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儒学家顾栋高的贡献及传世著作

清代儒学家顾栋高的贡献及传世著作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史稿·儒林一》:顾栋高,字震沧,无锡人。栋高以年老不任职,赐司业衔。皇太后万寿,栋高入京祝嘏,召见,拜起令内侍扶掖。栋高奏对,首及吴敝俗,请以节俭风示海内,上嘉之。阮元《儒林传稿》卷一、钱林《文献征存录》卷五、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三十四、唐鉴《学案小识》卷十三《经学学案》、诸可宝《畴人传三编》卷一、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九十一皆有传,存目。

清代儒学家顾栋高的贡献及传世著作

《清儒学案》卷五十六《震沧学案》:有清一代经学,以汉学为盛,而康、乾两朝御纂诸经,汉、宋兼采。乾隆中,荐举经学,为一时旷典,被擢者皆宋学也。其中震沧规模较大,最孚时论,同举者附列焉。述《震沧学案》。○顾栋高,字震沧,又字复初,号左畲,无锡人。康熙辛丑进士,授内阁中书。雍正中引见,以奏对越次罢职。乾隆十五年,诏中外大臣荐举经明行修之土,所举凡四十除人,先生为邹侍郎一桂所举。高宗严其选,惟先生及陈祖范、吴鼎、梁锡玙四人被擢,并授国子监司业,论者谓名实允孚焉。先生以年老下任职,会皇太后万岁,入京祝嘏,特召见,命内侍扶掖奏对。……二十四年卒于家,年八十一。先生学出于紫超高氏,治经于《春秋》最深。著《春秋大事表》五十卷,舆图一卷,附录一卷。以列国诸事比而为表,曰时令,曰朔闰,曰长历拾遗,曰疆域,曰列国爵姓及存灭,曰列国地理犬牙相错,曰都邑,曰山川,曰险要,曰官制,曰姓氏,曰卿大夫世系,曰刑赏,曰田赋军旅,曰吉礼,曰凶礼,曰宾礼,曰军礼,曰嘉礼,曰王迹拾遗,曰鲁政下逮,曰晋中军,曰楚令尹,曰宋执政,曰郑执政,曰争盟,曰交兵,曰城筑,曰四裔,曰天文,曰五行,曰“三传”异同,曰阙文,曰吞灭,曰乱贼,曰兵谋,曰引据《诗》、《书》、《易》三经,曰杜注正讹,曰人物,曰列女,凡百三十一篇,条理详明,考证典核。其辨论诸篇,多发前人所未发。《毛诗类释》二十一卷,续编三卷,采录旧说,发明经义,与但考故实、体同类书者有殊。《尚书质疑》二卷,不载经文,不训释经义,惟标举疑义,大抵多据臆断。又有《大儒粹语》二十八卷,合宋、元、明诸儒门径而一之,援新安以合金溪,为调停之说。又有《毛诗订诂》三十卷,《仪礼指掌宫室图》若干卷,《司马温公年谱》十卷,《王荆公年谱》五卷,《万卷楼文集》十二卷。(参史传、《学案小识》、《锡金合志》)

清史稿·儒林一》:顾栋高,字震沧,无锡人。康熙六十年进士,授内阁中书。雍正间,引见,以奏对越次,罢职。乾隆十五年,特诏内外大臣荐举经明行修之士,所举四十余人,惟大学士张廷玉、尚书王安国、侍郎归宣光举江南举人陈祖范,尚书汪由敦举江南举人吴鼎,侍郎钱陈群举山西举人梁锡玙,大理寺卿邹一桂举栋高。此四人,论者谓名实允孚焉。寻皆授国子监司业。栋高以年老不任职,赐司业衔。皇太后万寿,栋高入京祝嘏,召见,拜起令内侍扶掖。栋高奏对,首及吴敝俗,请以节俭风示海内,上嘉之。陛辞,赐七言律诗二章。二十二年,南巡,召见行在,加祭酒衔,赐御书“传经耆硕”四字。二十四年,卒于家,年八十一。所学合宋、元、明诸儒门径而一之,援新安以合金溪,为调停之说,著《大儒粹语》二十八卷。又著《春秋大事表》百三十一篇,条理详明,议论精核,多发前人所未发。《毛诗类释》二十一卷、《续编》三卷,采录旧说,发明经义,颇为谨严。其《尚书质疑》二卷,多据臆断,不足以言心得。大抵栋高穷经之功,《春秋》为最,而《书》则用力少也。

