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式教学与微课的融合:现代化课堂有效应用

探究式教学与微课的融合:现代化课堂有效应用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微课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思想体现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集中说明一个短小的教学主题,并围绕该教学主题提供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三)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微课与课堂教学的结合1.创设情境—通过微课呈现情境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的。

探究式教学与微课的融合:现代化课堂有效应用

(一)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难点

1.启发思考环节不足

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能否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是探究式教学是否能够取得效果的关键。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师根据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和思路开展教学活动。尽管在教学方案中包含问题的提出,但绝大多数问题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统一的标准答案上去,乃至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和方法也是固定统一的,学生仅仅需要配合教师的思路,找到既定的解题方法和答案,而不能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从多种途径进行探索研究,这使得探究式教学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2.自主探究环节欠缺

自主探索环节是体现探究式教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但由于课堂教学在启发思考环节的不足,局限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同时因为课堂教育是在统一的时间地点,以统一的进程对全体教学对象针对统一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难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环境和条件,造成学生满足于得到一个结果性的答案,而忽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过程,缺乏主动思考探索的意识和动力,这使得探究式教学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3.协作交流环节流于形式

有价值的交流讨论、互动合作需要建立在个体完成分析思考、探索实践的基础之上。自主探究环节的欠缺会直接导致协作交流环节流于形式。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方式,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敢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有别于标准答案的结论;习惯于聆听教师的讲解,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进行讨论,开展合作。即使个别的学习小组能形成思想的交流和观点的互动,也会受到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讨论合作无法深入展开。

(二)微课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思想体现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集中说明一个短小的教学主题,并围绕该教学主题提供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的特点。作为微课主要载体的教学视频一般在10分钟左右,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内容精简、主题突出,满足了学习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应的微课进行自主学习的需求。为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微课常采用问题式的、案例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有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力,有助于启发学习者思考的真实情境。微课所包含的教学资源是半结构化的、开放的。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能通过微课网络平台学习浏览已有的资源,上传分享新的资源,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交流互动。微课所提供的情境化、自主化和合作化的学习环境,与探究式教学模式所主张的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观点非常契合。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微课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1.创设情境—通过微课呈现情境(www.xing528.com)

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的。该环节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进度来确定,其基本任务是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或事件,创设一个包含了学习对象的情境。为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制作采用问题式或案例化教学方法的微课,创设与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启发思考—通过微课提出问题

在明确学习对象后,为了使探究式学习切实取得成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个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教师需要对复杂的知识内容进行分解,打包成难易适中又相互联系或层次递进的知识模块,并为每个模块设计出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或任务,这些问题或任务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呈现,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并完成知识信息的内在深化,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学双方实现了角色转换,信息传播也由传统的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构建。

3.自主(或小组)探究—微课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探究性教学模式因为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因此本环节成为探究性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性教学环节。不同学科所使用的认知工具有所差异,微课在此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通过微课平台自主地查找、整理和利用各种资源。每个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源不完全相同,针对同一问题他们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甚至得到不同的结论。

4.协作交流—微课提供大范围的网络讨论

本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学生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高质量的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协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基于微课平台的自主探究环节后,因每个人获取的资源不同,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思想碰撞,从而使学生更大程度地发散思维。在课内讨论中不能深入展开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外通过微课平台将讨论延续下去,并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与更多的人进行互动。

5.总结提高—微课有助于学生自我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学生通过制订个人学习计划,跟踪在微课平台中的学习轨迹,并结合其他学习者的反馈,能够加强对某一阶段学习的进度和深度,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