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应对熬夜族盛行:反思与构建

高校应对熬夜族盛行:反思与构建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7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20701名大学生发起投票。熬夜,毕竟是对身体有伤害的。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在“熬夜对您或您身边的人产生的负面影响”问题中,72%的受访者表示“皮肤变差,有黑眼圈或长痘”,45%的受访者选择“视力下降”。因此,对于学生的熬夜,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高校应对熬夜族盛行:反思与构建

2017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20701名大学生发起投票。数据显示,23点之前就寝的受访者占21%,23点到0点之间就寝的占52%,27%的受访者表示在0点到凌晨2点间就寝。在受访者中,认为就寝时间在23点之后即为熬夜的占35%,选择0点之后的占53%,选择凌晨2点以后的占12%。(2017年3月20日《中国青年报》)

79%受访学生23点后睡,高校俨然已经成为熬夜族的盛产地。有学生曾经戏称,不熬夜就不是大学生。本人做班主任的时候,就规定晚上11点以后班级QQ群和微信群全部要进入安静模式,不能交谈吵闹,就是防止他们越说越热闹,影响休息。

大学生熬夜特别多,这种现象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客观分析,分类对待。

熬夜,有时候确实是学习所需。比如考试季节来临,期末考试考研、各种升学考试,确实也需要学生晚上多下点功夫。笔者辅导的专升本学生,每天12点还在群里交流问题,而且应者如云,不是不想睡,实在是任务压身不能睡。有的学生,白天活动多,晚上才有空坐下来完成作业,而且夜晚相对安静,也能够沉下心来做事情;还有些学生,属于“夜猫子”类型,学习的兴奋点在夜晚才能激活,熬夜也属于可以理解的。

但是,有一些大学生的熬夜,其动机就值得怀疑了。比如,习惯性的拖延症,不到最后一刻不肯出手做事情;比如,没命地追剧,玩手机刷微博,吃夜宵吃撑了睡不着,就属于非合理化的熬夜。这样的熬夜,不仅是在掏空自己的身体,而且浪费了大好的青春时光。(www.xing528.com)

熬夜,毕竟是对身体有伤害的。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在“熬夜对您或您身边的人产生的负面影响”问题中,72%的受访者表示“皮肤变差,有黑眼圈或长痘”,45%的受访者选择“视力下降”。52%的受访者表示熬夜后,第二天感觉“疲乏”,8%表示“非常难受”,仅有28%的受访者表示“正常或精神饱满”。

因此,对于学生的熬夜,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对于学习钻研型的熬夜,要劝导学生多加强锻炼,补充营养,尽量消除熬夜的弊端;对于突击应试型的学生熬夜,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他们学得扎实一点,避免临时抱佛脚;对于确无必要的非合理化的熬夜,就必须督促他们合理化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爱护好自己的健康。比如,在对学生公寓的管理中,应多进行督查;也可以充分发挥寝室长的作用,对于拖延症、刷手机、打游戏的同学,进行规劝,能早睡一会儿就早睡一会儿。

除了引导教育之外,高校自己也要尽量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保障。一方面,可以给那些真正勤奋于学习的学生锻炼的机会,利用休息的时间强健体魄;另一方面,也给其他学生在体育场馆消磨时光的机会,毕竟把时间花在体育锻炼上,总比无所事事浪费在手机上强。而现实中,我们的体育场馆的开放是不够的,大一的学生晚自修结束后,去体育馆还没有待上几分钟就要关闭了;体育馆晚上又经常有教学活动,非大一的学生又不能进入场馆,灯光球场,又基本上是不开灯光的,学生也只能摸黑在操场上跑圈,安全也成问题。

换个角度说,如果体育场馆开放时间更加人性化一点,让学生运动得彻底一些,大汗淋漓之后,他们也没精力去熬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