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课异构磨课:提升教学研究能力与思考习惯

同课异构磨课:提升教学研究能力与思考习惯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调动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叫“磨课”。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磨课主要磨什么?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

同课异构磨课:提升教学研究能力与思考习惯

1.磨课改课——合作教研实践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把调动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叫“磨课”。通俗地说是教师用心思考、深入探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一堂课,就是把一节普通的常规课打造成一节优质精品课的过程;是聚焦课堂、观摩课堂、反思教学、提升技能的过程。

磨课的形式一般采用“多人一课”式磨课活动。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它磨出的是对理念的不断更新,磨出的是对教材的深度把握,磨出的是对设计的不断优化,磨出的是对生成的灵活引导;磨课能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课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磨课主要磨什么?“磨目标”——这节课究竟要干什么?“磨教材”——课堂需要怎样的文本?“磨环节”——怎样设计教学活动?“磨学生”——如何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磨细节”——该设计什么问题,如何反馈?在这“五磨”中,磨教材是关键,因为教材可以上通目标,下达学生。

2.同课异构——合作教研实践(www.xing528.com)

同课异构,即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就是通过两位或多位授课者的不同呈现,进行比较式研讨,看到不同的授课人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会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彰显授课人个性特点的同时也关注其共同特征,会很好地打开老师们的教学思路,在继承中批判,在批判中继承,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的教学教研水平。在比较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中教师的个性发展得到积极的彰显,比较中促进了执教者的自我反思,比较中拓宽了听课者的教学思路。

同课异构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3.网络研修——合作教研实践

网络研修,从广义上说是指在教研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研活动。从狭义上,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研究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以探究学习交流研讨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时代到来,各种移动终端得到较为普遍的运用,这为教学教研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网络教研模式在作为传统教研有效补充的同时得到更多的运用。这就需要我们学校和老师转变理念,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教研促进作用;强化交流,积极沟通互通有无,有效获取教研信息;利用网络平台,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利用网络平台,整合资源,打造校内外、课内外相结合的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