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游戏:个体价值与团队精神的平衡

网络游戏:个体价值与团队精神的平衡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游戏中,青少年不仅可以实现个人的价值,还能学到团队合作的精神。目前,鼓励团队合作越来越成为游戏设计者追求的一种趋势,“组队”成为目前最流行的模式。组队,指玩家在游戏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组成一个临时性队伍的行为。青少年在和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游戏的过程中,慢慢懂得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养成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游戏既提升了他们的个体参与意识,又强化了他们的集体主义信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网络游戏:个体价值与团队精神的平衡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自我实现,把人本性的自我实现归因为潜能的发挥。人本主义学者认为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将人的本能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人本主义者高举以人为本的大旗,提出了人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和心理需要的观点,他们认为这是人最优先要满足的需要,而游戏正好能同时满足这两种需要。

资料链接

人本主义于20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它高举以人为本的大旗,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而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的学术观点;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的做法。因而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该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本性的自我实现归因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网络游戏通过“人—机— 人”对话的方式来进行,这与真正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是完全不同的,玩家并不知道和自己聊天、共同游戏的人是谁,更不知道对方的地位、职务和收入,游戏中大家只看技术如何。因此,聪明的游戏设计者们提出了一个符合人本主义学派主张的口号——“游戏之中,人人平等”。这一口号在许多人听来,是畅快和舒心的。无论在现实生活中是默默无闻还是声名赫赫,在网络游戏中大家都是从零玩起。青少年尤其喜欢这种平等的感觉,也许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也许他们是老师和别的同学眼中的“坏学生”,也许他们在家庭中是个“没出息”的“熊孩子”,但是在游戏里,他们完美的技术引得身后追随者无数,可以说是一呼百应。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一时期也是心理变化比较大的时期,学业、家庭和社会带给他们的压力使他们渴望彰显自我,寻求个性的发展,网络游戏便给他们带来了这么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自由空间。在网络游戏里,青少年寻找着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角色,或者说是能够驾驭的角色,它完全听从调遣,只要不违反游戏规则,他们便可以任凭自己的想象力驰骋,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来掌握角色的命运。(www.xing528.com)

在游戏中,玩家通过互相配合、共同游戏,不仅培养了团队精神,还增进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青少年正处于一个渴望学习的年龄,除了文化知识以外,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外面的世界在他们眼里都透着一层朦胧,他们充满了好奇,在游戏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他们更容易放松和融入。

目前国内运行的网络游戏有许多类型,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游戏及其中的角色,同时在游戏中还可自主选择玩伴。比如有些人喜欢人物和场景很唯美的游戏,有些人喜欢Q版的游戏,而有些人则喜欢对战刺激的游戏。

网络游戏中,青少年不仅可以实现个人的价值,还能学到团队合作的精神。目前,鼓励团队合作越来越成为游戏设计者追求的一种趋势,“组队”成为目前最流行的模式。组队,指玩家在游戏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组成一个临时性队伍的行为。人多力量大,多人合作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目标,同时可以将自身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且事实上,游戏中的确设计了许多玩家不可能单独完成的任务,这些任务需要玩家与队友之间默契配合和互相信任,并通过共同努力来完成。比如某些网络游戏中的“多人团”,又比如游戏《龙之谷》中系统规定一个队伍只要维持三次以上不解散便可获得额外经验奖励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游戏设计者们鼓励玩家进行团队合作。青少年在和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游戏的过程中,慢慢懂得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养成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游戏既提升了他们的个体参与意识,又强化了他们的集体主义信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