《清史列传·儒林传下一》:……栋高少与同里蔡德晋、金匮吴鼎精心经术,尤嗜《左氏传》,遇拂意,家人置《左传》于几上,则怡然诵之,不问他事。……其学合宋、元、明诸儒门径而一之,援新安以合金溪,为调停之说,著有《大儒粹语》二十八卷。[1]

程晋芳《勉行堂诗集》卷二《怀人诗十八首》之四:麟经传大义,璀璨如日华。后儒昏不知,聚讼同鸣蛙。伟哉左畬翁,白首穷搜爬。董子不窥园,伏生老无牙。以兹视古人,风尚何以加。廓然云翳清,灼灼舒晴霞。一编走四极,功绩靡津涯。此老今硕果,身影无欹斜。衣垢懒濯澣,但颂酒德嘉。两目虽短视,青灯涂嫩鸦。出门不识路,归途忘其家。后生笑腐儒,末俗堪咨嗟。岂以太古音,俪彼筝笛琶。(无锡顾栋高字震沧,一字左畬)

阮元《儒林传稿》卷一、钱林《文献征存录》卷五、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三十四、唐鉴《学案小识》卷十三《经学学案》、诸可宝《畴人传三编》卷一、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九十一皆有传,存目。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总序》:忆栋高十一岁时,先君子静学府君,手抄《左传》全本授读曰:“此二十一史权舆也,圣人经世之大典于是乎在,小子他日当志之。”……二十一,先君见背,读《仪礼丧服》,旁及《周官》、《戴记》,而于《春秋》未暇措手,年二十七八执笔学为古文,始深识《左氏》文章。……雍正癸卯岁蒙恩归田,谢绝势力,乃悉发架上《春秋》诸书读之。知胡氏之《春秋》多有未合圣心处,盖即开章“春王正月”一条而其背违者有二:其一谓《春秋》以夏时冠周月。是谓夫子以布衣而擅改时王之正朔。其一谓“不书即位”为首黜隐公,以明大法。是夫子以鲁臣子而贬黜君父也。其余多以复仇立论,是文定之《春秋》,而非夫子之《春秋》,非夫子之《春秋》即非人心同然之《春秋》。又春秋强兼弱削,战争不休,地理为要。学《春秋》而不知地理,是盲人罔识南北也。雨雹霜雪,失时为灾,搜田城筑,非时害稼,时日尤重。学《春秋》而不知时日,是朝菌不知晦朔也。用是不揣愚陋,覃精研思,废寝与食,家贫客游,周历燕、齐、宋、鲁、陈、卫、吴、楚、越之墟,所至访求春秋地理,足所不至,则询之游人、过客、舆夫、厮隶,乃始创意为表,为目五十,为卷六十有四。首列《时令表》,明商、周皆改时改月,以正胡氏及蔡氏《书传》之非;于《吉礼表》详列十二公即位,或不书即位,明夫子当日皆是据实书,以正圣人以天自处贬削君父之谬;列《朔闰》及《长历拾遗》二表,以补杜氏之《长历》。