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通纺织学校风靡西方媒体,探秘风情唐闸

南通纺织学校风靡西方媒体,探秘风情唐闸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之后,传习所扩大规模,改称“南通纺织学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尤其重视“手脑并用”的教学方针。为了使学校经费有可靠着落,张謇规定,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的常年费用由大生各厂按比例负担,在每年的余利中支付。1917年,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经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这意味着这所学校正式进入当时的中国高校序列,而且是国内外公认的中国唯一的纺织技术教育高等学府。此后,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渐入佳境。

南通纺织学校风靡西方媒体,探秘风情唐闸

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学生在实习工场实践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时,中国还没有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因此,厂里一切有关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大小事务完全依赖他聘请的英国工程师汤姆斯和机匠忒纳。

和后来来南通的荷兰水利工程师特来克“无西人自奉奢逸之习气”不同,这两个英国人十分傲慢和苛刻。那时候,尽管纱厂为他们建造了高级专家楼,并请来做西餐的厨师,但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流连于大上海十里洋场,很少到厂任事,而且他们在上海的一切开销均由厂方支付。当时,张謇最高年薪仅200两白银,汤姆斯的年薪却达到了5292两,忒纳的年薪也有1000两。

大生纱厂的专家楼。当年英国工程师对技术的垄断逼迫张謇开设学校培养本土人才

尤其让张謇感到痛心的是,大生纱厂机器的购买、安装、管理、生产、维修完全由洋人说了算,如所购机器必须由汤姆斯指定的洋行供应,连价格、数量、货品配置都一概由他做主,大生纱厂毫无自主权。

从那时起,张謇就下定决心,要自办学校,培养中国本土的纺织技术人才。

1912年,张謇借用资生铁冶厂车间创办了纺织染传习所。之后,传习所扩大规模,改称“南通纺织学校”。纺织学校分本科、预科两班。本科招收旧制中学毕业生,学制为三年。预科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为五年。学校采用美国费城纺织学校的课程内容。学校教师由外籍教员和曾留学美、英两国的专习纺织技术的黄秉琪和丁士源担任,张謇则亲任校长。中国纺织领域以学校形式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由此发端。

次年,张謇等人又捐建占地35亩(1亩≈666.67平方米)的校舍于大生纱厂东南侧,定名为“南通纺织专门学校”。选址在与纱厂一墙之隔的地方,是为了便利教学与实习的紧密结合。

1918年8月25日美国《新贝德福周日标准报》对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做了详细报道

1914年,张謇题写“忠实不欺,力求精进”之校训悬于教学楼内,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同年,张謇向国外订购了最新式的纺织设备,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能够全面投入实践。学校使用的是英文教科书。教师中有4人来自美国。由于学校采用英文教学,学生都必须先在预科阶段学习英语。(www.xing528.com)

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尤其重视“手脑并用”的教学方针。学生先上基础课,之后再交叉上基础课与实习课,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还聘请了一名英国工程师,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从而使每个学生对机械的结构、操作、故障、修理和安全等都能运用相应的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保证了学生毕业后能够独立上岗,成为企业的骨干。

学校遵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建有规模较大的露天操场,并组建了校足球队、篮球队、网球队、羽毛球队和乒乓球队。为便于学生住校学习,学校还建造了宿舍楼、图书馆,教授住宅区“纺织里”则紧邻学生宿舍。由于教育质量高、社会影响大,全国各地有志青年竞相报考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甚至还有海外侨民、朝鲜学生前来就读。

为了使学校经费有可靠着落,张謇规定,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的常年费用由大生各厂按比例负担,在每年的余利中支付。此例一直沿袭下去,使纺织学校得以经久不衰。这是张謇在当时国势衰微、民力困乏、财政拮据的情况下,开辟的一条卓有成效的企业办学新模式。

1917年,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经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这意味着这所学校正式进入当时的中国高校序列,而且是国内外公认的中国唯一的纺织技术教育高等学府。1918年,该校毕业生协助上海厚生纱厂成功完成了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这结束了我国近代纺织企业一味依靠洋人的状况——一雪前耻,张謇的愿望实现了。就在这一年8月25日,美国《新贝德福周日标准报》用两个半版的篇幅详细报道了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的情况。报道中这样说道:“在美国,如果只有一所纺织学校,人们不难想象这所学校在其产业领域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就中国的纺织工业来说,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恰好拥有这样一种领导地位,因为在整个广阔的中华帝国,它是唯一的纺织学校。”

此后,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渐入佳境。1920年,毕业生袁敬仕等帮助我国近代第一家线厂——益辘线厂完成设备安装,受到社会各界好评。1921年,大生三厂建成,而该校学生承担了全部纺织机器的排布和安装任务。此时,该校毕业生已遍及全国。各地纺织企业纷纷前来招聘所需技术人才。其状之盛令创建者始料未及。

1926年,张謇逝世,其子张孝若继任校长。1927年,张孝若改组学校为南通纺织大学。1928年8月,南通纺织大学与南通农科大学、南通医科大学合并组成南通大学,南通纺织大学成为南通大学纺科。在抗日战争期间,该校迁往上海办学,直到1949年南通解放,才重返唐闸母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学校整体迁到上海,组建华东纺织学院,后来升格为中国纺织大学,现更名为东华大学

从1912年创办到1952年整体南迁上海,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历40个春秋。40年间,它为我国纺织工业培养了近2000名毕业生。他们后来分布于全国各主要纺织厂、印染厂、纺织院校、纺织科研单位和各级纺织管理机构,成为我国纺织工业的骨干力量和领军人物。

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张謇以他的远见卓识,为我国纺织教育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杰出贡献。因为他的功绩,他所创办的这所学校后来有了“中国纺织工程师的摇篮”“中国纺织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