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梅戏:安徽主要戏曲剧种

黄梅戏:安徽主要戏曲剧种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梅戏,又叫“黄梅调”,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

黄梅戏:安徽主要戏曲剧种

黄梅戏,又叫“黄梅调”,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起初是湖北黄梅县一带的采茶歌,清代中叶由于灾民迁徙,将其带到安徽随后又与当地的花灯、高跷民间艺术结合形成新的民间小戏,采用当地语言演唱、念白,主要流传在以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所以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黄梅调即今目黄梅戏的前身。1921年出版的《冬宿松县志》中,首次提出了“黄梅戏”这一名称,从此“黄梅调”改称“黄梅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在安徽各地迅速流传,经过严风英等著名演员的改良创新,黄梅戏以其转动人的唱腔,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种。

黄梅戏的唱腔分为花腔和平词两类。一般来说,花腔以演唱小戏为主,唱腔来自民间歌舞音乐,称为“花调”,多用村词“呼含、吸却”等,富于乐观向上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比如“打猪草”“夫妻观灯”“打鸟”等。平词主要用于正本戏,包含大篇幅的情节和叙事段落,创造了与传统唱腔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新唱腔。在结构上,正本戏如《天仙配》《女驸马》等大型剧目,唱词多为整齐句式,属于综合体结构。

黄梅戏的伴奏最初只用打击乐器,有“三打七唱”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进而形成了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型乐队,音乐的表现力得到增强。(www.xing528.com)

在剧目方面,黄梅戏号称“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主要表现农村生活大戏主要表现社会底层大众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目前经常上演的黄梅戏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对花》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