而《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时日屈指可数,列《疆域》及犬牙相错五表,以补杜氏之土地名,而《春秋》一百四十国之地里聚米可图;郊禘社雩,崩薨卒葬,搜田大阅,会盟聘享,逆女纳币,杂然繁多,列《吉凶宾军嘉五礼表》,以纪《春秋》天子诸侯礼仪上陵下僣之情形;税以足食,赋以足兵,乃鲁税亩而田制坏,作丘甲而兵制亦坏,列《田赋军旅表》,以志强臣窃命,损下剥上之实;霸统兴而王道绝,周室夷为列国,霸统绝而诸侯散列国,淆为战征,列《争盟》凡五,《交兵》凡七,以纪《春秋》盛衰始终,矜诈尚力,强弱并吞之世变;晋楚争衡,互为胜负,其当国主兵事者,左氏备载其人,列《晋中军楚令尹表》,以志二国盛衰强弱之由;宋、郑为天下之枢,晋、楚交争,宋、郑尤被其害,子产有辞,而诸侯是赖,向戍为弭兵之说,而中夏遂靡,列《宋郑二执政表》,以志二国向背;关于天下之故,周室颓纲,鲁亦守府,自襄王锡晋南阳而势益不振,鲁自僖公赐费而季日益强,列《王迹拾遗》、《鲁故下逮》二表,以志周、鲁陵迟,尾大不掉之渐;禘即祫,祫即禘,一祭二名,而朱子取赵伯循说,谓祭始祖所自出,殊不知帝喾原非稷契之父,《生民》《长发》皆商周尊祖禘祀之乐歌,断无称母而不称父之理,著《禘祫说》,以明《戴记》祭法大传之诬;去姜存氏,去氏存姜,不成文理,杜、孔已断为阙文,宋儒谓各有意义,殊不知文姜、哀姜之罪恶,岂待去其姓氏而明,况上下截去一字,人复知为谁某,圣人无此弄巧文法以俟后人推测之理,列《阙文表》,以一扫后儒穿凿支离之病;“三传”各执一说,党枯护朽,此是彼非,使学者茫然歧路,靡所适从,列《三传异同表》,酌以义理,衷于一是,以袪后日说经雷同偏枯之弊;蛮夷戎狄,种类杂出,地界既殊,称名复混,列《四裔表》,别其部落,详其姓氏,以正史迁允姓姬宗目为兄弟之妄;战争滋兴,技巧益甚,决机两陈,制变无方,列《兵谋表》,以志孙武吴起、《六韬》、《三略》之始;文王囚羑里而演《周易》,周公成王业而作《诗》、《书》,一时学士大夫占筮决疑,歌诗赠答,引物知类,千里同风,列《三经表》,以志汉、宋儒者经说传义之祖;大河迁徙,从古不常,而周定五年河徙系己未,为鲁宣之七年,《春秋》以河为境者,六国独系于卫,列《河未徙》与《已徙》二图,以志《春秋》与《禹贡》河流迁变之自。此皆有关于经义之大者。既著《叙论》百余首,复编口号,以便学者之记诵。盖余之于此泛滥者三十年,覃思者十年,执笔为之者又十五年,始知两先生于此用心良苦,先母舅霞峰先生博稽众说,无美不收,高先生独出心裁,批隙导窾,要皆能操戈入室,洞彻阃奥,视宋儒之寻枝沿叶,拘牵细碎者,盖不啻什伯远矣。余小子钝拙无似,得藉手以告其成,以无负先君子提命之旨,与两先生衣被沾溉、耳濡目染之益,谨述其缘起,以识于首简,命之曰《春秋大事表》云。

