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教育现象反思与构建

大学教育现象反思与构建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戴老师本人,她表示,摔手机之事属实,目前校方已妥善处理此事,双方也已达成谅解。智能手机在大学校园的普及使用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也已经司空见惯。而从目前发生的这件事来看,高校的课堂教学效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课堂教学改革亟待加强。不然,令人昏昏欲睡的课堂教学依旧,“戴老师”们的教学仍然会很痛苦。

大学教育现象反思与构建

东方网2015年10月29日报道,10月27日,自称浙江某学院管理学院2015级经济学班学生,署名为黎晓亮的作者在公众号上发布了《大学教师课堂怒摔两部iPhone6s背后的良苦用心》的文章,披露了该校社会学教师戴××在10月26日下午的一节社会学概论课上,摔了两个不认真听课的播音专业学生的iPhone6s手机。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戴老师本人,她表示,摔手机之事属实,目前校方已妥善处理此事,双方也已达成谅解。

智能手机在大学校园的普及使用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也已经司空见惯。在这个交互性信息时代,信息的时刻更新与交换,已经使很多人患上手机依赖症,手机已经融为人的生活行为的一部分。因此,强制学生不将手机带入课堂,比如说让学生上课前将手机集中上交放在指定的地方,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上有规定,下有对策”,上交一部手机,学生还可以拿出另一部手机,课堂上总不能对学生进行搜身吧。

高校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主要原因有两种:其一,经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学习,他们一下子从繁重的学业以及频繁的考试测验中解脱出来,面临着较长一段时间的压力真空时期。加之高校部分课程的考核性任务不重,有些课程考前临时抱佛脚也能拿到学分,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必然使课堂学习变得可有可无,上课玩手机就会成为他们的一种主动消磨时光方式。

其二,因为科研考核以及职称晋升的压力,许多高校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方面,上课基本上是在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没有积极投入,只是照本宣科读课本、念课件,授课内容索然寡味,学生觉得无趣不爱听。有些教师在教学上却也投入较多精力,但由于忽略了备课中一个重要环节——备学生,不了解教学对象的知识储备以及知识习得的特点,不能够因材施教,实行区别化对待,结果造成“剃头挑子一头热”,学生同样也会产生课堂厌学情绪,上课玩手机也就会成为他们的一种被动消磨时光方式。(www.xing528.com)

因此,对待较多学生上课玩手机这件事,我们不能像戴老师一样,一味将板子打在学生身上,指责学生惰性强、逃避学习,而是应该从课程设置、课程考核方式、教师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检讨自己的实际能力与课堂教学效果;更不能采用“摔手机”这样的情绪化方式去粗暴制止,这样反而会使教师的个人形象与教学魅力消失殆尽。

信息化时代,网络上的知识内容应有尽有,只要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够精彩,学生自然就会向手机寻求乐趣。况且,现在的学生审美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知识诉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他们喜欢那些在课堂上交互性强、信息传播面广以及善于不断创造话题的教师。这些教师不仅有丰富的学识,而且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亲切和蔼,教学风格趣味横生,课堂气氛融洽活跃。这样的教师,一定能将课堂的主动权抢夺过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玩手机的现象也自然会减少。

为了促进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努力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不断增强课堂育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2014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颁布了《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以此推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而从目前发生的这件事来看,高校的课堂教学效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课堂教学改革亟待加强。不然,令人昏昏欲睡的课堂教学依旧,“戴老师”们的教学仍然会很痛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