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声乐艺术与教学研究:与社会、人文、自然等科学的必然联系

声乐艺术与教学研究:与社会、人文、自然等科学的必然联系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人类反映自然和社会现实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声乐艺术与社会、人文、自然等科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要求“在实施中,综合应以声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声乐材料构建其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声乐是广博的艺术门类中的一种,姊妹艺术与声乐之间息息相通、相互促进。

声乐艺术与教学研究:与社会、人文、自然等科学的必然联系

(一)全面的文化基础知识

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文化基础知识越多,系统性越强,个人的眼界就越宽广。其观念所囊括的客观世界领域也就越宽,被纳入个人价值体系中的客观面也就越大。作为人类反映自然和社会现实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声乐艺术与社会、人文、自然等科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声乐教学提倡声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科学的综合。声乐教师只有具备了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声乐作品,形成集艺术思维、科学思维于一体的综合思维能力,从而加深自己的艺术功力;同时,声乐教师只有具备了全面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层面赋予声乐教学新的内涵,正确、成功地引导学生欣赏、表现和创造声乐。随着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知识更是成为新时期声乐教师学习、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必不可少的工具。《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将互联网引入声乐教学,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就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而是一个信息资源极为丰富,视野极为宽广,且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研究性学习和资料收集的手段,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辩证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这都要求教师及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为其教育教学服务。

(二)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声乐课程改革的贯彻和实施,首先需要声乐教师理解、接受新的理念,具备崭新的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根据声乐艺术的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来实现新的教育目标。这就需要声乐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声乐教育学、声乐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理论知识,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考试观。

(三)系统的、综合的声乐学科本体性知识(www.xing528.com)

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综合的声乐学科本体性知识。一般包括: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声乐技术理论知识、声乐知识、器乐知识、民族民间声乐知识、声乐史常识等。但声乐教师不像专业的声乐表演人员或理论创作人员,必须具备精深的声乐理论知识。由于中小学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综合化,声乐教师需要的是系统的、综合的声乐理论知识。

(四)广泛的姊妹艺术相关知识

新的声乐教育理念关注声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要求“在实施中,综合应以声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声乐材料构建其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声乐是广博的艺术门类中的一种,姊妹艺术与声乐之间息息相通、相互促进。舞蹈、戏剧与声乐水乳交融;诗歌、影视与声乐相得益彰;美术与声乐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建筑被称为“凝固的声乐”;书法被认为是“无声之音”—中国画中的留白似是乐音的停顿,墨的浓淡恰如声乐中的强弱、厚薄、层次。声乐教师拥有广泛的姊妹艺术知识,将有利于丰富情感体验,积累更多的审美体验,对声乐产生更深的理解与更广阔的表现和创作空间。同时,将之运用于声乐教学,能够使学生对声乐艺术的独特表现力和声乐的审美经验体验得更加鲜明,把握得更加贴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