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问生命意义的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追问生命意义的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可能每个人在内心都有过苦苦的思索。(二)我为什么活着拥有了自我意识,人们就会有向更深层面探索自我、探索生命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自我追问。毕淑敏老师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回答:“人生本没有意义。”衣食住行、七情六欲、生老病死,都使人概莫能外,把握好现在、活在当下就是对生命的意义最好的阐释。

追问生命意义的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可能每个人在内心都有过苦苦的思索。可以通过两个“W”一个“H”来引导大家更好地思索自己人生的意义。

Who?——我是谁?

Why?——我为什么活着?

How?——我该怎样活着?

(一)我是谁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我是谁?”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们。人们对“自我”的不同探索催生出了不同的哲学。一切哲学其实都是在试图解释世界、解释自我。

在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哲学中,关于“我是谁”的可能回答:

——我叫×××,我是一名大学生

——我是×××的女儿,我是×××的学生,我是×××的朋友。

——我是一名会计师,生于××××年,我是中国人。

——我是我自己。

……

在不同的语境中,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尽相同。这些答案都表述出了“我”的一个方面:我的身份,我的社会关系等。关于“我”,人们总能说出或具体的或抽象的答案。当个体在思考“我是谁”这样一个问题时,其自我意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健全的自我意识的标准: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劣势,能正确评价自我和自我发展;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相协调一致的人;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积极自我肯定的、独立的并与外界保持一致的人;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的人,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和内省意识,积极进取、永无止境

(二)我为什么活着

拥有了自我意识,人们就会有向更深层面探索自我、探索生命的欲望。这种探索贯穿生命的每个阶段且与人们的人生时刻相伴。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自我追问。

活着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又如何?这可能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讨论与思考最多的人生话题之一。

毕淑敏老师在一次演讲中,被学生问道:“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毕淑敏老师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回答:“人生本没有意义。”但她紧接着又告诉同学们:“人生本没有意义,但每个人必须为你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没有人会替你确定人生的意义,但如果你无法确定自己人生的意义,那么你将一辈子活在无意义的状态里面。大到每一天,小到做每一件事情,你都会感到无名的痛苦,因为你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所以,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www.xing528.com)

这个回答给了人们这样的启发:与其在人生意义的终极问题上纠缠不清,不如暂且抛开这些形而上的苦思冥想,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确立一个具体的意义,找到一个精彩活下去的理由。

每个人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人们的烟火人生有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也有诗意浪漫的风花雪月。衣食住行、七情六欲、生老病死,都使人概莫能外,把握好现在、活在当下就是对生命的意义最好的阐释。

2006年11月28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年仅21岁的大二男生王某被发现俯卧在楼下,已经死亡。警方调查后初步判断为高空坠亡。学校方面称,死者为自杀,出事前曾留下一封遗书。与死者相熟的师生称,这名男生生前性格比较内向,出事前从学校离开了两天。曾与王某同寝室的一学生称,王某从小父母离异,由母亲照顾长大,由于家境贫寒,性格较为内向,不大与人交流,同寝室的室友曾问起他的私事,但是“他大发脾气”。另一同学证实,王某平时上课不多,经常不知去向,他的母亲几乎天天打电话到寝室,也找不到他,“大家有时会忘了这个人存在”。同学们介绍,王某一年级时成绩尚可,还曾拿过贫困学生奖学金,但搬到北校区后各方面改变很大,“他不大适应”。另有学校人士透露,王某的母亲特别疼爱王某,但是也对王某期望较高,死者留下的遗书内容显示,死者生前承受了较大压力。记者找到的王某生前QQ号资料,发现其个人主页名为:妈妈,我爱你;个人说明是:妈妈,祝你身体健康……记住,千万不要太累了。校方介绍,王某上周五就从北校区离开,可能是在周日晚回到以前居住的宿舍,怀疑其自杀原因与性格内向和不堪承受压力相关。

心理启示: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就是存在,也有人说生命的意义是活着,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说生命的意义就是好好活。然而当生命不在了,其他都无从谈起了。案例中的王同学,放弃了生命,让人们不得不问,生命真的有不能承受之重吗?

(三)我应该怎样活着

生活是一种艺术,但至今还没有谁敢自称是生活的艺术大师。鲁迅先生有言:“做人处世的法子,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的确,生活的真谛是靠自己在生活中亲自实践慢慢体会出来的。

大学生应保持以下几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来对抗人生的虚无感,从而更好地追求美好生活。

1.珍惜时间

人生百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样短暂的人生究竟应该怎样度过呢?珍惜时间,不要等到“垂垂老矣”再来后悔自己虚度了光阴;珍惜时间,就等于变相延长了生命,增加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2.充实自己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人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通过学习,充实人生。学习的形式有很多种,不仅要学习各种知识、各种技能,还要学习各种生活的艺术。

阅读、旅行都是学习的事情之一。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聪慧。阅读是一枚打开人类思想宝藏的钥匙。通过阅读,人们不仅可以与古今中外的伟大心灵对话,还能与历史长河中的普通人沟通。通过阅读,人们能感受到他人的生活方式、生命历程,感悟到人生的丰富多彩和人类心灵的深邃广袤,从而突破自己生命的局限,看到自己生命的各种可能性。旅行是另一种形式的阅读,是一种生活空间的开拓。在旅行中,人们见识一个新鲜的世界,体验一种新鲜的感觉,旅行可以充实人们的生活,增加生命的厚度,扩展生命的广度。

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们才能找到自己信仰,充实自己的人生。

3.主动创造

美好的生活是靠人的意志力主动创造出来的。在创造者眼中,没有平庸的生活,没有无聊的人生。创造者面对世界犹如初生,时刻沉浸在发现的狂喜中,时刻沉浸在尝试的新鲜感中,时刻沉浸在改造生活的喜悦中。有创造才有活力,有创造才会有进步,创造是拥有美好生活的必备素质。

4.保持快乐

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渴望快乐的人生,但快乐并不是随意能买来的商品,它也要靠付出努力才能拥有,尤其是深层次的快乐。快乐是生活在你积极创造生活、充实自我之后给予的一种馈赠。快乐也是一种心态,跟财富无关,只跟一个人对生活和快乐的理解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