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兼济天下:孔子的儒家智慧

兼济天下:孔子的儒家智慧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本身就表明他对弟子们具体情况的准确把握和深入了解。实际上,孔子对弟子们的了解,绝不是局限于学习,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可见,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赤各自的才干十分清楚,但是并不认为他们三人能做到仁。颜回是最受孔子喜爱的弟子。孔子是个严师,在他嘴里对于弟子们的批评远远多于表扬。相对于颜回,孔子对子路的批评却很多。

兼济天下:孔子的儒家智慧

孔子因材施教教育理论和实践,本身就表明他对弟子们具体情况的准确把握和深入了解。实际上,孔子对弟子们的了解,绝不是局限于学习,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弟子们的性格、能力、不足、适合的职业以及可能出现的人生结局,他都能准确预知,料事如神。他无疑是个洞察世事和人心的高人。《论语》中记录了孔子对众弟子的评价,例如:

他觉得冉雍比较有能力,就直说:“雍也,可使南面。”(《论语·雍也》)孔子说:“冉雍这个人,适合做官。”“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论语·公冶长》)有人说冉雍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为什么要善辩?能言善辩到处逞口舌之利的人,每每遭人憎恨。我不知道冉雍是否有仁德;但为什么要看重能言善辩呢?”

他评价闵子骞:“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论语·先进》)儒家向来主张百善孝为先,闵子骞的孝行感天动地,孔子对他十分赏识。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论语·公冶长》)在孔子看来,申枨也是个有欲望的人,所以做不到无欲则刚。

《论语》中还记载了两则关于孔子跟人讨论弟子们情况的小故事:

一个是《论语·公冶长》中记载了孟武伯向孔子打听几个大弟子的情况的故事: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有仁德吗?”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继续穷追不舍地问,孔子就说:“仲由嘛,可以让他管理一个千乘之国的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人怎样?”孔子说:“冉求可以掌管一个千户人家的公邑或者一百辆兵车的采邑,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怎样?”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仁。”可见,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赤各自的才干十分清楚,但是并不认为他们三人能做到仁。

另一个是《论语·雍也》中记载季康子跟孔子讨论弟子们是否适合从政的问题: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难的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难的呢?”季康子接着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富有才干,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难的呢?”孔子认为子路、子贡、冉有性格特长各不相同,但都具备从政治国的才干。

孔门弟子中,有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分别是颜回、子贡和子路。我们在这里重点阐述一下孔子跟颜回、子路之间的关系,子贡也是深受孔子青睐的弟子,在此对孔子与子贡的关系则不予展开,因为下文对子贡多有涉及。

颜回是最受孔子喜爱的弟子。孔子为什么那么喜欢颜回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颜回尊敬师长。(www.xing528.com)

孔子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论语·先进》)“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意思是说,颜回对自己向来言听计从,孔子教育训导他一整天,他也从来不曾反驳一句话、一个字。哪个老师不喜欢这么懂事的学生呢?

第二,颜回好学上进。

鲁国权臣季康子问孔子:“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是这样说的:“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论语·先进》)当鲁哀公问同样问题的时候,孔子对颜回品性的总结比较圆满,可谓言简意赅,他是这样说的:“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颜回品行特别好,不对人发怒,不重复犯错,而且特别好学上进,可惜,他短命死了。颜回死后,弟子中再也找不出努力学习的人了。

孔子是个严师,在他嘴里对于弟子们的批评远远多于表扬。孔子真正表扬过的人,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恐怕也就是颜回和闵子骞了。孔子说:“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论语·子罕》)他还说:“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颜回在学习的路上,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每天都有进步,真是难能可贵。

第三,颜回安贫乐道。

孔子说过,“贫而无怨难”(《论语·宪问》),甘于过清贫生活,而且不抱怨、不堕落,很难。清贫而快乐着,这就是颜回。这更是常人莫及的品质

第四,颜回一心向仁。

孔子这样描述颜回:“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仁,在孔子心中,是最高形式的道德。但是,真正做到仁并不容易。就连颜回这样品行卓越的人,也只能做到“三月不违仁”。但相较于其他只能一日或者一月不违背仁的弟子,颜回也实属难得了。

第五,颜回做人有原则。

孔子这样评价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被委以重任就努力做好职事,不被委以重任就躲得远远的。孔子认为,这样的做人做事原则,也只有自己和颜回能做到。可见,孔子将颜回引为同调。

相对于颜回,孔子对子路的批评却很多。

孔子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论语·颜渊》)仅凭一方的陈述抗辩就能断案的,大概就是子路吧?子路的特点是说到做到,从来没有食言的时候。有一次子路在孔子那里弹瑟,孔子说:“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论语·先进》)孔子说:“子路怎么在我这里弹瑟呢?”孔子的言外之意是不满子路的做法,子路弹奏乐器打搅了孔子的清净,自然是有点不懂事。孔子的话是很有号召力的,结果门人也因此不尊重子路。为了消除影响,孔子就评价子路的学问,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升堂,但未入室,意思是已经入门了,但是不够精进。孔子评价子路的性格,说:“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论语·子罕》)即便自己穿着破衣烂衫,跟穿高档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子路也不会觉得自己寒碜。可见,子路没有虚荣心,是个心态极好的人。“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冶长》)有一次,孔子无意地说了一句话:“如果没有机会实现理想,我就乘一叶扁舟到海上漂流,子路大概会跟随着我吧。”子路闻听此言,面露喜色,孔子马上改变了语气,说:“子路就是比我勇敢点,此外别无长处。”孔子还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孔子预言子路不得好死,后来也果然应验,可见他对每个弟子的准确把握与深入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