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上名儒郭汉儒的教育史贡献与著作

陇上名儒郭汉儒的教育史贡献与著作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世成郭汉儒字杰三,定西人,1909年毕业于甘肃优级师范学堂。郭先生重民俗之意、怀故土之情可知。郭汉儒编《陇右文献录》郭汉儒编著《重修定西县志校注》教学之余,郭先生还致力于地方史志资料的编篆整理,编有《陇右文献录》16册(稿本),著有《文杏联语》《抱朴集》《挑沙妇》《重修定西县志(稿本)》《病中联语》等。

陇上名儒郭汉儒的教育史贡献与著作

李世成

郭汉儒(1886—1978)字杰三,定西人,1909年毕业于甘肃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到本校专科学博物宣统二年(1910年)冬天毕业。次年,到陇西师范及襄武小学堂任教习。民国二年春天,全省中小学教员参加甘肃教育司会考,郭杰三国文、博物两科均名列第一,得到司长马邻翼赏识,决定选送他到日本留学,但因父母年老未去,后被武山举人李克明等聘为新兴小学堂教员。曾在定西、陇西、武山等地小学任教员、校长,后曾任兰州三中前身甘肃省立兰州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郭先生重教乐施,为人风趣。陇西因地处偏远,当时生活贫困,加之人们思想守旧,许多孩子无力上学或家人不让上学,而是在家承担部分家务,或放羊,或牧马,或捡粪,或打柴。郭先生看在眼里,愁在心上。他找这些孩子的父母商量让孩子就学,可那些父母们却以上不起学或家中缺乏劳力为由,婉言拒绝了。又经过再三考虑,郭先生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在农闲和晚上,把这些孩子聚在小学堂,由他免费为这些孩子教书。于是他又去和这些家长商量孩子上学的事。他的热情和真诚打动了那些家长,家庭条件好的一部分孩子正式上学了,确实有困难的那些孩子,家长也同意晚上让孩子去小学堂读书,并按时接送孩子。

民国七年,郭先生从武山回老家定西过年。腊月二十九,他就早早准备好笔墨纸砚,为乡邻们写春联。“听说大侄子回来了,今年的春联可要好好写一幅了。”郭先生闻声出了堂屋门一看,原来是他的一位堂叔说着话进到了院子里。郭先生赶紧把堂叔让进屋里。倒茶递烟,寒暄了几句后,就裁纸磨墨,准备给堂叔写春联。这时堂叔忙拉住郭先生说:“大侄子,不忙,不忙,和叔说说话再写不迟。”他这位堂叔早年丧妻,留下一对儿女,他是又当爹,又当娘的,日子过得很是叫人心酸。看到今天堂叔的高兴和精干,真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郭先生和堂叔聊了半天,才知道这年夏天,堂叔和一位带着两女一儿寡居游牧的藏家女子结成了夫妻,两家合成了一家。听堂叔说,现在他们牧养了几十头牦牛和百十来只羊,日子过得很是滋润。虽是在山里面居住放牧,来往的客人还是不少。他说今年的春联可要写得好一些啊!这可真让郭先生有些为难了,藏汉合一家,牧居山中,如何写才好呢?郭先生忽想到一幅传统春联:出门观春色有山有水,入户闻家声曰耕曰读。便略加改动就写成了。这时,郭先生父亲忙完活也进来了。郭先生把写好的春联念给堂叔听:出门观春色有山有水,入户闻家声半汉半番(郭先生老家把藏民又叫番子)。郭父很生气地说:“你怎么能这样写呐,赶紧撕了重写!”堂叔却哈哈大笑道:“写得好,写得好,我们家可不就是门对青山流水,家里人一半讲汉话,一半说藏语吗?好!好!”郭父也乐了,说:“兄弟你满意就好。”郭先生聪明风趣如此!

1920年后,郭先生离开家乡,来到省府金城,历任甘肃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甘肃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师、校长。期间他治学严谨,管教有方,深得上峰首肯。

1930年至1931年,郭先生任甘肃省立兰州女子师范学校(现兰州三中前身)校长。郭先生在女师任校长一年多,正是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下令清党之时,进步书刊全部被取缔,学生们的进步活动也随之被禁止。但郭先生曾受到过“五四”运动的影响,思想倾向革新,因此,每当授课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因而许多学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弃旧图新的思想。根据当时三年肄业的学制,郭先生制订了“自新助学”的教学模式。所谓“自新”就是要求新入学的学生将初小或私塾老师所讲的知识和道理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创新性认识;所谓“助学”就是要三年级的学生协助老师为新入学的学生讲课,一是向新生讲述自己对各学科的以及对女师的认识和理解,二是通过实践积累传授学业的方法和经验。这种“自新助学”的教学方式,当时在女师风行一时,使女师学风倍振,郭先生也甚得师生拥护。时任甘肃省代理主席兼教育厅长的“宁做民主烈士,不做民主罪人”的马文车先生评价郭先生为“启迪后进,策划校务,不遗余力,陇上一杰(郭先生字杰三)”。

离家许久,念亲怀乡之情越来越切。1930年,郭先生又是因教务和一些行政事务缠身,没能回家。到了腊八节这天,看到别人家都在煮腊八粥,郭先生自然想到小时候年年腊八,母亲为他们煮的腊八粥,于是提笔写了一篇《腊八赋》。其文曰:

隆冬渐去,寒意犹重。飞雪时作,山川银装素裹;冷霜忽降,江天粉妆玉砌。寒鸦远鸣,腊梅竞放。时日游走在马尾(笔者注:1930年属相为马),步履匆匆;记忆定格于腊八,心绪悠悠。风寒依旧,都市佳节意未浓;冰凌闪亮,故乡腊日粥正暖。远抛风雅,近抚民俗,驾寒风于天地,寄暖怀以菽麦。(www.xing528.com)

晨风嗖嗖,裹挟刺骨冰寒;炊烟袅袅,弥漫沁心粥香。主妇锅台熬五谷,灶火烈烈;顽童炕头揉双眼,睡意朦朦。东方鱼白才现,灶下腊粥已熟。品五谷杂粮之浓香,安于辛勤;味山肴野蔌而清爽,美哉素朴。燃香几柱祭祖德,撒谷数粒感天恩。撬得冰块立土堆,祈福来年;燃放炮仗震村落,禳灾新岁。斯日过后,处处零星鞭炮声,日日依稀大年味。虽草木干枯,欢乐酝酿空气中;犹风景萧索,暖意传递眉宇间。笑脸相迎,风霜都留去岁,美目共盼,彩霞尽在明朝

佳节次递,构建岁月驿站;美意层染,栖息游子乡情。年年重复犹期盼,节节如期愈思悬。每逢佳节,或相聚,或遥念。畅叙幽怀,丹青难描寒暄意;坦言衷心,丝竹极尽甘苦情。今逢腊八,遐思暖心,赋短文一章,以记之。

郭先生重民俗之意、怀故土之情可知。

郭先生教学严谨,管理有方,1946年教育部核批为甘肃中等学校第一优良教师。

郭汉儒编《陇右文献录》

郭汉儒编著《重修定西县志校注》

教学之余,郭先生还致力于地方史志资料的编篆整理,编有《陇右文献录》16册(稿本),著有《文杏联语》《抱朴集》《挑沙妇》《重修定西县志(稿本)》《病中联语》等。新中国建立后,任定西县文教科长、副县长、县长,定西地区副专员,甘肃省政协常务委员。郭先生一生关心地方事业,带头资助修桥,捐款发展生产,晚年将大量书籍和近代名人字画捐赠定西中学和县文化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