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藏:一个平静而令人难忘的旅行地

西藏:一个平静而令人难忘的旅行地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到家中,昏昏睡去,竟然梦到拉萨那漫天的星光。从1998年开始,我陆续去了拉萨十六次。其中最熟悉、最亲切的,便是大昭寺、八廓街、北京东路一带。每次去拉萨,我都是住在北京东路附近的青旅。不料,吃到第二回、第三回,对那个味道竟是念念不忘,每次去拉萨的第一顿,基本上全是鲁固藏面。不过,我一般不会向初来拉萨的朋友推荐这家店,除非对方要在这里玩一段时间,有再次回头的可能。

西藏:一个平静而令人难忘的旅行地

去年冬日,北京雾霾漫天,已是到了呼吸不畅的地步。晚上,走在门前的马路上,突然一辆车从身后驶过,惊出我一身冷汗,看着车灯远去,心中极是抑郁,却又不知该如何排解。回到家中,昏昏睡去,竟然梦到拉萨那漫天的星光。

从1998年开始,我陆续去了拉萨十六次。或许,不止十六次吧?一个地方去的次数多了,常常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再去。一去再去,像解脱不开的一世一世的轮回转世,有那么多缭乱模糊、不可解、不可思议的缘分牵连。

拉萨是个古城,历史悠久,没有大城市那么热闹繁华,过去的吐蕃王朝,笃行佛教,所以这里的人们淳朴自然。中心城区不大,方整规矩,散落着很多古建筑和古树,一条并不宽阔的拉萨河,波澜不惊,也不汹涌,却总在身边,自东向西,悠悠流淌穿城而过,缓慢、专心、安分,有一种让人慢下来的安定悠闲。

拉萨有很多著名的景点,都是我在头几次进藏时,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态、一种到此一游的迫切游玩的心态,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生出了一种“资深客”的矜持,觉得没什么特意想看的,再后来就发展成了懒惰,不愿再出去乱跑,什么也不想做,大部分时候都是睡到自然醒,行迹变得简单而枯燥。

其中最熟悉、最亲切的,便是大昭寺、八廓街、北京东路一带。向西一过布达拉宫就觉得好远,在大昭寺门前磕磕长头,广场上晒晒太阳,八廓街上转转经,北京东路上喝喝咖啡、看看书,就成了一天又一天的日程,等到最后几天才发现假期已近结束,又要离开,心中又开始盘算,是不是要去几个地方,看看景点,细算时间又觉得太紧张,只能作罢。

一次一次如此,自己有时想想也觉得好笑,但仍是不改。

只是每次离开拉萨,回到北京最不习惯的,就是时间的紧迫感,每天早晚在无边的车海中,总是觉得恍如隔世,就像一场美梦遽然惊醒。

每次去拉萨,我都是住在北京东路附近的青旅。青旅,就是青年旅社的简称,住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费用相对比较便宜,当然住宿条件也会比较差。我住那里倒不是为了省旅费,而是觉得那里热闹、方便。那片区域的青旅很多,最有名的有两家,一家是东措,一家是平措,住的人都很多,拼车出游很方便。特别是东措,传统藏式四合院装修,中间有天井,白天阳光很好,我很喜欢坐在天井的长椅上发呆晒太阳。这两家青旅还有个特点,就是满墙的涂鸦,每次入住我都会看看有些什么好玩的内容。这些涂鸦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抒发情感,二是表达爱情,三是各种显摆,有的画画、有的作诗、有的写名句写散文,其中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确实很有意思。其中最触动我的一句话是“世上一切的不幸,都来自对自己的爱”,这句话让我一直记忆至今。

我爱上了

稀薄的空气

无止境的头疼

和那纷乱的街道

所以

我弯下了腰

青旅还是驴友的聚集地,经常能遇到一些大神级的人物。有一次,我坐在楼下长凳上晒太阳,过来一个推自行车的小伙子,个子不高,圆脸塌鼻,晒得很黑,自行车也很破旧,他极认真地把车锁在铁栏杆上,看见我在看他,小伙子有些不好意思,边收拾东西边说,他骑这车进过四次藏,这次准备骑行大北线,和车有感情了,实在不能丢。当时就让我吃了一惊。还有一次,我去楼下馆子和朋友吃饭,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厦门女孩,瘦瘦小小的,其貌不扬,后来聊天中才知道,她居然绕了大昭寺一万圈。

