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减负赋能教师-反思与构建

中小学减负赋能教师-反思与构建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20年两会期间,“10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为中小学生减负”成为热门话题。有种观点认为,学生负担重是源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为了想让学生出成绩,教师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求,大量安排作业。因此,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主动为教师赋能,让教师主动开展教学业务学习,有时间有精力钻研教学,有能力上好课,有能力研究好学生,做好因材施教。

中小学减负赋能教师-反思与构建

2020年两会期间,“10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为中小学生减负”成为热门话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福建省委会主委吴志明领衔,崔玉英、邢善萍、雷春美、陈义兴、湛如、曹晖等108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

应该说,近些年,中小学减负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几乎年年都要推出减负举措。但是,为什么中小学生的负担并没有真正减轻呢?解铃还须系铃人,笔者认为,减负问题还要从源头追溯,就是要弄清楚,教师为什么要布置这么多的作业。

有种观点认为,学生负担重是源于应试教育压力,为了想让学生出成绩,教师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求,大量安排作业。这个观点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是问题的全部。应试教育确实是以分数定高下,但是分数的获取,并不是由作业的量决定的,而是由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决定的。继续深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其实是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分不开的。

教师的教学是由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巩固两部分组成的。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如果知识点讲解得透彻,学生听得懂、记得住,教师则只需要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就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巩固。换言之,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知识点讲不透,学生听不懂、记不住,教师就不得不安排大量的课后重复性练习,希望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点。也就是说,学生负担的形成,有部分原因是教师的能力不强,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不佳,只能通过课后练习的强化来弥补。(www.xing528.com)

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些教师教学能力上的不足,使家长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产生疑虑,加之社会上存在着盲目攀比孩子教育的不良风气,家长们就会选择将子女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加餐”,不自觉地又给孩子增加了学业上的负担。

有好教师才能有好学校,有好学校才能培养出好学生。因此,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主动为教师赋能,让教师主动开展教学业务学习,有时间有精力钻研教学,有能力上好课,有能力研究好学生,做好因材施教。教师能够在课内让学生“吃得好”,自然就不用课后再给他们“多加餐”,学生的负担自然就会减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家长对于学校的教学满意了,对于课外辅导机构的执念和追慕就会少很多,孩子的压力自然也会随之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