于学习者活动范围的物质空间,集成了众多实体场所、信息化设备以及与之配套的服务设施等。实体空间位于整个信息化学习环境系统的底层,是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基础物质条件。按照实体空间的学习支持服务类型可将实体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学习服务区域,如独立学习区、开放学习区、协作学习区等。独立学习区是为学习者提供单独的学习环境和一对一咨询服务的设备和配套设施,一般包括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联网计算机,甚至更为丰富的其他设备。开放学习区是一种配备大量联网计算机的公共学习区域,可支持学习者查阅资源和实施培训的开放性区域,类似于一般的电子阅览室和互动学习室等。协作学习区是一种适合于开展协作学习、学术研讨等团队学习活动的区域,通常主要包含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幕布等设备以及适合团队研讨的桌椅布置等。除了以上比较正式的实体场所和配套设施外,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的实体空间还包括一些非正式的学习场所和设备,如咖啡厅、休闲室等,它们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休闲式学习活动的区域。[13]总之,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的实体空间是发生学习活动的场所,这种场所往往集成了各种信息化设施和设备。

2.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是汇集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各类虚拟要素的学习空间,是支持学习者沟通交流、建构知识以及开展活动的数字化空间。它位于信息化学习环境系统的中层,是基于实体空间而建立的一种虚拟环境。这种虚拟环境突破了传统实体学习环境的各种局限,形成了一种融合开放性、共享性和虚拟性于一体的虚拟环境。一般情况下,虚拟空间包括了数字化学习资源、虚拟软件设备和工具以及虚拟场所三大模块。首先,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学习者在虚拟空间中获取知识的源头,也是各种知识、信息的数字化表征方式,如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网络课程资源库等;其次,虚拟软件设备和工具是辅助和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交流工具、共享工具以及协作工具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处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功能;最后,虚拟环境是实体环境的虚拟化形式,是支持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工具有效汇聚的基础。在虚拟空间中,数字化资源是核心、虚拟环境是基础、虚拟软件是“扳手”,三者有效聚合而形成的虚拟空间成为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

3.社会组织空间

社会组织空间是由各类训练有素、知识结构合理的服务人员所组成,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处于核心位置,发挥着沟通和协调的功能。尽管信息化学习环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一种学习者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但是,我们不能将其错误地理解为信息化学习环境不需要学习者以外的其他人员的参与。相反,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学习支持服务的人员是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核心要素。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的社会组织空间正是为了满足学习者更好的自主学习而形成的一种服务群体。这一服务群体与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中的各要素相互匹配。通常情况下,社会组织空间包括数字资源开发者、网络技术专家、硬件设备维修人员、指导教师、学科专家等。只有社会组织空间中的各个成员各司其职,才能为学习者的信息化自主学习提供保障。因此,在信息化学习环境的三维模型中,社会组织空间是使信息化学习环境充满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活动】

活动二 走进信息化学习环境

1.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特点和构成要素,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获取六种信息化学习工具和信息化学习设备的相关信息。通过认真分析这些工具和设备,了解它们的基本信息、功能以及特色等,并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2.活动步骤

第一步:组建学习活动小组

寻找3~6个学习伙伴,组建网络学习小组,由学习伙伴共同推举一名成员为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组织大家展开学习活动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任务分工、时间安排、以及完成任务的计划等事项,并将各项安排和实施方案填入表3-2-1。

表3-2-1 信息化学习环境探究实施方案

(www.xing528.com)

第二步:查阅并整理资料

按照活动实施方案,进行具体的网络学习探究活动。首先,利用各种搜索工具找到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学习工具的相关说明,并用简短的文字描述你所找到的这种工具;其次,向小组其他成员介绍这种学习工具的功能、用途以及特点。最后,按照查阅的资料和汇报情况整理相关信息,并填入表3-2-2。

表3-2-2 信息化学习环境探究个人任务汇报

第三步:分析并总结

在每个小组成员的汇报结果中,通过投票遴选出五种最优的学习活动结果。在此基础上展开第二轮学习活动的讨论与分析。这次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设备,而且使学习活动任务能够锦上添花,形成最终的活动任务的成果展示。如表3-2-3所示。

表3-2-3 信息化学习环境探究小组成果展示

小组名称:_______小组成员:_______完成时间:_______

【学习资源】

1.JONASSEN D H.Designing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J].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A new paradigm of instructional theory,1999,2:215-239.

2.JONASSEN D H,Rohrer-Murphy L.Activity theory as a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9,47(1):61-79.

3.SALOMON G.Novel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novel technologies:Some issues to be concerned with[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1998,8:3-12.

4.BRANSFORD J D,BROWN A L,COCKING R R.How people learn:Brain,mind,experience,and school[M].Washington: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9.

5.BROWN A L,CAMPIONE J C.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the design of innov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On procedures,principles,and systems[M].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1996.

6.SCARDAMALIA M,BEREITER C,MCLEAN R S,et al.Computersupported intenti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1989,5(1):51-68.

7.LEIDNER D E,JARVENPAA S L.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nhance management school education:A theoretical view[J].MIS quarterly,1995:265-291.

8.SAVERY J R,DUFFY T M.Problem based learning:An instructional model and its constructivist framework[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5,35(5):31-38.

9.任友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建构[J].教育科学,2002,04:40-42.

10.张祖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原则[J].开放教育研究,1997,06:14-17.

11.赵健,郑太年,任友群,裴新宁.学习科学研究之发展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7,02:15-20.

12.郑太年,马小强.学习环境的设计:Michael F.Hannafin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10,02:1-6.

13.陈燕.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环境创设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06:81-84.

14.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9-23.

15.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Moodle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6.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