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变迁的探讨及其重要性

文化变迁的探讨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变迁“应该是文化的任何方面所发生的任何变迁,它既包括物质文化的变迁和非物质文化的变迁,也包括文化特质、文化特质丛等文化内容的变迁和文化结构上的变化”。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为文化元素。例如,一块砖瓦、一个面包、一张渔网、一个微笑或一个符号等都是文化元素。

文化变迁的探讨及其重要性

(一)对文化变迁及相关概念定义的理解

1.文化变迁

人文社会学科研究者基于自身的专业,从不同角度赋予文化变迁概念以不同定义,即使是同一学科或相近学科,比如社会学与人类学这两个姊妹学科,也存在着对文化变迁概念定义的诸多差异。社会学家从不同的群体行动、社会结构中的变迁、社会结构与功能运行中的变迁、社会关系的变迁、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中的变迁等不同层面,赋予这一概念以不同的定义;而人类学家侧重从文化内容、文化传播、文化采借与文化涵化等角度来看待文化变迁。人类学家认为,文化变迁不是单独文化特质或内容的更替与增加,而是整个文化结构的变迁与整个文化系统的变迁。

变迁是客观事物的变化、转移的过程与结果。文化变迁“应该是文化的任何方面所发生的任何变迁,它既包括物质文化的变迁和非物质文化的变迁,也包括文化特质、文化特质丛等文化内容的变迁和文化结构上的变化”。[3]

在人类学视野中,文化变迁一般指的是由于文化自身的发展或异文化间的接触交流造成的文化内容或结构的变化。[4]文化内容的变化是单个文化特质或文化丛的单独变化,其结果是文化的涵化;文化结构的变化则是文化的整体或大部分文化特质的变化,其结果是文化的进化。

2.文化特质

特质本来是用来描述个人的人格特点的词汇,比如:友好的、谨慎的、爽快的、吝啬的、争强好胜的、慷慨大方的,等等。更进一步来理解,特质即“特殊的品质”,借此将甲与乙两者区分开。

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为文化元素。例如,一块砖瓦、一个面包、一张渔网、一个微笑或一个符号等都是文化元素。由于文化特质或文化元素的最小单位的确定是相对的,所以其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将文化特质界定为文化的最小的功能单位,把它看作一个较大的文化复合体的基本元素,那么只有能够发挥一定文化功能的元素才是文化特质,而组成它的更小的元素就不能看作是文化特质。比如:一个面包是文化特质,而制造面包所使用的原料(比如面粉)则不是文化特质。

文化特质是学者抽象出来的概念,它舍弃了组成文化复合体的基本单位的不同性质,并未显示出文化的功能。因此,有些学者尤其是功能学派反对使用这个概念,认为这样会把不同性质的元素当作相同的元素对待,并且“元素”的划分是不确定的,使用这个概念没有意义。而多数学者认为,一个文化复合体的繁(杂)简(单)是由它所包含的文化元素的多少来衡量的,使用文化特质或文化元素概念来分析文化,有助于对文化做定量分析。

3.文化特质丛

文化特质丛也称文化丛,它是指文化特质的一个单位,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发展起来的一组功能上相互整合的文化特质丛体,它往往是围绕着一种主要的、核心的文化特质而形成、发展起来。比如:围绕马,就有马厩、马槽、马鞍、马镫、马枪、马鞭、马术、马球、马车、马戏、养马、驯马、贩马、赌马、马夫、草原、牧场、赛马场、马戏团、马主人,等等,这些就整合并形成了以马为中心的文化特质丛,即马文化丛。换句话说,所谓马文化丛,是一条以马为主线(主题)的马文化链;而从经济产业角度来看,上述马的文化特质(文化元素)也就是马的产业(马业)要素,是一条以马为主线(主题)的马产业链

4.文化结构

文化大致包括以下4个部分或层次(当然还有其他划分方式):

物质文化,即满足人类生活与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具有物质性、基础性与时代性。

制度文化,即为了人类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等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具有强制性、权威性、缓慢变迁性与相对独立性。

行为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所作所为的具体表现,比如民风与民俗等,也是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外在反映。

精神文化,即人类在社会实践与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审美诉求、心理结构、宗教情感与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文化在观念心态上的反映。

文化结构即具体构成文化的4个部分或层次及其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是一定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内在的有机联结体。(www.xing528.com)

5.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是文化中一些重要因素、重要价值的特定组合形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与普遍的文化模式两类。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或民族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各个国家和地区或民族各自具有不同的文化,即不同的文化模式;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所组成,这种文化模式适用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或民族。

(二)文化变迁的基本内涵

尽管中外学者对文化变迁的定义存在着差异,但对其内涵的看法却基本相似或相同。文化变迁的基本内涵包括:其一,文化变迁是永恒的、绝对的,稳定与均衡则是暂时的、相对的;其二,文化变迁具有纵向与横向变迁两个方向;其三,文化变迁不仅包括突变(激进),同时也是不断渐进的过程。

(三)文化变迁的细分维度

对文化变迁可以细分为以下5个维度:

1.文化变迁的特征

文化变迁的特征是指一个特定的文化现象经历了以下方面的改变:文化内容的改变,文化结构的改变,文化特质的改变,实践主体及其行为、态度,等等。通过观察文化的这些改变,人们可以辨识文化变迁是否发生。

2.文化变迁的层面

文化变迁的层面是指文化变迁在特定社会系统中所发生的位置及其所影响到的社会文化系统的部分。它是指某一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或精神文化,究竟是哪一部分文化发生了变化。

3.文化变迁的持续时间

文化变迁的持续时间是指某一文化的变化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长短。比如某一文化的变化,会以创新、传播、进化、涵化、冲突、同化、融合、趋同与整合等多种方式显现出来,这些方式持续时间短则数月、几年,长则数十年、上百年以至千年之久。

4.文化变迁的程度(或空间与范围)

文化变迁的程度(或空间与范围)是指文化变迁所涉及的范围是在该文化系统的内部还是外部,是外围的变迁还是自身的变迁,是全面的变迁还是部分的变迁。这是指文化变迁的空间与范围是宽还是窄,是大还是小。

5.文化变迁的速度

文化变迁的速度则是建立在一个随意的尺度之上,文化变迁既可以是快速的,也可以是缓慢的;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既可以是有序的,也可以是反复无常的;既可以是革命性的(激进性的),也可以是渐进性的。

上述文化变迁的5个维度都具有随意性的特征,可能会由那些正在经历变迁或试验变迁的人作出不同的解释。因此,当这些维度被赋予确切的含义时,文化变迁就是一个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