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彭泽的军事才能和文化教育

甘肃彭泽的军事才能和文化教育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彭泽等人赶到军营后,二话不说,先立即颁发了十一条军令,厚赏峻罚,整顿军纪。此人便是朝廷刚派来的军务大臣彭泽。彭泽、仇钺两人亲自持刀督阵,严令退后立斩,所以人人效命、各个先驱,首战即胜。彭泽这次算是第一次显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可见朝廷对彭泽的重视不一般。至此,彭泽成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官职最高的历史人物。受他的影响,再加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文风盛行,彭泽非常注重文化教育。

甘肃彭泽的军事才能和文化教育

武宜君

明朝武宗正德年间,皇帝荒淫,宦官专权,赋税沉重,民不聊生,各地百姓纷纷造反。就在正德七年(1512年)正月,河南百姓也揭竿而起。朝廷立即派深有威望的彭泽任军务大臣,与咸宁伯仇钺提督军务,前往镇压。

新将领人还未到,消息早已传遍军营。之前的河南军务因贪生怕死,被义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结果跟监军的太监一起逃跑了。这个彭泽听说是个年过五十的老头,而且是个文臣,此前从未领过兵打过仗,他能厉害到哪里去?营中议论纷纷,甚至有人预言,跟着彭泽,还得吃败仗,军营上下悄悄弥漫着怀疑和观望的氛围。

彭泽等人赶到军营后,二话不说,先立即颁发了十一条军令,厚赏峻罚,整顿军纪。他到营中的当晚便发布通告,明令各路将校翌日寅时到议事大帐前集合,通告后面还特别说明,如果在现场表现出畏缩害怕情绪者,立即处死。军营集合通告很常见,但后面特别追加的这句说明还是第一次见,不知道这位新来的军务大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煞是蹊跷,很多人心里犯嘀咕。由于是第一次集合,将校们也不敢怠慢,怀着各种猜测早早睡下。

第二天寅时,东方微明,议事大帐中早已灯火通明,各将领早早来到大帐前整队集合。时辰刚到,众人就见一位五十岁模样的男子从帐中走出,他身高约八尺,头戴方巾,身着团领官服,上罩胸甲,身束腰带似有十二围,身形魁伟无比。两道浓眉紧蹙,双目炯炯,紧闭双唇,须发略有花白。神情威严,活似传说中的托塔李天王下凡。他也不出声,昂首阔步走到队伍前,然后边走边巡视众人,目光缓缓扫过每个人的面孔,仿佛要看穿人的身体。众人心里这才明白昨日通告中为什么要特别追加那样的说明了。这些将校哪里被这样的目光打量过,更何况对方如此高大魁梧、居高临下,目光从上面投射下来,更是带着说不出的威严,不少人心里不由得打个激灵,也有胆小的不由得想要缩起身子,但一想到那条特别说明,兀自惊醒,打起精神。此时整个军营都静悄悄的,只听得到猎猎军旗在大风中飒飒翻卷的声音和那双大脚的走动声。

就这样过了很长时间,终于把每个人都巡视了一遍,此人发话了,声音洪亮似天边滚雷,在众人耳边轰然炸响,每个人都禁不住浑身一震,前些天还弥漫在军营上空的怀疑和观望气氛,此刻顿时被这雄浑的声音炸得烟消云散。这些将士终于明白,眼前这个人可绝不是凡庸之辈,众人精神不由立刻大振。

此人便是朝廷刚派来的军务大臣彭泽。他再次明令十一条军纪,强调赏罚,鼓舞士气。紧接着明确目标,部署兵马,即刻下令造饭用餐、秣兵厉马,一个时辰后整顿兵马击鼓行进,逼近敌军。彭泽、仇钺两人亲自持刀督阵,严令退后立斩,所以人人效命、各个先驱,首战即胜。后经大小数十次战斗,接连破敌,前后才用了四个月,便将河南全部平定。

彭泽这次算是第一次显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当时四川、江西等地老百姓造反风潮云起,朝廷屡次派遣大臣带兵征讨都无果。河南的胜利让朝廷如同发现了一颗新星,立刻命彭泽总领四川、湖广、陕西等处的军务,云南、贵州的镇巡等官也得听他节制。当然,彭泽圆满完成了朝廷使命,被朝廷升为左都御史、太子太保。(www.xing528.com)

左都御史是什么官呢?它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委书记,正二品官职;太子太保就是太子的老师,负责教习未来的皇位继承者。可见朝廷对彭泽的重视不一般。十年后,已花甲之年的彭泽又被朝廷任命为兵部尚书,那可是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至此,彭泽成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官职最高的历史人物。

彭泽出将入相,文武双全,不仅是位封疆大吏,而且是一位著述等身的学者。他继承了家族勤读嗜学的文风,一生著述甚丰,为文犀利敏达,晚年回归故里,写诗作文。著有《读易纷纷稿》《诗文余稿》《时雨亭集》《匪躬录》《幸庵文稿》《读史目录》《八行图说》《重修兰州志》《段可久年谱》等20多部,300余卷,为后世留下不少文史遗产。彭泽的书法也是雄浑遒劲,人们在兰州碑林还能见到他写的中堂:“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位于兰州七里河区五星坪的彭泽墓

彭泽的外祖父段坚,字容思,是明代陇上的大学者,河东学派的继承者,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和国学大师,被称为理学名臣,曾创办容思书院(有籍可考的甘肃最早书院)。受他的影响,再加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文风盛行,彭泽非常注重文化教育。在国子监期间,他曾在兰州、北京开馆授徒。任徽州知府期间,倡导文化教育,修补学宫,纂修《徽州府志》,修建紫阳书院,选拔当地成绩优异者进入学府学习,他的弟子有的还高中进士。任真定知府期间,他着意文治,增修学校,培养人才,政事闲暇之际,还向诸生讲解《周易》。

如此显赫的一代名臣,如今却几乎要被我们遗忘了。1955年,因基建需要,原位于兰州七里河区上西园的彭泽墓地,被迁移到五星坪吊岭,当年称得上是地方胜景的彭泽墓地,如今规模已今非昔比,萧瑟荒凉了许多。由于地处偏僻,多年没有保护修葺,除偶尔有外来的人在史书上了解到彭泽事迹后前来寻找遗迹、凭吊纪念外,知道他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彭泽墓已经与附近的坟茔区别不大,只是墓前的大墓碑高出周围许多,而石碑上的颜色早已脱落,碑身有些地方风化剥落,只有凑近才能看到上面的“彭泽墓”三个大字和碑上镌刻的迁墓日期,对于彭泽的生平事迹没有只字片语的记录。1995年2月,因城市扩建需要,位于兰州今庆阳路东端的彭泽故居也全部被拆。

故居可以拆除,墓地可以迁移,但彭泽的英名却留芳史册、难以泯灭,兰州的许多历史传说中依然有他的身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