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登舟遨游,感受帝王龙隐生活,不系舟

登舟遨游,感受帝王龙隐生活,不系舟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755年石舫修葺一新以迎接乾隆帝再次巡游江南。1853年,太平军攻占并定都南京,“不系舟”初次受到大规模破坏。1864年湘军那把大火仅烧毁“不系舟”上部木质结构,下部船身全由石头砌成,又独立于水中,故而保存完好。在煦园不系舟品茗,观赏园内四季美景,聆听古筝悠扬,体味一番昔日帝王惬意的龙隐生活,方能真正感受到“茗茶品韵峦山秀,半遮湘帘古筝悠。一壶香茗案前献,两杯仙露胸中留”那深邃高远的意境。

登舟遨游,感受帝王龙隐生活,不系舟

煦园有一方水面形似花瓶,名曰太平湖,底部在南,瓶口朝北,四壁用巨型条石砌成。花瓶是古代中国常见的吉祥物,因瓶者平也,取太平、平静、平安和平之意。“不系舟”坐落于太平湖南,系清两江总督尹继善所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第二次下江南时为之赐题“不系舟”,是总统府内现存最古老也最知名的建筑

步入煦园,秋日斜阳将太平湖畔丝丝垂柳涂抹上一层淡淡的金黄,喜欢一个人独坐夕佳楼边,斜倚着美人靠观赏湖中游鱼,闲看煦园楼台亭阁,小桥流水相映成趣,还多次拍到一只硕大的鱼鹰立在石舫船头。在南京这样高楼林立的喧嚣都市却能看到这样的景致,安逸而宁静,犹如置身世外桃源,颇能发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感慨。不由得想起尹继善好友、直隶总督方观承赋诗赞不系舟的那句:“虚舟著处本无心,千顷澄波挹素襟”。寄情于这无人驾驭的舟上,虽在咫尺太平湖上却将天下千顷的澄波盛满素襟。

1898年西花园石舫旧照

1912年6月,江苏都督程德全与幕僚在西花园不系舟上留影

1911年江浙联军官兵在督署西花园石舫上留影

1930年代的不系舟旧影

1913年,江苏都督程德全(右二)与国务总理熊希龄(右三)在石舫留影。岸边均有木质廊道通往石舫

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在不系舟上留影。老照片中清晰可见晚清时期的方胜亭与寿字石

1951年不系舟旧照

最爱那湖中唤作“不系舟”的石舫建筑,众多介绍中国古典园林书籍里都曾留下她妩媚的倩影,一些老影集里也可觅到她的芳踪,其中一张泛黄相片令人印象至深,上面依稀可见几名顶戴花翎的清代一品官员立于船头,身形肥硕,神情闲适。

乾隆十一年(1746年),两江总督署内西花园池中修建起一座水上船形书斋,二度出任督职的尹继善撰《题不系舟》诗前小序称:“金陵使院西偏,旧有室三楹,如半舫。丙寅春,余葺而新之,颜其额曰‘不系舟’,盖取南华之义”。1751年,尹继善为迎接“圣驾”光临,特将江宁织造署迤西扩大为行宫,并把总督署西花园改为行宫花园,“窗楹栋宇,气势壮观”,正所谓“江南好,第一是行宫。辇路草长含晚碧,御衙花嫩发春红,驻跸记乾隆”。1755年石舫修葺一新以迎接乾隆帝再次巡游江南。舫,俗称旱船,一般分为三部分。头舱俗称纱帽厅,占全舫的二分之一;中舱一隔为二,旁设木窗,供人宴饮观赏;后为尾舱。此舫若江南花船,又称画舫、楼船,系东晋时将南方的船和北方的楼房相结合而建造的一种游船,全长14.50米,船头宽4.63米,尾宽4.56米,上为木结构卷棚式建筑,棚高2.77米。舟体分为前后两舱,船身由大青条石砌就,船尾有青石雕凿的巨型船舵,船形端庄沉稳,惟妙惟肖。

石舫漫天雪,睹物思故人

乾隆皇帝驾临金陵,置身于江南秀美园林中,当得知此舟取义庄子《南华经》中“巧者劳而智者忧,无所为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文句时,龙颜大悦,即兴赋诗云:“石难为舫尽人知,舫竟石为宛若斯。倚着匡石聊属句,欣于兹亦惧于兹”,吟罢又龙飞凤舞题写了“不系舟”三个大字。身为大清帝国天子,可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他安坐于石舫之上,揣摩庄子之言,感悟世间能干聪明之人往往辛勤劳顿,自寻烦恼,而知足常乐者却能心襟坦荡,无拘无束,酒足饭饱后弄一叶无缆绳束缚的扁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是所谓“扁舟一叶,浪迹天涯,人迹罕至,方为我家”。看来整日忙于案牍的一代帝王亦向往那种返朴归真、清净无为的自由生活。现在想来,那位造船的尹大人还真会揣摩皇上的心思呢。

回身步入船厅,只见木雕落地罩挂落圆洞门雕刻有缠枝卷叶花卉,图案精美,富丽堂皇。屋檐下一对木狮子倒挂两侧,二目圆睁,形态栩栩如生。狮子额头上的“王”字颇引人注目,倒看又像“天”字,这正是太平天国雕刻动物装饰中独有的纹饰特征。1853年,太平军攻占并定都南京,“不系舟”初次受到大规模破坏。后来,也许洪秀全是广东人的缘故,对石舫十分喜好,保留并修整了西花园内的石舫,作为日常休憩及召开重要会议之所在。1864年湘军那把大火仅烧毁“不系舟”上部木质结构,下部船身全由石头砌成,又独立于水中,故而保存完好。1949年以后,船舱上的木质结构均依照太平天国风格修建,所以一对彩雕木狮与前舱两扇木雕屏风中的“猴鹿”(谐音“侯禄”)、“凤凰”和“麒麟”,还有船头“牡丹”“万年青”及彩绘砖雕等图案,无不显露出浓郁的太平天国特征。

不系舟镂花木雕圆门

风雪不系舟(www.xing528.com)

俯瞰石舫为卷棚筒瓦顶,是煦园内唯一一座具有清代北方官衙风格的建筑

船厅前厅正中原本悬挂的乾隆题匾,早已随岁月更迭而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左笔书法家费新我手书牌匾。当客人端坐船厅之中,透过窗格环顾四周,颇有几许“四边水色茫无际,一叶扁舟泛其中”之感。

绕到船的尾部,是一约十平米后厅,过去为茶童烹茶场所。游客至此仿佛还能嗅到当年乾隆品茗时的缕缕茶香,不禁想起欧阳修“纵情山水间,茶亦能醉人”的诗句。在煦园不系舟品茗,观赏园内四季美景,聆听古筝悠扬,体味一番昔日帝王惬意的龙隐生活,方能真正感受到“茗茶品韵峦山秀,半遮湘帘古筝悠。一壶香茗案前献,两杯仙露胸中留”那深邃高远意境

整个石舫基座由十余层大青石垒砌而成

不系舟船头两侧石道相通,连接太平湖东西两岸

太平湖清淤后,水落石出,不系舟船尾石舵露出真容

不系舟船首砖雕

不系舟麒麟木雕

不系舟船尾处精美砖雕

不系舟船头砖雕

2006年1月太平湖清淤后,不系舟基石水落石出,人们得以窥见整个基座造型的全貌

秀美旗袍为古老的不系舟增添神韵

不系舟之夜

沿假石山拾级而上,登亭四望,煦园美景尽收眼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