顾栋高《春秋左传杜注正讹表叙》:昔杜元凯作《春秋释例》,世人未之重,独挚虞赏之曰:“左丘明本为《春秋》作传,而《左传》遂自孤行。《释例》本为传设,而发明何但左氏,当亦孤行。”至今百世,遂为定论。然愚尝受其书而反复之,杜氏之最精且博者,莫如作长历以正《春秋》之失闰,作土地名以考列国之地理,其学诚绝出古今,至其解释经传,不无龃龉,而其最大者尤在昭十五年周景王葬穆后,传注曰,天子诸侯涂妄当在卒哭,复于隐元年宰晅归赗,昭十二年子产辞享礼,二传疏通而证明之。杜氏释经既误,遂以此断据朝廷大典为一代定制,后世谓杜氏短丧,其详俱见《晋志》。考晋泰始十年,武元杨皇后崩既葬,博士张清议皇太子宜从权制除丧即吉,陈逵议以为宜终服三年,有诏更详议,时预为尚书,建议以为日者,天子、诸侯三年之丧始同齐斩。既葬除丧服,谅以居,心丧终制,不与士庶同礼。皇太子宜卒哭除衰麻,以谅终制。卢钦魏舒问预证据所依。预云,周公不言高宗服丧三年,而曰谅三年,比释服心丧之文也。叔向不讥景王法丧而讥其晏乐,已早明既葬应除,而违谅之制也。《春秋》晋侯享诸侯,子相郑伯,时简公未葬,请免丧以听命,君子谓之得礼。宰晅来归惠公冲子之赗,传曰吊生不及哀,此皆既葬除丧服,谅之证,学者未之思耳。丧服诸侯为天子亦斩衰,岂可谓终服三年耶?非必不能,乃事势不得,故知圣人不虚设不行之制,因遂具议为奏。奏上,诏从其议。皇太子卒哭除衰麻,时预议初出,内外多怪之,或谓其违礼以合时,预乃使傅士殷畅博采典籍,为之证据以垂示将来,呜呼! 元凯历事至久,读书至深,亲见当世行三年丧者,多饮酒食肉,宴乐嫁娶,不循轨则,况以天子之丧,勒令天下士庶皆从重服,势必小人皆违法犯禁,君子皆循名失实。以为制不称情,读《春秋》而见当日诸侯之例皆既葬成君,列于会望。不知此自当时之失礼,非先王本制也。欲执此为定制,令上下可通行,为短丧者立赤帜,论者谓其得罪名教,岂过论哉。呜呼! 元凯释《春秋》,而至倡为短丧,欧阳永叔援《仪礼》,而至倡为两本二父,经术之误,害于政事,于古同病,不可不戒之。谨条列其注《左》数条与其当日所建白,列诸简端。令后世考古者知别择焉。辑《春秋左传杜注正讹表》第四十八。

顾栋高《毛诗订诂》卷一“关雎”条:案毛、郑谓后妃求淑女,看程子及谌氏若水二条,是辨其妄矣。乃华氏犹致疑于《集传》之言,反若有取于毛、郑之说,窃以为未然也。如陆堂之说,只是诗人代写文王忧乐之情,宜如此耳,原不必实有是事。大抵诗与骚一例,其言多拟诸形容,不嫌过甚。……亦只是设言耳,岂有实哉?读者勿以辞害志可也。今人多以忧乐于文王身上难说,遂以为宫人思得后妃,又或以为太任择妇。细玩孔子说不淫不伤,自宜从夫妇男女上立说。若是姑之择妇,又何淫伤之有?毕竟《集传》之言,程子及吕氏皆同,为断不可易,不必更求新义也。欧阳首辟《序》说,为朱子先驱,其言多可采者,乃其自为说多未安。如此篇以为刺诗,且曰:“先勤其职,而后乐,故曰乐而不淫;其思古以刺今,而言不指切,故曰哀而不伤。”则失之远矣。陆氏谓:“不遍观汉以后诸儒之说,不知《集传》之妙。”知言哉!(www.xing528.com)