我常住的青旅附近有个菜市场,经常会路过那里,有一次我看到有位红衣老喇嘛在市场买菜,我有些好奇,便跟在他身后,也装着挑选蔬菜,他动作很慢,总是微笑着和菜老板对话,语调也不快,只是说的藏语,我听不懂什么意思。每个菜老板都很客气,收钱的时候总会微微躬身,再三感谢。

走了几家菜摊,老喇嘛买了些土豆萝卜白菜豆腐,还去买了些酸奶,我只顾跟着,他却看到我,对我微笑着点头,我一下子有些不好意思,便忙假意选了罐酸奶付钱,回身时只见他已拎着一大包物品缓缓地走向路口。

藏餐其实大部分菜式我都吃不习惯,或者是不喜欢吃,除了一样,那便是藏面。刚到拉萨,我曾经问过当地朋友,西藏最有名的特色小吃有哪些,其中有位藏族朋友就力荐我去吃藏面,还专门用笔写下店名“鲁固”,又画了一幅很详细的地图,只是我实在没看懂。

我去吃的时候,只是打上车,和藏族司机一说,他立刻回答:“哈果索。”车子便飞了出去。

到了藏面馆,才知道原来是家很小的店子,里面基本都是当地人。已经过了饭点,可人还是比较多。到了前台才知道,这里只有三个品种,藏面、肉饼、甜茶。初次吃藏面,并不觉得有多好吃,面条很粗,基本和筷子差不多,很劲道,汤是清亮的牛肉汤,加一点牛肉粒和葱花辣椒酱是自己放,我看藏民们都放了,就也加了些,吃一口,觉得有些辣有些咸。不料,吃到第二回、第三回,对那个味道竟是念念不忘,每次去拉萨的第一顿,基本上全是鲁固藏面。

不过,我一般不会向初来拉萨的朋友推荐这家店,除非对方要在这里玩一段时间,有再次回头的可能。

有些滋味,要长时间相处才能动心。

我常住的青旅附近很热闹,应有尽有,有几家服装店紧挨着开,也不知道会不会恶性竞争。一次,有几个女性朋友想去买藏装,用于拍照。问我去哪里可以买到,我便带她们去了那几家小店。

其中一家服装店,店面不大,但里面很深,定价温和,样式丰富,衣服摆放也很有品位。店主是个藏族阿佳(大姐),性格开朗,很喜欢笑,跟在旁边推荐。几个朋友兴高采烈地选了几套藏式衣服,进了试衣间,店长却一直等在试衣间门口,笑着对我说:“她们穿不好的。”果然一会儿求助之声不绝于耳。(www.xing528.com)

过了好半天,几个女子出来,我抬眼一看,不由得一呆,几个女子藏装穿在身上,一下子都变了样貌,竟然平添七八分姿色,变得眉目如画、神情婉约起来。

几位女子非常满意,纷纷解囊,我也连声赞叹,阿佳却在一旁叹道:“这些只是最普通的款式,质地、图案都很一般,不太好。很多有传统的藏人家中的藏装,做工特别精美,都是手工的,要做很久,很华贵。一套好藏装经常是母亲传给女儿,会传好几代,寄托着家中长辈的祝福。”

待我们离店时,阿佳送到门口,又叹道:“希望你们常来,现在藏族女孩子都不喜欢穿藏装了,倒是你们汉人喜欢来买。”

我问为什么?她摇头道:“藏装穿着有些麻烦,去洗手间也不方便,腰还要老挺着,很累,不方便奔跑。现在小女孩也就是过节时候穿穿啦。”

我走出服装店,回身道别,看到阿佳望着走在前面几位嬉笑的女子,眼睛里有一种亮晶晶的光彩。

有些滋味

要长时间相处

才能动心

我曾经查过一个资料,去西藏旅游最受欢迎的吃食,排行榜第一的居然是甜茶。甜茶确实受当地人欢迎,在拉萨几乎到处都是甜茶馆,多到让人觉得几步就能看到一家。

我最常去的有两家。一家是在布达拉宫广场旁边,坐在靠窗的位置可以看到布达拉宫的全景。是我一次路过,走累了进去歇脚,偶然发现的。店内纯藏式装饰,有点古旧但很干净,一位藏族老阿妈坐在吧台后,一个小姑娘在做服务送茶倒水,店里人不多,点着藏香,我坐在窗边,倒了一杯甜茶,看着窗外的布达拉宫。