姚文田《邃雅堂集》卷二《春秋大事表序经序》:文田自束发受《春秋》,窃苦其难读,及见诸家说经,以为一字增损皆有义例,而又予夺褒贬,言人人殊,于是益瞀乱回惑而无主也。其后见朱子有直书其事之言,向之众难塞胸者豁然以解,然犹未敢信之坚也。嘉庆己未岁,文田由中书舍人蒙恩改官翰林,与修《高宗纯皇帝实录》,时距高庙践阼之初盖已六十五年,昔之勋戚旧臣更无一人在者,上特敕满汉大学士尚书等八人为正副总裁官,而大司空南昌彭文勤公实主其事。于是先拟进书法条例,遂移取内外记注、六科史书暨内阁旧贮文簿章疏,选派儒臣,分年编辑。其时契勘诸书,即有时日歧异,姓氏错互,且多残缺者。既在廷无可咨访,则又分咨中外各衙门,检取原案以求信实,而其覆到,一以岁久,册籍霉烂为言。后五年,文勤下世,继之者为今大司农歙县曹公。未几,曹公视学江右,再继者为前少宰萍乡刘公。总理之人既凡三易,至于分纂诸臣更不能详举矣。迨书成之日,体例杂糅,繁简殊异,上乃载命词臣专司画一,竟以简策繁多,有不能覆定者,皆如其旧。文田自初设馆至蒇事实皆与焉,然后知作史之难固如是也。夫以国家中外乂安,车书一统,典籍未尝散亡,政教未尝废缺,上有继志述事之君,下有博闻通达之臣,然堇堇数十年之间,而记载犹不能出于一,况春秋二百四十余年?当是时,王室不纲,列邦多故,加以纪载各殊,赴告不一。鲁史据文直书,以存其事而已。洎乎孔子修之,其本无者既不敢增,其本阙者亦不能补,则一皆仍其旧文,读者乃执一字之繁简,而辄妄生异说,岂通方之论哉?今以经文言之,如同一锡命也,而庄元年则称王,文元年则称天王,成八年则称天子;同一弑逆也,而郑髠顽、楚麇、齐阳生则但书“卒”,莒庶其晋州蒲薛比则称“弑”,以国宋杵臼、齐商人莒密州,又系国以人,余率举其臣下之名,臣子无贬斥君父之理,弑逆无可从隐讳之条,则举其大者,而他可知已。无锡顾震沧先生撰《春秋大事表》,取十二公之纪,分为五十门,采辑众说而平决之,大率以朱子之言为本,洵可谓卓识矣。其中颇有诋诃《左氏》,以为妄撰者。愚谓《左氏》与《公》、《穀》不同,《公》、《穀》乃后世经生之言,故其文抉摘经字,多生异论。如《穀梁》于桓之书王牵涉宋曹,支离实甚。自昭三十二年至哀六年,书仲孙何忌者十二,独定六年冬传写脱何字,公羊遂以为讥。二名虽前后文亦不照矣。《左氏》于叙事则首尾完备,于战伐则疆域可稽,于世族则子系不紊,此必有所依据以为本,而非能凿空为之者。虽其事亦或难信,如夷姜、齐姜之类,当由其传闻过差,而直以为左氏私说,未敢以为然也。要其书攘剔榛蔓,宣明大义,实为有功于圣人。惜卷帙繁重,学者未易遍读。楚雄太守包君敏前官开封分守时,政余多暇,复取顾书之散见各类者,仍依经以为次,辑其要论,件系于后,间亦参附己意,多能匡顾氏之不逮。文田借读再周,喜其文简而义明也,趣之授梓,以惠来学,而犹恐世之说经者牵于众论而不能决也,故举昔之所身亲者而详告之。

程晋芳《勉行堂文集》卷四《书春秋大事表后》:《春秋大事表》五十卷,故国子监祭酒顾先生震沧撰。凡为表五十有一,舆图、论叙、口号错见其中。方癸亥、甲子间,先生馆于余家,余亲见其著稿,稿成,辄举以示余,时尚未尝得其半也。及戊辰、己巳间遂有成书,又举以畀余,且曰:“是书之成,门人华师道与有力焉。如《朔闰表》、《长历拾遗表》非我所能为,盖华生笔也,未知生前能见兹书刊刻否?”又数年,先生以经明行修蒙恩授国子监司业。丁丑岁,又授祭酒衔,而书亦次第刊成。又三年,先生殁矣。余于是书所深取者,《朔闰》、《长历》、《犬牙相错》、《都邑》、《三传异同》、《阙文》、《杜注正讹表》七篇。若《人物》、《列女表》及口号,则每与师道共观,先生以为二表,可不作。口号可改为附论,不必悉为有韵之文。先生初则颔之,卒弗从也。要之,世之读是书者,取其典核可已。其毕生用心于此,故收名也远,宜与宋之程公说《春秋分记》并传不倍也。

杨椿《孟邻堂文抄》卷五《春秋大事表序》:乾隆己巳春,从子遂曾以无锡顾震沧手书并所著《春秋大事表》邮寄于余,请为之序。序曰:昔之言《春秋》者,莫善于义,莫不善于例。义者,宜也。例则舞文弄法吏所为,非《春秋》教也。自汉胡母生著《公羊条例》,廷尉张汤用之以治大狱,丞相公孙弘以其义绳臣下,江都董仲舒撰《决事比》,于是公羊家以《春秋》之义为狱吏例矣。穀梁氏因之。《左氏》后出,经生恐不得立于学官,仿《公》、《穀》二家为书不书之例,引孔子君子之言附益之,后儒未詧,谓皆出于邱明。杜预集传中诸例为《释例》十五卷四十部,而习《春秋》者,益但知有例,不复知有义矣。司马迁云:“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者,胡母生例也。张晏曰:“ 《春秋》才万八千字。”李焘曰:“今更阙一千二百四十八字。”则《春秋》文脱落,盖甚于他经,后人欲于月日、名字、爵号、氏族之间,以一二字同异为圣人褒贬,且云:“五经”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岂不谬哉?先儒谓《公》、《穀》深于理,而事多谬,《左氏》熟于事,而理未明,叙事亦多失实。夫《公》、《穀》考事之疏,不必言矣。至以祭仲出君为行权,卫辄拒父为尊祖,无父无君已甚,犹谓深于理乎?《左氏》则见闻之广、纪述之详,后之读者尚能发为至论,况其自为之,焉有所见之不明、所叙之失实如昔贤所讥者乎?……是岁夏四月戊寅朔,武进同学弟杨椿。

杨椿《孟邻堂文抄》卷五《毛诗订诂序》:《毛诗订诂》,余友无锡顾复初先生所作也。今年春,先生与余胥会京师,出其书,属为之序。余惟《毛诗》序传得失,先儒论之详已,而义或尚未尽者,则风雅正变之说锢之也。孔子恶郑声之乱雅乐。雅者,正也。《大戴礼·投壶篇》:雅二十六篇,其八篇可歌:《鹿鸣》、《狸首》、《鹊巢》、《采蘩》、《采苹》、《伐檀》、《白驹》、《驺虞》,则不特小雅为雅,召南、魏诗亦为雅,不特文、武、成王之诗为雅,后世刺贪、刺不留贤之诗亦雅矣,奚正变之分也。且即有正变,二南太师所陈,周之盛时乐,王为王朝新乐。邶、鄘十一国之诗,周衰各国自作之乐,序谓之家殊俗国异政者,以正变分之或可。豳诗为周公作,或他人美周公作,何王道之衰?礼义废,政教失,而目之为变风乎?二雅则孔子自正,各得其所者也。《民劳》、《板》、《荡》、《抑》、《宾之初筵》与《书》之《召诰》、《洛诰》、《酒诰》、《无逸》、《立政》何异?《六月》、《采芑》、《江汉》、《常武》与《书》之《甘誓》、《费誓》又何异?《采菽》、《崧高》、《韩弈》与《书》之《康诰》、《文侯之命》复何异?《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与颂之《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更何异?而概以为变雅乎?若云以美刺分,《淇澳》、《缁衣》美卫、郑之二武公,小雅《车攻》、《四诗》,大雅《云汉》六诗皆美宣王者也,何以亦为变乎?若云以时世分,周颂作于周初,鲁颂僖公时作,何独不分正变乎?夫发言为诗,比音为乐,雅乐无正变,则诗自无正变。三百五篇中,美之者固正,刺之者亦未始非正。千五六百年道有升降,俗有污隆,其诗无一不正者也。孔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无邪者,正变则不能无邪矣。余向持此论,读先生书,博而要,简而明,深幸其与余合也。为序之如此。乾隆十七年春正月丁亥,武进同学弟杨椿序。

【注释】

[1]详见中华书局本第17 册,第5476 页。《四库全书总目》卷九十七:“ 《大儒粹语》二十八卷,国朝顾栋南撰。栋南字季任,又字未余,吴江人。是书摘录周子、二程子、张子、杨时、谢良佐、吕大临、尹焞、罗从彦、李侗、胡宏、朱子、陆九渊、张栻、吕祖谦、黄干、蔡沈、陈淳、真德秀、许衡、薛瑄、王守仁、陈献章、胡居仁、顾宪成、高攀龙、刘宗周二十八家讲学之语,汇为一编。诸儒门径各殊,栋南合而一之,大旨援新安以合金溪,为调停之说者也。”《清文献通考》、《清通志》皆系之顾栋南。《(同治)苏州府志》、《(乾隆)江南通志》亦著录顾栋南《大儒语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