阳光从窗外斜斜地照过来,照在我的身上、脸上、茶杯上,也照在热气腾腾的茶里,茶的蒸汽在阳光下散发出色彩斑澜的光晕,时间就这样静静地从唇边、从手边,从喝茶的瞬间慢慢流走了。

另一处是仓姑寺甜茶馆,开在仓姑寺附近。仓姑寺是拉萨城内唯一的一座尼姑寺庙,很有名气,不过我却没有进去过,据说茶馆以前是寺里待客的地方。

我喜欢仓姑寺甜茶馆,是因为它有一个很大的庭院,座位摆得又比较稀疏,周围喝茶的人有高谈阔论的,声音虽大却也不觉得嘈杂。平时坐在里面,阳光明媚,清风拂面,阿尼们拎着茶壶经过,缁衣不染尘埃,只是很安静地微笑。

我经常一个人去那里,有时也会和朋友一起去,有时候聊天聊到语尽了,便坐在那里静静地发呆,想自己所念之人,想自己所虑之事,思绪信马由缰,让身心完全放松,充分地休息,那种慵懒的氛围,令时间凝固。即使是冷冷的心,在阳光的照耀下也变得暖暖的。

仿佛这样坐着,可以把时光坐到老去?

其实拉萨最有名的甜茶馆,是光明港琼甜茶馆,就在丹杰林路上,走不了几步就到了大昭寺广场的主入口。我也去过那里很多次,里面面积不小,人很多,很热闹,大多是藏民,人声鼎沸,只是光线有些暗,自己取了杯子,随便寻个地方坐下,把零钱往桌上一丢,一会儿就有藏族大姐拎着壶过来,倒满一杯,自己数钱拿走,你只负责做好你自己的事就行,自由而惬意。

我喜欢去甜茶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份自由,这份自由里折射出一种藏文化的平静、祥和、安康,它会触动你心灵的某一个地方,让你感到幸福快乐,让你感到平淡踏实,让你总是在人生的不经意间回味想起。

北京东路上有几家书店,一家是“古修那”,另外两家是“天堂时光”,都是连锁书店,也都以主打旅游书籍为主。区别是“天堂时光”书店里旅游纪念品比较多,这也是我去得最多的书店,只要路过都会进去转一圈,哪怕是闻闻书香也好。

一进书店就能感觉到书店的西藏特色,书籍的选品、书本摆放的方式,都凝聚了店主的很多心血。特别是各式各样非常文艺的明信片、本子、书签、手工艺品摆得错落有致,书架上间隙还有很多手写体的便签纸,字写得很好,据说都是老板写的,很有才华。

后来,因为机缘和老板认识了,他是个胖胖的中年人。聊过几次后,才知道他竟是北京人,而且自幼就上过电影屏幕,是个小童星,后来还自费学了导演专业,再后来到处旅行,到处摄影,就来到了拉萨,在拉萨住下来开起了书店。他很健谈,总是笑眯眯的,他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拍自己的电影。

他的照片拍得很好,有不少都制成了明信片在店里销售。在西藏,我总是喜欢拍摄一些风光大片,对人文的景象拍摄却不甚讲究,他却告诉我:“店里卖得最好的明信片是那些人文照片,一张好的当地人的照片,远远比单纯的风景更受欢迎。一张好的旅行照片不应该仅仅是风景,而应该更多的展示在当地所经历的故事,是人在景致中的活动。”自此,一句话点醒了我这个梦中人。

一年秋天,我的第一本书出了再版,便打电话给他,希望在他的书店做新书发布会,他没有片刻迟疑就答应了,还帮我打理了一切准备工作。发布会很成功,结束后我很激动,总觉得写西藏的书在这里开发布会,是最契合、最理想、最美妙的。我想谢谢他,便在店里挑了一些明信片和本子,准备买了送人,他却执意不肯收钱,只是道:“以后你多来几次拉萨办新书发布会就好了。”

其实,我真的很想拉萨,很想那些小店,很想再回到拉萨的安静时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